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保被宦官和外戚左右一生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4
转发:0
评论:0
刘保被宦官和外戚左右一生,宦官成为汉顺帝刘保一朝的操纵者,他们的地位在汉顺帝时期得到空前的提高。在消灭了阎

宦官成为汉顺帝刘保一朝的操纵者,他们的地位在汉顺帝时期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消灭了阎氏家族,稳定了宫内的局势后,顺帝就立即大肆分封、赏赐帮助他夺取政权的宦官、大臣、官吏。顺帝将孙程封侯,食邑万户。重用冒死保护其太子地位和支持他登基的大臣、官吏,形成以自己为主的领导核心。

先秦时期,宦官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并非完整的男人,而是被称为“寺人”,地位是十分卑微的。东汉时期,自光武帝统治开始,就重用宦官,之后,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士大夫的眼中,与宦官在一起商讨国事就是一种耻辱。

到了汉顺帝统治时期,因为宦官拥立有功,所以汉顺帝对于宦官的宠爱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皇帝。汉顺帝授予宦官们很多特权,他们不但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事,还可以左右皇上的决定,甚至阻拦皇上决定的实行。

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上奏议论当时政事,认为时政黑暗,并且提出了详考官吏、以实奖惩的建议。汉顺帝面向全国下诏,“考吏治真伪,详所施行”,可是如此一来,严重触犯了宦官的利益,所以他们并没有颁布这道诏书,所以这项良策并没有被推行下去。

公元216年,虞诩代替陈禅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的职责之一是监察百官的言行。虞诩本性正直,上任几个月的时间,就奏劾了太傅冯石、太尉刘熹等人,连皇帝身边的宦官也被参奏了。因此,他遭到了百官的仇视,认为他过于严苛。汉顺帝知道他忠心耿耿,并没有降罪于他。可是,他并没有躲过这次劫难,三公联合起来弹劾他,迫于众人的压力,汉顺帝免去了虞诩司隶校尉的职务。

当时,中常侍张防凭借着自己拥立汉顺帝有功,再加上他是汉顺帝最宠信的人,所以他开始胡作非为,卖弄权势,收受贿赂。虞诩负责彻�舜税福�多次上书,却都被上司压了下来,不予批准。虞诩十分生气,于是让

下人把自己捆起来,送进廷尉的监牢里。然后,虞诩向皇上上书说:“昔孝安皇帝任用樊丰,遂扰乱正统,几亡社稷。今者张防复弄威柄,国家之祸将重至矣。臣不忍与防同朝,谨自系以闻,无令臣袭杨震之迹。”虞诩上书之后,张防为了躲避皇上的处罚,暗示身边的人蒙蔽皇上,汉顺帝听从了他的蛊惑,将虞诩罢免。

即便是这样,张防还是不肯放过虞诩,在监牢中对虞诩进行严刑拷打,一心想要将他折磨致死。古代素有“大臣不辱”的说法,所以狱中的官吏纷纷劝说虞诩自尽,总好过被恶人折磨致死,最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留下一个好的声誉。虞诩却正义凛然地说:“我宁可死在刑刀下,也好让大家看清楚张防的真面目。”

宦官张贤、孙程知道虞诩正在牢狱中接受酷刑,他们知道他是无辜的,而且,如果事情闹大,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于是二人相约一起去拜见汉顺帝。孙程任中常侍一职,而且在汉顺帝还是藩王的时候就一直伴随其左右,也是拥立汉顺帝的功臣之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颇有城府,为人低调,从不恃宠而骄,此时他站出来为虞诩求情,必定会很有分量。

他见到汉顺帝之后,说:“皇上,您决定与我们一同起事的时候,认为奸臣必定是祸害国家的人,陛下如今登基成为了皇上,却对奸臣包庇和纵容,又为什么要指责先帝呢?虞诩对皇上一片忠心,如今在牢狱中承受痛苦,常侍张防臧罪明正,诬陷忠良之事为天下所共知,夜观星象,说朝中奸臣当道,所以现在要立刻将张防抓起来,才是顺应天意。”

孙程对于张防也是毫不避讳,即便张防此时正站在汉顺帝的身边。孙程大声斥责说:“奸臣张防,为何还不下殿认罪?”张防顿时大惊失色,慌里慌张地走到东厢,孙程请求汉顺帝可以治张防的罪。汉顺帝考虑到此事关系重大,需要征求一下尚书的意见。可是,尚书贾朗与张防早就勾结到一起,反过来为张防编造伪证诬陷虞诩。最终,张防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

汉顺帝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治张防的罪,对孙程说:“你们先退下吧,让我再想一想。”虞诩的儿子虞凯为了救出父亲,与门生一起在街上拦下中常侍高梵的马车,向他不停地叩头,希望他可以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的父

亲说情。局梵进宫面见皇上,奏明事实,最终,张防被流放,贾朗等人或被砍头,或被罢黜。当天,虞诩就被无罪释放了。

很明显,这是一场大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虽然开始的时候宦官张防占据上风,但是随着事态的扩大,宦官孙程、张贤、高梵纷纷投向了虞诩的阵营,虞诩才可以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胜,经过此事,更加强了朝中正直官员的力量。由此可见,宦官的言行对皇上的决定有直接影响。

更加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宦官可以纳妾、养子,继承自己的爵位。虽然宦官是阉腐之人,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可是他们依然有纳妾的愿望,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地位。但不得不说,那些被宦官纳为妻室的女人是非常可怜、可悲的,因为宦官不但生理机能遭到了破坏,心理也造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不能用正常男人的思维对他们进行判断。

宦官不但有娶妻的愿望,也想要留下后代,对他们的财产、爵位加以继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往往会收养亲属或者异性子女。历史上,第一个以养子传国袭封的宦官是郑众;第二个是孙程,汉顺帝同意将封国传给他的弟弟孙美,而且将封地分出一半,让他的养子继承,甚至下旨让其养子孙寿担任浮阳侯。

公元135年,汉顺帝下诏让宦官养子继承爵位,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在法律上承认了宦官养子继承爵位的合理性。

由于宦官的权势、地位不断膨胀,引起了大臣们的一致不满。文武百官纷纷上书汉顺帝声讨宦官的恶性。

宦官虽然参与朝政,可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治国安邦,甚至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还结党营私,勾结官员。此时,刘保正在寻找着一支可以取代宦官又受自己控制的力量,于是就给了梁氏外戚登上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的机会。

下一节: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

推荐阅读:

汉顺帝刘保生平事迹事件大全

汉朝十八位皇帝故事档案大全解 细说汉朝风起云涌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祜重用外戚宠信宦官
汉安帝29岁才算是真正执政。虽然说汉安帝执政时,东汉王朝在邓太后的治理下,天下已趋于太平,百姓也算安居乐业,但是汉安帝上台后,一点治国的经验都没有,所以这也就注定了汉安帝无法发扬汉朝基业,更不能继续延续邓太后的功绩。最后,在他执政后的五年间,朝中大权便下落到外戚和宦官手中。汉安帝长期被邓太后压制,这也致使他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根本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的支柱没有了,他也只能再另寻靠山,失了帝王的风范。在朝中,他主要依靠着三股势力行事。其一,我们都知道,汉安帝的祖母为宋贵人。汉安帝执政后,追封其父刘庆为孝�曰剩�其母为孝德后,而其祖母宋贵人为敬隐后。接着,汉安帝又册封刘庆的四个舅舅为列侯,手中各自都握有大权。这一次,宋氏一族大大小小被册封的有十几个人。汉安帝想要依靠这种方式,来的统治。其二,阎姬是汉安帝的皇后,阎姬的祖父阎章,对国家典章制度极为精通。汉明帝时期...
· 宦官、外戚专权(92年)
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
· 芒刺在背——东汉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撕咬
其实东汉帝国,自光武、明帝、章帝之后,便开始衰落。光武中兴之后,明、章两帝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得东汉帝国迅速进入繁荣之世,不过虽然和“文景之治”一样,“明章之治”均属王朝初后不久出现的“治世”,但文景之治之后却有“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的接踵而来,而“明章之治”虽然前承“光武之治”,使得东汉进入鼎盛时期,然而其后再无盛世之再现,政治即趋向紊乱。虽然究其因是与西汉时社会之弊病并未得到解决有关,而在土地兼并、吏治败坏颇为严重的情况下,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宦官擅权等等弊病接连出现,以至于幼年继位的幼君多需借助宦官才能亲政,于是在所谓的“戚宦之争”下,朝政日益腐败,帝国的黄金时代稍纵即逝,为时极短即转入中衰。其实穷究“戚宦之争”的起因,应该是汉章帝时对外戚的大肆任用。所谓“外戚”又称“外家”“戚畹”,即帝王的母族、妻族。其实自汉以来,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
· 揭秘汉顺帝刘保:一个被宦官扶上了皇位的皇帝
【人物档案】姓名:刘保姓别:男民族:汉职业:东汉王朝第八任皇帝生卒:公元115年~公元144年,享年30岁工龄:19年(公元125年~公元144年)父亲:刘祜母亲:李氏王位继承人:刘炳最大爱好:不详最大特长:哭最大缺点:软弱最大优点:有孝心最大成就:推翻阎氏外戚集团最大错误:太相信太监了最大快乐:消灭阎氏,即皇帝位最大痛苦:被废为济阴王最大敌人:阎太后当前住址: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公里(一说在市西某处)宪陵个性签名:还是太监比较可靠。【经典记载】〖古文〗孝顺皇帝讳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为阎皇后所害。永宁元年,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杀之,太子数为叹息。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共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明年三月,安帝崩,北乡侯立,济阴王以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悲号不食,内外群僚莫不哀之(《后汉书·孝顺帝纪》)〖今译〗汉孝顺...
· 宦官和外戚拼杀,为何董卓能捷足先登接到天子?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宦官和外戚拼杀,为何董卓能捷足先登接到天子?”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宦官们投河而死时正值深夜,14岁的少帝刘辩跟只有9岁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兄弟俩摸着黑,借着萤火虫的微弱光亮往前走(逐萤火而行)。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又在漆黑的野外,尽管天气还不算太冷,但对两个从未出过皇宫的少年来说,这恐怕是最恐怖也最难忘的一夜了。走了几里地,才找到了一个农家。当农人听说眼前这两个少年就是当今天子和他的弟弟时,差点儿被吓死。但俩人的穿戴作不了假,农人相信了,他家里有一辆干农活、没有篷子的车(露车),就用这辆车拉着少帝和陈留王回洛阳。半路上遇到了几个人,是本地地方官、河南尹的属下(河南中部掾)闵贡带着人在找他们,看到他们受到了惊吓,又饥饿又疲惫,闵贡决定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再说。史书还有一个说法,说闵贡是在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