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悬案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8
转发:0
评论:0
历史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悬案,明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家,遇到一件倒霉事,女儿王焘贞还未出嫁,未婚夫就病

明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家,遇到一件倒霉事,女儿王焘贞还未出嫁,未婚夫就病死了。王锡爵担心女儿,直到出嫁前头一天,才将这事告诉王焘贞,并一再安慰。

王焘贞听完后久久不语,王锡爵微微叹了口气,知道女儿无法承受,本以为过一阵子就会没事了。可哪料没几天,王焘贞突然开始修道悟仙,还没半年,居然就开始辟谷修为——就是说通过练气,让自己不吃饭以修道成仙。

王锡爵吓坏了,无论怎样劝解,都无效果。无奈之下,王锡爵把这事告诉了好友:刑部侍郎王世贞,请求王世贞帮着劝劝女儿。真是不劝不知道,一劝真乱套——王世贞非但没有劝动王焘贞,反而当即拜王焘贞为师。

王锡爵气得指点着王世贞吼道:“王兄,你我十年寒窗,才考得功名,诗书满腹,都是圣人门徒,今日兄台所为,实在愧对万岁、有辱先师,更有负我的重托,你意欲何为?”

王世贞听完后,哈哈大笑道:“王大人,令嫒神通非凡俗所识。依我看王大人名为人父,实则也只配为徒啊。”说到这,王世贞虔诚异常的对着王焘贞闺房方向深深一躬后,严肃地看着王锡爵接着说道,“仙师之所以不能点化王大人,正是因为王大人乃仙师父亲的缘故,所以仙师托我给王大人捎句话:如今仙师修炼已到了紧要关口,三个月后就要白日飞升了。而我也正准备把此事,上奏万岁。所以三个月内,王大人请不要打扰。不然嘛,王大人,万岁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听到这番话,王锡爵的俩眼顿时就直了。原来万历帝,非常好道术,养着群道士、大仙们炼丹、求药,都不上朝了。可想而知,一旦王世贞把这事添油加醋地说给万历听,自己绝对会因“妨碍仙姑修为”被治罪,最轻的也要被责骂一通,搞不好连官职都保不住。想到这,王锡爵强挤出些笑容,变得恭敬了起来,说:“多谢王兄指点,我一定不去骚扰。但恳请王兄,能否过些时日再禀告万岁呢?”

王世贞嘿嘿一笑说:“王大人多虑了,我即敢拜令嫒为师,也就等于咱是一家人了。”说到这,神态突然变得诡异了起来,低声说:“王大人,你以为我会在朝堂上禀奏?错了!我会秘奏给万岁的。兹事重大,我想万岁一定会秘宣大人前去询问。王大人啊,你应该知道该说些什么吧。所以提醒大人一句,三个月后令嫒能否成仙飞升,不但关系到你我前程,更关系到你满府性命。王大人可要想明白些。”说完,一阵阴笑后,抬腿走了。

再看王锡爵已呆若木鸡!这还不明白,王世贞是要拿女儿这事,投皇帝所好,以求高官厚禄。自己否认?不敢。可不否认,若三个月后,女儿王焘贞没有飞升成仙,那么王世贞就会倒打一耙。我这哪里是求援帮忙,简直是请魔入室。一时间王锡爵又恨又怕,急得团团转……

果然,刚过两天,万历帝就派来两位道士,来到王府说是奉旨前来会拜。王锡爵只得让俩道士跟王焘贞相见,自己则心神不安的等在长廊内。近两个时辰过去后,俩道士毕恭毕敬地走出女儿闺房。王锡爵慌忙迎过去,请两位道士客堂喝茶一叙。

这一交谈,王锡爵几乎没疯了。俩道士也拜王焘贞为师了,那股虔诚劲,就别提了。送走俩道士后,王锡爵呆坐在椅子上,好久才自语道:“吾儿休矣。”说完两滴眼泪溢出眼眶……

三个月后,王焘贞乃当代仙姑,要在今天午时得道飞升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京城,人们把王府围得水泄不通。随着时辰到来,王焘贞走出房间,一身道袍,手握拂尘,走进院内早已准备好的神龛中,端坐在里面。王世贞以开山大弟子的身份,站在神龛外护法。而王锡爵则表情呆滞地看着女儿,仿佛瞬间老了10岁。

可怪事发生了,飞升的时间,都要过去了,王焘贞非但没有飞升,反而睁开眼,对着四周人们一笑,站起身走出神龛,在人们的惊诧中,走回房间。这下,所有人都傻了,怎么回事?莫非飞升失败了?正疑虑间,王世贞朗声开口了:“诸位,仙师接到玉帝法旨,仙师功德有缺,今日不能飞升。”

有人高叫道:“什么功德有缺?莫非是耍我们?”

王世贞脸一沉叫道:“一派胡言。是仙师功绩还未达到天庭要求,所以我等弟子、信徒,需努力撰写仙师功德,多多上启于天,再过三个月后,必能成功。”

就这样,当天王世贞就为王焘贞撰写起了功德文,本来他就是位很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他这么一带头,许多文人墨客也跟着写了起来,居然连写《三言二拍》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也跟着撰写,最后万历皇帝也似乎被惊动,下旨亲封王焘贞道号:昙阳子!王锡爵也放下了父亲的身份,毕恭毕敬地拜自己的女儿为师……总之一派轰轰烈烈中,三个月就又过去了,王焘贞又到了飞升的时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界为何认为“明实亡于万历”?万历年间发生了哪些历史巨变?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大明的灭亡一直深为后人所痛惜。但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却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耗尽半生只为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却还是无奈葬送了祖宗数百年基业。最后,崇祯只能用生命践行那句“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吊死在了煤山的子老槐树上,其状之悲,令人潸然泪下。人们同情崇祯,认可崇祯,颂扬崇祯,普遍认为明朝的灭亡并不是他的错,崇祯之所以成了亡国之君,完全是因为“生不逢时”,大明王朝的根实则在崇祯之前早已烂透了。既然明朝灭亡的锅不该由崇祯来背,那么谁才是罪魁祸首呢?对此,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历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明实亡于万历”。这种说法源自《明史·神宗本纪》,原文是:“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那么,明朝万历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历史巨变?“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又是否有道理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万历...
· 明朝万历年间物价水平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记载,推断出当时的物价水平,用现在的人民币来衡量便可知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编辑:LTX0022
· 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万历想要立次子福王
所谓“国本”,就是国家的根本大事。在帝制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就是谁继承皇位。皇长子朱常洛是万历帝和宫女“”意外所生,他并不很喜欢。对这点,老辣的首辅申时行洞若观火,就在皇帝所宠爱的郑贵妃怀上孩子还没分娩时,害怕夜长梦多的申时行上疏皇上,请册立东宫。如果此时册立东宫,只能是皇长子。万历帝心中另有算盘,说皇长子还太小,此事不用着急。当时皇长子已经五岁,万历帝大概忘记了,自己也是在五岁时,被父亲隆庆帝册立为东宫的。所谓年幼只是托辞,压根儿他就不喜欢这位大儿子。十四年(1586)二月,皇帝宠爱的郑妃刚生下皇三子常洵,就立马被册封为皇贵妃。这太不寻常了,因为皇贵妃地位在后宫仅次于皇后,而王氏生育了皇长子已经五年了,还是恭妃,地位在皇贵妃之下,按理说为皇帝生育长子的功劳最大。皇帝如此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显失公平。由母亲的待遇,大臣们就自然联想到他们的儿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家为皇长子担忧。今天看来...
· 发生在莆田的古代方氏名人故事
先秦时期,方姓人活动于河南一带,默默无闻。直到西汉末年,他们逐渐东迁,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时,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们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个进士,成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对“父子进士”,更是成为文坛佳话。方家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汉末外迁;方姓源于北方,盛于南方方姓文化研究会的方为民说,方姓源于北方,盛于南方。先秦时期,方姓人活动在河南一带;西汉末,方姓族人东迁至安徽,逐渐形成望族。唐朝时,方姓人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方姓人则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带,同时,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宋元之际,有方姓人为避乱迁至海南。方为民说,到明朝时,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格局。据公开数据显示,方姓人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有400多万。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两省,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34%。其中,安徽为...
· 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韦昭贤祠
明朝,丹阳城内城外,到处都在建造祠庙,新北门的丁公祠、麻巷门的鲍公祠、沈家桥北的萧公祠……丹阳知县旷鸣鸾意欲在延陵镇修建“韦昭贤祠”,苦于经费短缺。韦昭49世孙韦学闻讯后,主动与县衙接头与商议,承接建祠一事。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三月廿九,韦学将“拟建韦昭贤祠”的申请呈送丹阳县署审批。批准用地三亩二分,免征钱粮。万历四十年仲冬初一,韦昭贤祠竣工,历时三年。韦昭贤祠,简称“韦昭祠”,俗称“韦公庙”。位于延陵镇东街,坐北朝南,三进九间。祠门外有韦学所立《重建韦昭贤祠记》石碑,第一进天井内东有“韦昭井”,西有刘宰所书“昭公碑”。第二进天井内有丹阳知县旷鸣鸾所书《重建先贤韦公祠记》石碑。第二进为正堂,供奉韦昭画像,东侧挂有镇江府知府霍镇方暨同知、通判、推官共同送的“后汉名贤”堂匾,西侧挂有丹阳县知县旷鸣鸾暨县丞、主簿、典史共同送的“先儒领袖”匾额。其次是韦氏亲友送的“名贤世第”、“千古名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