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青楼女子穿马褂大出风头?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3
转发:0
评论:0
青楼女子穿马褂大出风头?,青楼女子往往是一个时代女子时尚的风向标,也是那个时代时尚的弄潮儿。19世纪曾有一

青楼女子往往是一个时代女子时尚的风向标,也是那个时代时尚的弄潮儿。19世纪曾有一段时间女子穿男装之风盛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段岁月。

1873年正月初九,大节下的,对于女堂倌周小大来说,却是触霉头的一天。

周小大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烟馆打工,“女堂倌”这一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职业,用女子做服务员,直接关涉到“风化”问题,在当时可是争议不少。1872年的年底,上海发生多起伙计、徒弟因迷恋女堂倌而亏空窃逃的事件。于是丝绸、钱业、洋货等等商帮联合起来,发表声讨,要求租界当局坚决查禁,以正风俗,保全子弟。

周小大大字不识,自然不会看报,更不会想到“女堂倌”成了那一年的年度关键词。正月初九这一天,她高高兴兴地上了街,而且和他人开玩笑打赌,故意穿了身男人服装,这一闹,就把自己给送进了公堂。风尖浪口,周小大被从严惩处,掌责六百,还得枷号示众。随后沪上女堂倌全被禁绝。

从清末开始,服装的大解放就一直让很多人放心不下,改变标志着固定身份的着装习惯和规矩,暗示着社会的结构制度已经慢慢动摇,其中女着男装也因此被许多人视为风俗败坏、礼制崩塌的预兆之一。因此,当权者要禁绝女堂倌,周小大的着男装招摇过市也给了他们不坏的理由。

当年的上海滩,也不乏周小大的同情者,有位自号“护花侍者”的人在《申报》上为其,觉得判罚过重,理由之一便是“查男子女装大干例禁,女子男装律无明文”。也就是说,女子男装并没有触犯法律,不能因为周小大穿男装招摇过市便处以如此重罚。

事实上,女着男装岂但不犯法,还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1889《点石斋画报》上刊出《不甘雌伏》新闻一则,记录校书王云仙,一日头戴瓜皮小帽,上钉披霞,身穿京式元绉棉袍、竹根青马甲,足穿旗装镶鞋,至中和园和客人喝酒斗拳,旁观者不能分辨雌雄。王云仙的男装造型,引发的不过是“苍狗白衣,世情同慨”的感叹,比起周小大,不难见沪上风气的悄然转变。

据说,这种着装风格成为时尚,是因为名妓胡宝玉的关系。胡宝玉从妓女升为鸨母,自觉年华已逝,不太好意思再像年轻人一样涂脂抹粉,灵机一动,决定改扮男装:头戴小帽,中嵌滴珠,珠下一块披霞帽块,身上一件四边镶滚大如意头的枣红对胸马褂。如此一来,反觉少嫩许多。三天后,胡宝玉便身着新做得的男装,坐马车往静安寺愚园去出了一回风头,从此男装风在青楼之中盛行一时。不过这是小说家言,似也无从考证。

可以证实的是,男装风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清末到民初的小说中,时时可见男装丽人的身影。穿男装的一大特色是不用施脂粉,发型多简单化为一条大辫,足登小靴,比起平日里看惯的浓脂腻粉来,可能确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写清末沪上青楼风光的《九尾龟》和《海上繁华梦》中,都不时有女子别出心裁,以男装亮相博得喝彩。前者写小宝“穿着一件湖色单罗长衫,单纱一字襟半臂,胸前一个花球,香风扑鼻”,效果是“越显得水眼山眉,雪肤花貌”;后者写金菊仙出局,“身穿元色外国缎夹袍、二蓝漳缎马褂,……头上梳的是松三股辫子,元色长须头辫线”,“皎如临风玉树一般”。

时间转移到民初,西学东浸,男装风已经不再停留在青楼女子,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变化,甚至让《九尾狐》的作者心生感叹。民初的女学生随处可见,“头上戴着外国帽,拖着一条大辫,鼻梁架着金丝镜,脚上皮鞋玻有时身着操衣,竟与男学生毫无区别,常在街上行走,没半点羞涩之态”。女学生穿男装穿得空前地理直气壮,是前辈女子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

一直到1920年代,小说当中还有与男装相关的情节,可见其风头尚未完全过去。《上海春秋》当中的柳少爷,从扬州到上海,发现自己的衣着赶不上流行,于是请了亲戚家的杨裁缝来做衣服。杨裁缝是带着衣料上门服务的,特别推荐了半匹深蓝团花的缎子,说是这种布料,公馆里的姨太太也做了一件袍子。小柳乍听了一怔,想着大概裁缝说错了,应该是老爷做了袍子才对。杨裁缝见他不甚明白,方才解释姨太太喜欢男装,她的男装衣服只怕比人家家里老爷少爷还要多呢。

由这两人的对话,可见女性着男装在内地稍小一点的城市还不多见,不然,在内地还颇以时尚人士自居的柳少爷不会起这样的疑惑。当然,了解之后,柳少爷下定决心,要一洗自己身上的“土气”,遂决定内地带来的衣服全不要了,从里到外要焕然一新。于是裁缝给他开出了一个基本款清单,如下:

条子佛蓝绒短衫裤两套、衬绒华丝葛袄一件、散裤管绒夹里裤子一条、深蓝大团花铁机缎驼绒袍子一件、元色大寿字缎对襟马褂一件、驼绒里又直贡呢夹马褂一件、衬绒袍子一件。

这大概是1920年代讲究衣着的人士——不论男女,都很熟悉的一张清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黄马褂,穿不是,不穿也不是,秘密在哪里?
清朝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个场景,皇上一高兴,就赏给大臣一件黄马褂。大臣穿上黄马褂,立马见官大三级,外地官员见了要跪拜。当然,跪拜的不是大臣,而是身上穿的黄马褂,黄马褂果真有这么大威力吗?其实,这完全是夸大了黄马褂的作用。黄马褂顾名思义,就是骑马穿的一种褂子,易经中说天地玄黄,故清朝皇帝认为黄色乃大地的颜色,黄又与皇同音,因此黄马褂就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含义。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拥有黄马褂呢?首先,皇帝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内高手,这些人是必须要穿黄马褂的,代表了皇帝的威严。另一个重要原因,皇帝出行时,身边总要围一群穿黄马褂的侍卫,一旦有突发情况,皇帝可以被掩护在一片黄色之中,避免过于显眼,而侍卫也能迅速装扮成皇帝替身,以转移视线。御前侍卫的黄马褂其实就是一种工作需要,可以说是工作制服,并非皇帝赏赐。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就必须要穿,不穿反而要面临处罚。侍卫的黄马褂并不代表...
· 能穿黄马褂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清宫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每逢皇室有重要活动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会穿着黄马褂。第一感觉能穿这个肯定是立过大功之类的人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黄马褂的神秘面纱。赏穿黄马褂”又有两种。其中一种时打猎校射时所赐,例如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金镖黄三太”即属此例。在清代咸丰以前,即公元1861年之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处,现名“围场县”)打猎20天,进行“行围”。这时,在打猎时射得鹿的,或打猎完毕遇到献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要“赏给黄马褂”或其他奖品。这种行围时所得的黄马褂,一般只允许在行围时穿,平时不能穿。违者,将以觊觎皇权罪论处。另外,在打猎期间往往要比赛射箭,进行“校射”。扈从的汉、满官吏要求全部参加,射中5箭的(汉官规定射中3箭即可)要予分别奖赏。这时就要看官阶高低,官阶较高的,一般都可能得到御赐黄马褂。另外据《清史列传》记载,得赏赐次数已多的人,...
· 黄马褂的神秘面纱:能穿黄马褂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清宫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每逢皇室有重要活动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会穿着黄马褂。第一感觉能穿这个肯定是立过大功之类的人物。小编就来揭开关于黄马褂的神秘面纱。网络配图赏穿黄马褂”又有两种。其中一种时打猎校射时所赐,例如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金镖黄三太”即属此例。在清代咸丰以前,即公元1861年之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处,现名“围场县”)打猎20天,进行“行围”。这时,在打猎时射得鹿的,或打猎完毕遇到献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要“赏给黄马褂”或其他奖品。这种行围时所得的黄马褂,一般只允许在行围时穿,平时不能穿。违者,将以觊觎皇权罪论处。另外,在打猎期间往往要比赛射箭,进行“校射”。扈从的汉、满官吏要求全部参加,射中5箭的(汉官规定射中3箭即可)要予分别奖赏。这时就要看官阶高低,官阶较高的,一般都可能得到御赐黄马褂。另外据《清史列传》记载,得赏赐次数已...
· 古代青楼女子的三个暗语是什么青楼女子的三个暗语介绍
如今的这个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流行语言越来越多,很多名词无意之间就火了起来。有几个词语在古代的时候,跟在当今社会里边的意思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都是哪几个?第一个词语就是出局。这个词在如今社会中代表的是游戏或者是各种合作关系里边,如果你被踢出来那就叫做出局。但是在古代出局的意思表示的是妓院里边的女子跟着男人出去过夜。这种行为就叫做出局,但是第二天这个姑娘还是要回到青楼工作。而现今社会里边的出局,意思一般都是你没有办法再重新回去了。是不是差距非常的大?第二个词语就是跳槽,这个词语在如今社会代表的意思是从一个公司换到另一个公司工作,跳槽一般是形容找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古代跳槽只出现在妓院里边,如果一个男人来消费,他对陪伴他的青楼女子不满意的话,就可以说跳槽。然后老鸨子就会把这个姑娘带走,再换别的女人来陪他。不得不说古代的青楼里边的女人活得根本没有任何的尊严。第三个词语就是开盘,这个词在...
· 老来中状元,青楼女子都嫌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意为:人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形容人的阅历越深,经受考验越多,就越坚强。但是,在男女关系上,人老了就容易遭人嫌弃。就连靠卖笑卖身的烟花柳巷的女子,即便你有钱有才,但是老得已经可以做爷爷做祖爷了,人家还是不会勾搭你的。比如,宋朝时期的才子张邦基撰写的《墨庄漫录》,就记录了一个让人发笑,又让人发酸的事件: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徐�y的福建人,一心一意地想通过科举实现人生的宏远抱负,可是他运气背,屡考屡不中。偏偏这人还很固执,发誓活着一天就要为功名奋斗一天。也许是,他的执着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应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7年),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徐�y“对策称帝意,特比正奏名第一恩例。”啥意思?是他的答题迎合了皇帝宋微宗的心意,宋徽宗又感念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特别恩赐他为头名进士,就是状元啦。这是喜事。接下来就悲剧了。话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