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读民间故事:大禹治水

2017-05-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4
转发:0
评论:0
解读民间故事: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关于大禹出生之地,历史上众说纷纭,学界也莫衷一是,而民间一直流传有大禹生蓬窠治洪水之说。

据说当年大禹祖先在六月初六这天恰好来到蓬窠,看到此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鸟语花香,便决定在此定居下来。

当时在蓬窠定居下来的共有9姓,分别是泰、腾、尧、禹、车、道、古、齐、逢。蓬窠地多岛,因泰、腾两姓人最多,便按人数多少,泰姓者住一岛,腾姓者住二岛,余下七姓各住一岛。由于泰姓人多势众,个个武艺高强,经九岛首领商议,一致推举泰岛首领泰高为九岛之王。

次年六月初六,九岛首领请人堪舆风水,认定此地“九岛一平吉祥逢,十泉九涡吉祥窠”,当即把此地定位“逢窠屯”,将泰岛定为“丘营”(后改为“营丘”,即后来的临淄)

九岛不到10年时间发展至万余人,暗中招兵,积粮屯草,为躲避龙山国当政者注意力,日常均农民装扮,以农耕为主。

后来,龙山国为九岛兵马所灭,龙山国印“镇宫稳”被夺。泰姓共执政440年,凡20君王。腾姓执政120年,凡8君王。后第八个王腾哈立齐专权乱政,兄妹乱伦结婚,便由尧替换为王。

当时洪水泛滥成灾,尧便派禹蓬文宁(鲧)治理水患,可其治水无方,造成水漫城池,百姓流离失所,尧一怒之下便将文宁处死了。

其父禹夏博文认为自己儿子死的实乃可惜,便上书尧以后不要随便杀人,建议自己孙子大禹上阵治水。大禹上任后首先将裙带河上游改道阳河,水经过分流水势大减,城池得以保全。

尧后舜九昌里接任腾王,在位48年。期间,大禹先后在历山开挖徒河,历经13年建立了禹城,后上西凉、下长江,终于完成治水大业。因大禹治水功绩,舜弥留之际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

传说,曹植任临淄侯时曾到蓬窠寺查看,此时禹家祠堂和姜太公庙已被毁坏,只留有残垣断壁、“大水法”和姜太公墓,曹植便撰文立碑“莫悲莫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想之。”回去便写了《蓬神赋》以示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
· 大禹治水
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辗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传说,古时候这里洪水滔天,吞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川,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舜帝派大禹到嵩山治理洪水。禹来到嵩山后,决定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的辗辕山打开一条疏洪泻流的通道。那时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治水,也来到嵩山,每天给大禹缝衣做饭。一天,大禹在上工以前,对涂山氏说:“你听见我的击鼓声,就来送饭。,’说完,就去治水了。涂山氏准备好饭食,单等着鼓声传来。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就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凿石,忙碌不停,连饭都忘了吃。谁知一不小心,竟把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辕辕山下。可是她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她心中一惊,羞...
· 论大禹治水
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圣人圣言,当然不错,但也会有例外。思得太多也便滥,滥则不如少思,甚至干脆不思而尽信所学。书中曾记载,历史上帝位世袭的滥觞是治水的夏禹,这一点如同白璧微瑕,我却常常认为治水英雄的光芒至少要为此暗淡一大半。那栉风沐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大行,竟成了企谋一家之天下的水货,岂真要多没劲有多没劲。孰不料一翻《史记》,卷二夏本纪中却说,夏禹死时是“以天下授益”的。益是禹帝股肱旧臣,经天纬地,导流九州,他们是共同战斗过来的。按当时的惯例,益也该继位。可是过了不久,益还是把帝位拱手让给了禹的儿子启。书上说是因为“启贡”而“益佐禹日浅”。其实并非尽然,因为禹的以天下授益和益让位于启是传统的立帝方式,只不过,禹登帝位后给自己起了个叫“姒”的姓,从此离开了原来的同姓公孙氏家族而独立了。这一手,在禹之上的舜、尧、帝喾、颛顼、黄帝依次承继过程中是没有的。禹没有传位给儿子,既便当时政治经济的发...
· 大禹治水传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
·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大禹治水故事介绍
三皇五帝时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继承父业,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总结吸收了父亲鲧治水期间的经验教训,从堵截治水的方法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导治水。大禹治水图大禹认为想要缓解黄河灾情吗,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也就是疏导的方法。并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原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徐州、衮州、扬州、豫州、雍州、荆州,并由此将这片山山水水作为一个整体,欲治水先治山,将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创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经他治理过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通过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泛滥的情况。接下来就是理通水脉的工程了,与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则柔,遇刚则刚,刚柔并济,实难掌握其运理。大禹运用他的智慧,解决了黄河河段上的各类问题,最具代表的就是黄河上游的龙门山河段。龙门山处于梁山北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