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母戊鼎留给世人的未解之谜 青铜器之谜

2017-05-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7
转发:0
评论:0
司母戊鼎留给世人的未解之谜青铜器之谜,1939年3月,一件巨大的青铜器出土了,这就是国之重宝——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

1939年3月,一件巨大的青铜器出土了,这就是国之重宝——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由商代后期的王室所铸。

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面还有四根圆柱形的鼎足。整个鼎重约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2厘米,鼎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为此鼎的形状有点像马槽,所以又俗称“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工艺精湛。除鼎身四面的中央部分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鼎身各处都有纹饰。长方形素面周围的鼎身部分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有扉棱,扉棱上饰有牛首,下面饰有饕餮。鼎耳上也有纹饰。鼎耳外廓有两只面对面的猛虎,虎口中含有人头,鼎耳侧则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上各饰有三道弦纹,弦纹之上各饰以兽面。其造型、纹饰和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堪称商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司母戊鼎无疑又是个千古之谜,从它的发现到保存,以及它的铸造过程,再到其鼎身内的铭文,无不充满神奇色彩。也正因如此,人们对它才更为关注,更加充满好奇。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并非完美之作,因为这座鼎的一只鼎耳是后来补上去的。那么,司母戊鼎的那只鼎耳为什么会丢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司母戊鼎的发现和出土说起。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安阳五官村的村民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里用探杆探寻文物。突然,他的探杆触到了一个硬物,并且硬物还使得坚硬的探头卷了刃。吴希增心想,这个硬物很可能就是宝物。他和吴培文商量了之后,便召集了几个村民于当天深夜开始了秘密的挖宝行动。到了半夜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宝物——司母戊鼎。可是这只鼎只有一只鼎耳,他们在泥土中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另一只鼎耳。他们估计此鼎在埋入地下时,鼎耳也许就是断的。

司母戊鼎出土后,它又遭遇了许多劫难,还差点落入日本人手中。

虽然方鼎的挖掘是秘密进行的,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当时正驻守安阳的日军得知此事后,曾经前来“参观”。后来北平的一个古董商还说愿意以高价收买此鼎,但条件便是要求村民将鼎肢解成小块,以便于他携带。但是村民们意识到这个方鼎是国宝,便没有将其肢解,而是将其秘密藏了起来。也不知是谁泄了密,此事被当地的日本宪兵队知道了,他们曾多次前来搜寻。村民们为了防止国宝落入日本人之手,便将方鼎又移到了别处,而在原来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其他不太贵重的文物。后来日本宪兵队真的找到了原来藏鼎之处,不过他们得到的却是别的文物,而非司母戊鼎。这样,司母戊鼎才得以保存了下来。1946年,司母戊鼎才再次出土。

近年来,专家们在对司母戊鼎进行考究后,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司母戊鼎是如何铸造的?虽然在商朝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但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要铸造这么大的一个方鼎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后来有人推测,当时铸造此鼎的过程大致应该是这样的:

商代时期,冶炼青铜用的是陶制坩埚,其形状如同后来倒置的头盔,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将军盔”。据估算,每个“将军盔”可以熔炼约12.7千克铜,只能铸造中小型的铜器。如果想要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至少需要同时熔炼70多个“将军盔”的铜水,这也意味着要求几百人同时操作。这时,有人便提出了质疑:如此浩大的工程该怎样施工呢?还有人认为当时的奴隶们先分别铸好鼎耳、鼎足和鼎身,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铸在一起,最后终于铸成了司母戊鼎。

不过上面所述也只是猜测,还都没有得到论证。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的确是一大迷闭,因为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都没有人能再现铸鼎的盛况。

司母戊鼎除了给后世留下铸造之谜外,还让人们对它鼎身腹内的“司母戊”铭文产生了种种猜测。

2011年3月6日中午12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的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原来,主持人都将“司母戊鼎”播成了“后母戊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的铭文原本就是“司母戊”三个字,但是因为商代的字体较为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的字形是差不多一样的。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此鼎很有可能与商王王后有关,因此将其读为“后母戊鼎”更为恰当。不过,在刚刚发现此鼎的时候,并未对其仔细推究,便按照现代人的读法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了,后来的教科书中也沿袭了“司母戊鼎”。不过在2011年的3月底,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既然称其为“后母戊鼎”,那么这只鼎究竟是为哪位王后所铸造的呢?

在甲骨文中提到过,商朝时,一共有4位商王的王后为“戊”,他们是大丁、武丁、祖甲和武乙王。而大丁不在殷墟的12位商王之列,所以被排除了。武乙王属于殷墟三期,而考古专家确定后母戊鼎属于殷墟二期的器物,根本不属于同一时期,所以武乙王的王后也被排除。剩下的就只有武丁和祖甲王的王后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后母戊鼎出土地的下方发现了一座殷墟王陵墓群,这里共有11座大墓。这些大墓的规模几乎都差不多,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群。不过,这里还有一座仅次于“商王墓”的墓葬,这就是武丁王的王后“戊”的墓冢。可是在此之前发现的武丁王的另一个王后妇好的墓葬却根本不在王陵区。另外,在王陵区也没有发现别的商王的王后之墓,为什么仅有王后“戊”享有此特殊待遇呢?那后母戊鼎会不会就是武丁王为这位特殊的王后“戊”所铸造的呢?这也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谜题。

司母戊鼎的种种迷雾增添了它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相信随着考古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司母戊鼎的谜闭一定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更多精彩推荐:

和氏壁到底去哪里了 消失的传国之宝

破解越王勾践剑千古之谜 楚墓中的越王剑

返回大全页:

地底谜案汇总大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2011年3月中上旬,网上和报上先后报道了“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后母戊鼎”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赞赏,有的人持异议。有的人认为既然司母戊鼎的名字叫了几十年,载入了国家教科书,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又曾上报了联合国,今天就没有必要再改了。有的人说,既然司母戊鼎的叫法也能讲通,就不必再改了。还有的人说,既然两种叫法都可以,改名的意义不大。这里,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认识,附带还想谈谈后母戊鼎是商代三十一位王中,哪位王时铸造的这一大鼎,后母戊是谁的母亲。(一)关于司母戊鼎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就有争议。关键是在对“司”字的释读上。这个字属金文。在汉字发展阶段中,人们一般认为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但是,文字的发展阶段,不是截然划分的。金文在甲骨文通行的年代,已经产生了。司母戊鼎上的金文是最早的金文,是与甲骨文同时期的文字。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存的现象,就是说,一个字...
·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有联系吗?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在哪里?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有联系吗?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在哪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后母戊鼎是国家之大器,很多的人也都说了,这个玩意是真的厉害,现在来说也是无价之宝,最近有人说了,这个后母戊鼎好像不止一个呀,还有一个叫司母戊鼎,那么这个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也别错过了,速度来借吧!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并无区别,他们就是一个东西,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这完全就是一个东西嘛。那么这个司母戊鼎后来又是怎么变成后母戊鼎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
· 后母戊鼎怎么读?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怎么读?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鼎非常的著名,如果大家仔细的看后母戊鼎的话,会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和我们说的司母戊鼎好像并不是一个名字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搞清楚里面具体的原因了,这个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了,那么这个后母戊鼎中的后字怎么读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后母戊鼎其实就是读“[hòumǔwùdǐng]”。那么为什么有人会问这个后母戊鼎的读音问题呢?看名字不难读啊,其实一应该是因为它和司母戊鼎同名的问题,其实他们就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还有就是后母戊鼎中的戊字不好认,其实就是戊戌变法中的戊了。最后说说这个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到底有什么关系吧: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
· 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司母戊鼎简介
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
· 古代生活用具-司母戊方鼎
铜鼎盛行在中国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由于铜鼎只有王侯才能使用,鼎成为一种重要的祭祀礼器,是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司母戊大方鼎是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重875公斤。从外观上看,司母戊大方鼎腹壁宽厚像墙,宽大肥厚的耳朵装饰猛虎咬人的纹样,鼎体四周是雷纹,四角是兽面纹,腹壁上铸着“司母戊”铭文。鼎的整个造型给人威武的感觉。它是1939年3月在中国中部河南省安阳侯家庄一个农田中被发现的。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村民们恐怕被日军掠夺,又把它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6月再次挖出,可惜已经丢失一只耳朵。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时,将司母戊大方鼎运到首都北京珍藏。从司母戊大方鼎的铭文中可以推断,这件器物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铸造的。司母戊大方鼎充分显示了殷代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从铸造痕迹上看,司母戊大方鼎是用20块模范一同铸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