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章太炎: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

2017-05-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章太炎: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世称“太炎

  章太炎 (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世称“太炎先生”。

  章太炎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作为清末民初着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一生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他曾指名道姓地骂慈禧为 “妖婆”、骂光绪为“小丑”,后来又骂袁世凯、骂蒋介石,以致招来牢狱之灾。有人称他是“章疯子”,他听后哈哈大笑,并干脆自称“我是一个神经病”。

  上海租界的外国巡捕和清政府的警探捉拿他,有人劝他逃走,他说:“革命就要流血,怕什么!清政府捉拿我,如今已经是第七次了。”当巡捕和警探闯进来时,他迎上前去,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别的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

  作为一个国学大师,他研究的范围涉及语言、文字、 历史、哲学、政治等,着述甚丰,有《章氏丛书》以及《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 历史学家侯外庐说:“章太炎对于中国学术文化遗产的论述十分丰富。”在北大讲学,几百人的风雨操场座无虚席。

  钱玄同、刘半农等五六个学生围绕着老师登上讲台,章太炎开始用浙江余姚话讲,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刘半农便翻译;章先生引经据典,钱玄同便板书;涉及到一些地名、人名、书名搞不懂,由弟子们共同商议解决,不敢麻烦先生。1936年夏,章太炎正给学生讲课,忽然气喘病发作,饮食都难以下咽,他说:“饭可以不吃,课不能不讲。”十天过后,与世长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国学大师章太炎最鲜为人知的一面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对史学、文学、古典医学造诣深邃之学者,同时还是中国医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医学家。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生于1869年1月,卒于1936年6月。章太炎出生于世医之家,从小爱好医学研究,又曾随汉学大师俞曲园先生深造,不但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文化训导,而且受国医的熏陶,对中医药学和中国文化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章太炎先生对医学之研究,“上不取《灵枢》、《内》、《难》,下不采薛、叶诸家”。他并不人云亦云,而好自探古寻源,一一考证,故在其医论中不乏对医史、医家、文献考证、训诂的论述。章太炎先生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均有所考证论述,而对《伤寒论》的研究最多、最精、最深。他赞《伤寒论》“为吾土辨析最详之著作”,盛赞代表中医为国争光者莫过于《伤寒论》,“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为独甚”。在他的医论集里,有关伤寒研究的论文最多,可知《伤寒论》...
· 国学大师汤用彤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1911年进入北京顺天学堂学习,次年考入清华学校,1916年毕业留校,出任国文教员,并任《清华周刊》总编辑。1917年考取官费留学,因治眼疾未能成行。1918年赴美留学,先入汉姆林(Hamline)大学,主修哲学。1920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内学院巴利文导师。1926年夏至1927年夏转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随后返南京,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自1934年起任哲学系主任。1937年抗战开始,随北大转往后方,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6年随北大复迁,任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1947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主任。同年,赴美国加利福...
· 中医文化―名人与中医―国学大师俞樾
国学大师俞樾俞樾,德清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他对群经、诸子、语言、训诂、小说、笔记都有撰述,他又善长诗词,工书法,所写各书总名称为《春在堂全书》,共250卷。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贡献巨大,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在《春在堂全书?读书余录》中,有内经素问篇48条,写于1850年,当收于《三三医书》第一集中时俞鉴泉则易名为《内经辨言》一卷,他晚年讲学于杭州时对《内经》文字考证精辟。他还著有《枕上三字诀》一卷、《读抱朴子》一卷、《抱朴子平议补录》、《废医论》一卷等。他对医药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考证十分详尽。他考证了《素问》文字,《本草经》作者及成书年代,脉法变迁,古今药物之异,牛黄清心丸的成份,刮痧疗法,“鬼臾区”、“俞跗”,巫医关系,“俞”、“腧”中空之义,痈、疽、疡、疵的阴阳属性,三部九候法与通“参之以九藏之动”,脉诊的三部所在,《素问》固有七十二候之说,歧伯能诗等等,探颐索隐、解疑释难...
· 章太炎与刘半农
章太炎与刘半农“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
· 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
1895年(清光绪廿一年)7月,钱穆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七房桥钱氏家族。钱穆所出的大房,人丁最旺,五世同堂。但正是由于人丁兴旺,各家从祖上所分的住房和田地亦少,甚至到了钱穆伯父、父亲时,已无一尺之地,“沦为赤贫”。饶是如此,大家族却“书香未断”。钱穆的曾祖父钱绣屏,国学生;祖父钱鞠如,邑庠生,长于音韵,勤治《史记》;父亲钱承沛,自幼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16岁县试入泮,后在七房桥设馆授徒。钱穆兄弟4人,长兄原名恩弟,后易名挚,字声一,即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之父。1900年,七岁的钱穆被父亲送入私塾读书,与大哥声一同塾。其时聪明伶俐,强记不忘,塾师对其亦称赞有加。年底,私塾老师因病歇塾,为了兄弟二人的学业,钱父决意举家迁至荡口镇。荡口镇时多有华姓聚族而居,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的故乡。迁至荡口后,钱父在镇上延请了一位华姓名师为钱穆兄弟上课。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