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从政之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谈从政之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鲁国实权派人物季康子曾问孔子,仲由、端木赐、冉求“可使从政也与?”孔子很有
鲁国实权派人物季康子曾问 孔子,仲由、端木赐、冉求“可使从政也与?” 孔子很有信心地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于从政有什么难的?弟子也多人问政,其中就有被孔子称为“达”的端木赐。孔子回答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勾勒了三驾马车的理政思路。但子贡喜欢刨根究底,“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以为三驾马车当有轻重主次。
食为政首犹可弃。孔子尚古,无需讳言,不仅自述“信而好古”,还赞美“敬授民时”的尧。孔子以为尧“成功”之道在于“所重民、食、丧、祭”。
民、食之所以为重,朱熹解释,“民,国之本也。食,民之命也”,都属国本。我们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发轫之际便已孕育仁爱。在今天“食”也仍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然而在孔子眼里,“足食”更关乎百姓生存,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物资保障,是“仁”之首务。无“食”则无民,有“食”则国安。孔子讲“修己”,但“修己”不是目的,“安百姓”才是目的。三驾马车“食”当然是主驾。
可如此重要的“食”却可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之。信誉如生死,宁肯死于无食,不能死于无信。人格“刚”,国格也要“刚”。何况老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
“足兵”为要仍可弃。禹以后,“城郭沟池以为固”,“兵”免不了了。但《论语·述而》记“子之所慎:齐、战、疾。”兵戎战事虽系护国守民之务,但毕竟要流血。《书·康诰》记周公告诫卫康叔,“若保赤子,惟民其康�V”,周公之意,孔子领会深刻,于《孝经·圣治》说:“天地之性,惟人为贵。”因而,孔子慎而少言兵,翻遍《论语》也仅见三五处。一是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反对不加训练拉民做炮灰。二是孔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古人“三载考绩,七年已�u再考,此乃言其久”。习兵练武七年,当今军校本硕连读也完成了,孔子要的是民可战但不伤亡或者少伤亡的必要保证。三是“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孔子于卫灵公话语中听出心思有战,不能苟同,带众弟子离开卫国。孔子不能接受君好战而由百姓去偿付战争的代价,“去兵”自是首选了。
但孔子也并不讳言兵。于邦国言,孔子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孔子世家》就记齐鲁夹谷会盟,孔子为鲁司寇便武助 文事。于天下言,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言“足兵”,但一定是“天讨有罪”,“使之绝恶”,比如汤伐桀,武王伐商纣,“顺乎天而应乎人”。
“救无辜,伐有罪”,“兵”也并非唯一途径。“近者悦,远者来”,孔子以为美政。“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认为这样的途径最理想。《论语》就记孔子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理由便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不用兵而天下安,“讲信修睦”,“信”而胜兵, 历史经验多证之。
“民信之”,信不可失。《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论“信”并不多,仅有38处,远不及“仁”“知”和“君子”。但孔子却认为“兵”“食”可去,而“信”不可失。视“信”为理政和做人的根基。
“信”之所以是一切人事的基本原则,在于“信,诚也”。信谓人言,言为心声。在心要真,合意为信,孔子极为看重。“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故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先进》篇还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诗》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如一言九鼎驷马难追。南荣反复诵读,孔子便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荣。孔子认为治国治家一理,必要重诚信之人。
有一次子贡问“士”,并又接二连三“敢问莫次”。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一诺千金竟勉强可以算做末一等的士,何故?有位很像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用刘宝楠的话说:“义所在,则言必信,行必果;义所不在,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诚信时常互训。《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因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夫子“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孔子“仁以为己任”,授徒力行之,信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足食足兵
足食足兵【成语意思】: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用法分析】:足食足兵作主语、宾语;指军备。【成语来源】:《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úshízúbīng【成语声母】:ZSZB【足食足兵的近义词】:足兵足食【近似成语】: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兵强马壮: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兵强将勇: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兵不厌诈: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成语造句】:1、魏晋十六国北朝国家分...
· 浅谈老子的修身之道
摘要:我们当继承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的智慧,豫而谋而后定,行不躁进,择善而从,犹而自省慎独,戒慎戒惧,常不放肆,偐而庄敬如宾,虚心谦退,必信必诚,涣而去私存妄,无所障碍,敦而敦厚淳朴,不受污染,不假雕琢,旷而虚怀若谷,宽容万物,浑泽尔浑然一体,超凡脱俗。对社会、政治、人生的格外关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普遍特点,老子哲学也不例外。读老子中的人生哲学,我们不仅要解决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从而为人生提供一种生活的指导。老子的智慧,教我们如何修身、如何处世,这些正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成长和求学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去锤炼的。纵观中华文化五千年连绵不断[注:连绵不断拼音:liánmiánbùduàn简拼:lmbd近义词:源源不断、连续不断反...
· 谈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人为贵”。孔子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放心”。他指出,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他慨叹:连自己家的鸡犬丢失了都知道找...
· 矣
矣姓矣姓,来自云南省的彝族。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鲁奎山上,有方、杨、普、李、张、矣、范、罗、王、赵等十个姓氏宗族,而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一个到几个的图腾物。矣姓氏族有水牛范、铜饭箩范图腾。目录1起源2分布矣姓起源《新平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二十年,吴三桂叛。其部将郭壮图至鲁奎山,授贼首勒昂为伪守备,改名杨宗周”。“杨氏、方氏、普氏、李氏,其先鲁奎山野夷,清康熙二十七年招抚诸夷,杨宗周、方从化、普为善、李尚义等投诚,各授土职,相传至今凡九代,世谓杨、方、普、李为夷族即本此”。后来,人们将“杨、方、普、李为夷族”改为“杨、方、普、李、矣倮倮”口头禅。鲁奎山彝族汉姓的启用,是清初的事情,是朝廷在改土归流中赐予或习汉俗改用汉姓的。矣姓分布云南省玉溪市多此姓。辽宁省也有此姓。
· 廉姓起源故事之廉颇老矣
赵悼襄王时,廉颇代理相国。廉颇夺取魏国繁阳后,赵悼襄王派乐乘取代廉颇。廉颇不满,攻打乐乘。乐乘离职逃跑,廉颇也不敢留在赵国,逃往魏国去了。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想把廉颇请回来。廉颇也想回赵国效力。但是赵悼襄王恐怕廉颇年纪已老,无法胜任,所以先派使臣去看看廉颇的情况。廉颇也明白赵悼襄王来试探,于是吃了很多饭,以表示自己老当益壮。赵悼襄王的宠臣郭开曾经被廉颇训斥,怀恨在心,于是他买通了使臣。使臣回来后,赵悼襄王问:“廉颇的饭量怎样?”使臣回答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是饭量还是不错的。”赵悼襄王一听,高兴:“那就好,看来廉颇还能用。”使臣接着说:“可是,我和他一起吃饭时,他三次上厕所。”赵悼襄王叹息说:“唉,廉颇真是老了,不能用了。”赵悼襄王就不再任用廉颇。相传廉颇是伯益之子大廉的后人,与嬴姓赵氏同宗。廉姓后人大多尊大廉为始祖。廉姓还有其它渊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