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宋党争:元v党人碑与政治清算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3
转发:0
评论:0
北宋党争:元v党人碑与政治清算,   本文摘自《帝国的溃败》,作者:张鸣,东方出版社   元�v是北宋哲宗赵煦的

    本文摘自《帝国的溃败》,作者:张鸣,东方出版社

    元�v是北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北宋一朝,闹变法闹得不行,来回折腾。 老子神宗赵顼变法,儿子哲宗赵煦不变了,。于是,当年一干反对变法的人,以司马光为首,组织还乡团杀回来了。从此以后,支持变法的人称元丰党人(元丰是神宗年号),反对变法的为元�v党人。此后反反复复,到了宋徽宗赵佶这里,变法派声势大振,丞相蔡京对司马光这干人恨不过,但人都死了,也没法再贬斥发配。他为了彻底清除余毒,奉皇帝的旨意下令各州县大刻元�v党人碑,宣布这些人属于奸党,要勒之于石,让他们千秋万代臭下去。于是,就有了这著名的元�v党人碑。

    其实,北宋的制度和政治的确需要改革。漫说后世,就是当时人也感到毛病特多,官制叠床架屋——床上架床,还添若干大小椅子板凳什么的。反正让大家什么事都干着别扭,一件小事折腾半年。但是,变法党人王安石他们,按着强化国家权力的思路做,动静忒大,不仅折腾官场,而且折腾百姓。所以,好些人反而感觉不如不变。皇帝不换,这老儿自己决定的变法,不好自己否定;但是皇帝一换,老子死了,儿子上台,之前的变法就可以被推翻。弗洛伊德说,儿子都有仇父情结,放在皇帝身上,大概不错。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然而,老子喜欢的,不论是人还是政策,儿子必定不喜欢。所以,老子的宠臣,必定会栽在儿子的手上。于是,反变法的党上台。

    然而,党司马光等人上台,做得太绝,尽废新法。哪儿有这个道理呢?旧法要是十全十美,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变?政治效率怎么会那么低?归拢在反变法这边的某些人,比如 苏轼,其实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些内容(免役法)还是认同的。只是,人家就是要把他归在派里,他也就只好做元�v党人了。北宋后期,派整体上不吃香,所以,在一个短暂的元�v年间过后,派就一直倒霉。 苏轼就被贬了又贬,一直发到海南岛的儋州,相当于到天涯海角了。幸亏他看得开,活得久,终于盼来平反那一日,但是又到寿了。他当然想不到,死后居然还要被人折腾,名字刻上石碑,让他遗臭万年。

    但是,各个州县刻碑的时候,出过一点小麻烦。北宋文化市场发达,元�v党人中,苏轼、黄庭坚这些人早早成名。在世的时候,就可以靠写字作画赚稿费了。由于文化普及程度高,经过市场的传播,即使贩夫走卒也知道这些人的大名。他们的字画招人喜欢,文章也有粉丝,而且是铁粉。苏轼流放期间,之所以能活得不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走到哪儿都有粉丝。粉丝们可不管这些人是否犯了政治错误,该喜欢就喜欢。合影是没办法了,但讨幅字儿、求首 ,却是家常便饭。当然,字画和 都不会白作,银子和酒肉,甚至还有美女,滚滚而来。政治挂帅,阶级路线什么的,在那个年头,人们还没有概念。

    尽管大家都崇拜皇帝,但皇帝不喜欢的人,却未必一定会全体共诛之,全国共讨之。蔡京要刻元�v党人碑,要找刻工,这些刻工有些是刻过苏轼和黄庭坚诗作的,有些居然想不通。九江这个地方有个刻工,名叫李仲宁,手艺很棒,他接到地方官的指令,要他刻党人碑。他说,小人家贫,靠刻苏学士和黄学士的词作得以饱暖,现在要以奸人为名,将他们刻在石上,我不忍心;长安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出色的刻工叫安石,他也不肯,地方官加以鞭笞,不得已,他说,非刻不可的话,我不能刻上我的名字。

    虽然人们总是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为读书人,不相信劳动人民一定会比读书人道德高尚。底层的百姓,每每弯子转的没有读书人那么快,想不通的时候肯定是有的。什么叫作好人,什么叫作坏人,他们自己也有一个标准,肯定跟上面的政治标准不怎么一样。

    党人碑刻完之后,虽说遍立各个州县,但立碑的蔡京后来也完了。不及等到后世,就在他倒台的当口,人们评价此人就是个奸人。遭贬之后,没人给饭吃,活活饿死。当然,元�v党人碑也立马被砸毁,剩不下几个了。风水轮流转,谁知道最后转到哪儿?蔡京等人,当初的心机不可谓不深,最终都是白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儒者文士与党争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很享有美誉的。元末赵汸《观舆图有感》五首之五自注云:“世谓汉、唐、宋为后三代。”(1)《宋史》卷三《太祖本纪》赞语本之而谓:“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北宋所以能赢得后世史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其间主要原因之一,如朱熹所云:“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唐人,但说未透在。直至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2)亦如陈亮所云:“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3)
· 郑元v
郑元v(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292―1364),字明德,处州遂昌(今浙江丽水遂昌)人,学者称遂昌先生。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郑元v在吴中士人中影响很大,时人和后人都把他做为吴中学人的代表,当时吴中碑碣序文之作多出其手,明弘治九年(1496)吴中张翥说他是“吴中硕儒,致声前元”(张翥刊《侨吴集》后),给他很高的评价。清康熙时长洲顾嗣立编《元诗选》收录了他二十几首诗,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收入他的《侨吴集》,他的诗文受到重视。郑元v早年居钱塘(今杭州市),钱塘为故宋首都,“是时,咸淳诸老犹在,元v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克然有得,以奇气自负”,这种经历使他对自南宋以来江南的故家文献,以及社会隐忧有较深刻的理解。元v儿时伤右臂,及长,能左手作楷书,规矩备至,世称一绝,遂号“尚左生”(顾嗣立《元诗选》),因此,在钱塘期间,郑元v还在文苑中树立了名声。元泰定...
·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简单介绍新旧党争背景是什么
在北宋宋神宗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069年,北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北宋新旧党争也因此拉开了序幕。当时的北宋朝堂上存在着诸多弊端,重文人轻武士,并且奉行的是高薪养士的政策,造成了机构庞大等现象。而且南北方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让南北方人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这就使新旧党争愈演愈烈,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直到北宋灭亡了才真正的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也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诗祸、词祸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政见上有所不同的人,开始从诗词上下手,旧党的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苏轼就被卷入到了诗祸当中,被贬职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当时盛行的以诗歌言志的情况变的越来越少。其次,党争对士人的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许多诗人词人都将自己失意的情绪用诗歌表达出来,或者更多的将自己的情怀寄托给田园或者山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词的题材越来越广泛。最后,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
· 钱元V的传奇
钱元V(公元886-942),字德辉,初名传V,浙江临安人,钱元V是大名鼎鼎的吴越国王钱H的第六子。钱H在位时,他做过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判官,太傅,同门下平章事等官。后其弟,钱H第七子钱元继承吴越国王之位后,众兄弟尽改“传”为“元”,钱传V也就改名为“钱元V”,升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封仪同三司。后晋天福七年(942),后晋封钱元V为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病故。钱元V在《资治通鉴》上写的都是他头衔的变化。他的头衔很长,有40多字,为“苏州刺使、中吴建武军节度、苏常润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师、守太章事、侍中、中书舍人、彭城郡王”。其中真正管事的,还是苏州刺史和中吴军节度使。有关钱元V形貌性格的记载并不多,《吴越备史》中只说他“仪态瑰杰,风神俊迈,性俭约恭靖,便弓马”,相貌堂堂,风度潇洒,谦虚节俭,英勇善战,这个钱元V也算是个人中豪杰了。这大概不全是野史的溢美之词,从一则故事中也可见一二。后晋...
· 苏州钱元V墓
1983年四月至十月,苏州市政协组织部分成员对苏州近郊的古今名人冢墓进行踏勘调查,其结果不容乐观。来自七子山九龙坞的报告说,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V的墓地变化亦剧,墓穴确址已难辨认,近处水塘内有石狮露出,土中倒卧有残破的石翁仲,可能是钱氏之物。钱元V墓在清中期的时候尚十分的完好,因为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潘奕隽(1470―1830)曾为此墓写过《重修吴越广陵郡王墓记》,以史家之平静,描述了钱元V的一生。《记》云:“吴越钱氏既定十三州之地,分令诸子守疆土,以第六子元V尝解姑苏之厄,征战有功,令守苏州。同光三年,诏升苏州为中吴军,授元V为节度使,镇抚之。天福七年封广陵郡王。钱元V父子治苏六十余年,祠墓均在吴郡横山,一名荐福山。”钱元V墓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也还完好着。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十二日,李根源先生从木渎,经凤凰山,进入横山西北区域,在一个叫潜龙坞(九龙坞之一)的山坞里,访到了钱元V墓。钱元V...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