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中华战神,大唐名将薛仁贵
被遗忘的中华战神,大唐名将薛仁贵,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薛仁贵都是通过《薛仁贵征东》等小说来了解的,从前听着单老那"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薛仁贵都是通过《薛仁贵征东》等 小说来了解的,从前听着单老那"啊呀呀"酣畅淋漓的评书,薛仁贵被描写成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后来在描写他儿子薛丁山,儿媳妇樊梨花的时候,又把他弱化了,用来衬托他儿子的能力,其实真实 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他倒是有个儿子叫薛讷是唐朝的羽林大将军,同样是战功显赫。
很多人是不了解历史上的薛仁贵的,当面对当下的批判《 三国演义》等小说虚假的流行风来说,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薛仁贵又是位被神话的人物,但是如果看过薛仁贵的历史资料以后,你会发现这是少有的真实实力能小说相媲美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战绩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给大家讲下薛仁贵的出身,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天下无敌的撼将薛安都的后代,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注:历史上张士贵的事情都是虚构,纯属诬陷,他并没有和薛仁贵发生过太多的接触)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刚当成小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公元645年2月12日贞观19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公元645年3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军的一个小兵,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至,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的大将。贞观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身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白衣银甲,手持方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用方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个人杀入敌人20万大军的阵势里面,打的敌人是阵型混乱而无法战,高延寿,高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战时,李世民在远处高地已经望见那个白袍战将的另人惊喜的表现,于是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个农民投兵的小兵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因为皇上在军中,不敢绕道而行,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长孙无忌力柬退兵,隧撤退。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每当遇到战事都不中用了,我想找能托付门户的人,看来就是那个人了,这次征发,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话"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那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当然,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并没有被为以重任,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又能给什么呢,但是他被派驻扎玄武门,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门,也能看出意义非凡,"守天下之门"并且日后他也做到了。就这样没什么战事,薛仁贵守了12年的半的玄武门。
公元654年3月唐高宗永徽五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并特赐御马一匹。救了皇帝一命,出头之日不远了。
公元657年闰月正显庆二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 ,薛仁贵虽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做出重要贡献。简单说就是分化敌人的势力,善待一方,使其内部内部乱,具体说就的计策就多了。苏定方,大唐名将,是李靖的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的继承人,比薛仁贵大24岁,这样一位大将能接受薛仁贵这一个看门将军的意见,可见他对薛仁贵的尊重。
到公元658年,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指挥生涯,已经44岁了。
公元658年六月 薛仁贵随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句丽,薛仁贵甩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100余人。(独立指挥)
公元658年6月 高勾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3万人迎战唐军,被唐军击败,斩首2500级。(参与指挥)
公元659年11月 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句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已经是军队的统帅了,还能身先世族,可见其勇猛与实力(独立指挥)。
公元659年11月 唐军与高句丽军战于石城,薛仁贵单骑冲阵活捉高句丽箭手。此战开时,高句丽一神箭手,连射杀唐军10余人,此时薛仁贵怒发冲观,并没有用他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直马冲过去,那箭手射箭全被薛仁贵躲开,近其身,将那神箭手活捉而回,可见其武艺之强。
公元659年12月 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生擒的那叫契丹王,是契丹政权的君主阿卜固,这是薛仁贵生擒的第一位政权君主,瞧好了,后面还有几个"大王"被薛仁贵给活捉了。
马上薛仁贵要开始进行他那下一段奇幻传奇了。
公元661年10月龙朔元年 铁勒进犯唐边。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又不好意思,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公元662年龙朔2年2月 ,回纥铁勒九姓(九部落)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公元662年三月初一 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今蒙古杭爱山),铁勒派10余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3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13万大军不战,全部下跪投降。呵呵,第一次10万人以上向薛仁贵下跪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为消除后患,一了百了,将13万投降兵就地活埋,蒙古航爱山现在还有坑杀遗迹。后来继续北进,将铁勒首领叶护3兄弟生擒(第二次生擒政权君主了),从此回纥九姓衰落。当时世间流传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想想这仗打的多漂亮啊,战争本来是艰苦,残忍的事情,士兵能唱着歌回家,损失很小,看着都多高兴。
这次战役,仁贵虽然立了大功,但主将郑仁泰的犯了错误,导致了这次战争不完美。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郑仁泰不结纳,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给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郑仁泰派兵追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仁贵自己也掳掠了女子,自纳为妾,并且收受了许多贿赂,回来以后便受到弹劾。高宗皇帝因为仁贵立了大功,没有和他计较。(纳妾也是真正的娶了,嫁这样以位将军有什么不好,受贿……当初参军就是穷困逼的……拿两钱还不行)
天山之战本来可以一举消灭铁勒,开拓唐朝西北边疆,从而遏制东势力的发展,但由于主将郑仁泰的严重政治性错误使得此战前功尽弃。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使得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
接着就是薛仁贵自己指挥才能大发挥的舞台了,灭高句丽之战。
公元666年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公元666六月初七 ,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公元666,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公元666年9月 ,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
公元666年9月 薛仁贵统兵出征。公元666年12月 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 赋以供辽东军用。 公元667年9月14日乾封二年 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唐军物资和指挥部集中地,这要丢了可就完了,可是李绩却认为前方应该没有兵了,并没注意新城的防守,往往这样就会出事故,果然公元667年9月,泉男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还是关键时刻啊,薛仁贵算的准啊,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
公元667年10月 ,薛仁贵主力3000人及后军于高句丽主力部队(有书记载高句丽军出战士兵多达20万)会战于金山(今辽宁本溪东北之老秃顶山),薛仁贵率部灭其两翼,拦腰截段。大胜之。斩首5万余。 这次战役又体现出薛仁贵这位天才的军事家,指挥能力,面对敌人数十万的士兵阵势,薛仁贵仅仅带领3000骑兵像切蛋糕一样把敌人20万的阵势给轻松切开,奋力冲杀,后大军跟上,斩杀敌人首级就5万余个,伤者不在其内。公元667年10月 唐军乘胜攻占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皇帝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的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攻不可没。战后,李绩再次认为前方的扶余川中应该没敌人主力了,于是带兵绕海边走敌人布防空虚之地前往平壤。但是他又错了。
公元667年11月下,薛仁贵仅带2000玄甲骑兵(唐军精锐之精)正面前进,发兵扶余城,有的将领大力反对,认为人实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场但是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在主将善用尔。"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正如李绩判断失误,扶余城还有10几万敌军,当金山之战失败后,敌人派出这10万人准备快速进攻新城,夺回主动权,这时候要没薛仁贵,那后果。当敌人行军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唐军居然会那么快就打过来。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白衣银甲。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句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还以为是雪崩呢。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七个时辰,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敌人2余万,剩余7万余逃回扶余城,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曾经的唐夏虎牢大战,数千破十万也是这支军队,这是李世民亲自建立,差不多可以称之为特种部队的军队,不过没有优秀的指挥官也是白瞎)
率领2000人继续前进,后也大部队跟到,公元668年2月20日,花了3个月的时间,以薛仁贵为主的部队攻占坚固的扶余城。之后扶余川中40多座城市望风而降,40多座城市啊……想起乐毅就是连下70余城,但是这里40多座城市是不战而降,当然薛仁贵声名雀起,威震辽海,自此,高句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就这样薛仁贵大军直线破城抵达平壤城下,这时候李绩晃晃悠悠的从海边绕道也到了平壤,大军合围,围困6个月,平壤城没粮了,开城投降,唐朝自此灭亡高句丽。如果仔细研读过这段史料的话,那大家就会明白,高句丽实为薛仁贵所灭,他起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李绩只是个挂牌的总司令。
可是呢,后世居然来个李绩东征。看看李绩这个人,高宗时期,这个人借费后一事,先是不发言,搞死了个楮遂良,然后又借立后的事情搞死了长孙无忌,过后又借着督查之名弄死了上官仪,在征战高句丽的时候,拿下新城后,李绩居然想将主力部队南下绕过扶余川,居然没有察觉泉生男的主力就在扶余,如果不是当时薛仁贵及时到了新城,以两千人抵挡主高句丽主力对新城的偷袭,那战争的结局肯定要改写。然人无法想象的是薛仁贵居然以两千人将高句丽主力彻底横扫,这然李绩颇感意外。战后历史留名的居然成了李绩灭高句丽,泉生男偷袭新城的时候,你李绩在哪里?金山之战唐军不足万人的部队对抗20万高句丽军队,你李绩在哪里?薛仁贵以2000人杀退扶余高句丽10万人的时候,你李绩在哪里?结果等薛仁贵合围平镶的时候,你李绩出来了。你可真会出现。后来李绩推荐一个郭待封,弄得个大非川惨败,实在是针对武氏集团对安东都户的控制而对李唐原有集团的削弱的不则手段。与其说李绩是个军事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政治阴谋家。唐太宗死前早看透了这个人,贬他,根本没有意思有让他儿子起用他的意思。高宗起用他也是废后的需要。
高句丽杨广3次征讨,李世民第4次征讨均告失败,想想毛领袖那句话"自古能军者无人出李世民之右"隋间接亡于征讨高句丽,想想高句丽有多么难打吧……薛仁贵能灭,可见其实力。
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做为地方长官,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立即投身于恢复和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中。史书说他这时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忘记了亡国之痛。(史书原文为"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从这里看出可以使人忘记亡国之痛,可见薛仁贵的政治才能是非常出众的,同样他又当上了看门将军,不过是中国东大门的看门将军,公元669年 薛仁贵编撰《周易新本古意》这是世界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军事价值很高,很了不起。这时期是薛仁贵最风光的时期,是他人生的顶点,但是人会有低潮的时候,随后薛仁贵进入自己人生的最低点……
那就青海大非川之败了,有的只知道薛仁贵简单事迹的人,看见薛仁贵的评论总会说,唐初年薛仁贵青海大非川大败,是唐初最大的败绩,导致丢失西域等重大损失,我只能说我很无奈,当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
吐蕃进军西域,薛仁贵已经61岁了,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将趋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乌海地险而瘴,吾人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郭待封带2万人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可是郭待封根本就瞧不起农民出身的薛仁贵,"耻在仁贵之下"完全违反他的命令……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数万人,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薛仁贵收其牛羊万余头,大胜,占得先机,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城,让郭待封把粮草辎重送来,可是他慢慢悠悠,本来两三天的路程,他走了半个月还不到,薛仁贵每天都派10几个人去催,诶……最后被吐蕃军被包围住了,粮草辎重尽失,郭待封直接带着自己的2万部队逃至大后方,凭险据守,根本不管自己的主帅了。之后因为粮草问题薛仁贵只能放弃已经占领的城市,退回大非川,最后吐蕃纠集40万大军,薛仁贵用自己仅有的3万部队与吐蕃40万大军作战,让人敬佩的是,就是这样的差距,最后居然使吐蕃遭受巨大损失,虽然本方也损失严重,但是让吐蕃被迫同意议和罢兵,薛仁贵撤退。
大非川之战战败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的过时,和唐朝的第三代将领的匮乏,至薛仁贵,裴行捡后唐朝第三代将领几乎断代了,像后来的张守硅,薛讷,阿使那忠这些将领在薛仁贵死了将近20年才展露头脚,大非川之战前期选将当时成为唐朝最头痛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看,主将的选择薛仁贵是绝对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于副将的选择,郭待封曾参与过灭高句丽之战,不过是做为李绩的副将,当然可以看成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实际上在灭高句丽战役上面郭待封并无实质的战绩,而大非川之战将其用为薛仁贵的副将也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将其栽培。曾经刘仁轨上表提拔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仁贵的幅将,不知什么原因被朝廷否决,以至于薛郭两人的矛盾显现出来。薛仁贵是个伟大的军事战术家,而郭待封除是郭孝恪的儿子以外,其实就是个草包,一个天才却由一个草包来做配合,那只会拖人家后腿。
根据大非川战前薛仁贵的分析和整个战役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得出,薛仁贵是对整个战局有着一个相当客观的分析,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速战速决的战法在青海高原的广阔地带是对唐军有利的,而郭待封却以樟气和高原反应为理由将粮草缓慢押运,导致整个战役的蹦盘,其主要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大家都知道,苏定方灭了西后,安西都护久于战事,郭时封压个粮草的路程,薛仁贵两天就到达了,他居然用了半月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我实在不懂,薛仁贵据说是每天派十余伺侯去摧,结果吐蕃军队反应过来后组织了长途奔袭,将郭待封合围,逛了20天的街不被包围那才是怪事。
大非川之战的战败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军安西都户久与战事,实战经验薄弱,安西兵战斗力不行。
2:唐朝政府队是仓促应战,战前准备不充分。
3:唐朝府兵制度的弊端在这一事情完全显露,造成国家将领匮乏。
4:郭待封贻误军机。
5,敌军主将葛尔。钦陵是吐蕃全史第一名将,战神,善于用兵。
6.薛仁贵面对郭时封的行动没有做及时的调整。
7.吐谷浑亲吐蕃,没有人民优势。
本来此战的失败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按照薛仁贵的战前部署,本身就是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试想郭时封将粮草及时押运到位,那结果又会是怎样?那么薛仁贵将马上切断吐蕃于吐谷浑的交通要道,以婆沙罗道为目标即可将整个吐蕃给瓦解掉。吐蕃号称40万,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由此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那么他有多少粮食来养?薛仁贵在战争前期的获牛羊万余,这说明他是直奔敌军粮道去的,只要郭待封能按时将军需押运到,吐蕃40万将肯定面临灭顶之灾。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对于战役的失败自然逃脱不了干系。他不是白起,宁做断头将,不做辱国将,没必胜的战争他就不去,薛仁贵是完全可以说受命与为难。记得他败后说了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说明他早就料到结果了,但他还是要去。原因还是派不出将,将一个安东将派到安西去。 在这种条件下,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位将领恐怕谁也应付不了。
因为朝廷权臣相斗弹劾,战败罪责完全由薛仁贵承担,本来死罪,但是高宗念其往日功劳巨大,贬为平民。
但是薛仁贵的震慑力在这时候又体现出来了,薛仁贵离开辽东朝鲜以后不久,高句丽立刻发生叛乱,没办法,唐廷再才将平民薛仁贵起用平乱,薛仁贵到朝鲜,叛乱立即平息……但是好日子不长,后来因为一件杀人(史料为清晰记载)的事情有关联,又被贬去象州……到了60多岁开始不得安宁啊。
不久,朝廷大赦,他又回来了。高宗皇帝毕竟还是念旧,召见了薛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我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为我消灭过九姓,高丽,功劳是很大的。但是,有人在我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我非常恨你,而且疑心你不忠。事情都过去了,我知道那是有人诬告你。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我指挥打仗去呢?"就这样,薛仁贵被重新起用了,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由此也可知,郭待封打了败仗后,先撤退回朝廷没有少给主帅薛仁贵栽赃。
开耀元年(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绩。开耀元年,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东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 682年,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 .682年 ,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682年冬 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 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的阿史德元珍作战。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杀过许多人,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这次第二次有10万敌军向薛仁贵下跪投降。(脱个帽子看个脸就这么大的威力?郭子仪也对回纥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记载战前阿史德元珍曾经派人刺杀过薛仁贵,可见其威慑力)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简单总结下薛仁贵的光辉战绩
先来统帅指挥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新城救援战,天降神兵,防止了败局的发生
金山之战,2000人对阵20万人,虽然后面有大部队,但是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这2000人了,而且后面大部队加起来才数万人,与敌人的20万之众还是差很多。
扶余川阻击遭遇战,仅2000人对10万人,斩杀2万余,败退7万余 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接投降。
69岁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以1万余对10万,大胜,完成人生最后一击。
即使是青海大非川之败,在下属违令,以3万对40万,照样使敌人损失惨重,最后仍然能让对方同意罢兵议和,已经很了不起了。
个人武艺高强表现
安地解被群围唐将刘君邛之围。
安市单骑冲进20万人的阵势,扰乱敌军,使敌军乱而无法战。
石城活捉已经连射杀本方10余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与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匹马当先,无人能当
曾经射杀外族3品将军7人,三军统帅2人小可阐,吐蕃未氏那木,影响巨大。
四位皇帝对薛仁贵的评价
唐太宗: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得到辽东也比不上得到你)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对儿子说的)
赵匡胤:猛焊一矣
看薛仁贵一生的经历,早年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而成名,后来的指挥作战也是非常神奇的,可以说明是个军事家。在朝鲜做为地方父母官,大力发展生产,整顿民生,能使亡国者感恩,说明薛仁贵的政治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即便那次大败也是本自己人出卖了。
薛仁贵一生作战上百次,仅败一次,其余全部胜利,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而且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为世界上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可见其军事才能的出色。
但是其坑杀铁勒兵和屡次收受贿赂(就是因为穷的才当兵,和现在的世道挺像)成为他的污点。所以他在后世的研究中不易被人推举。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接受敌人10万人以上下马跪拜投降的将军,他打败过铁勒等外族侵略,是我国的对外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不该忘记的战神。
很多人是不了解历史上的薛仁贵的,当面对当下的批判《 三国演义》等小说虚假的流行风来说,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薛仁贵又是位被神话的人物,但是如果看过薛仁贵的历史资料以后,你会发现这是少有的真实实力能小说相媲美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战绩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给大家讲下薛仁贵的出身,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天下无敌的撼将薛安都的后代,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注:历史上张士贵的事情都是虚构,纯属诬陷,他并没有和薛仁贵发生过太多的接触)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刚当成小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公元645年2月12日贞观19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公元645年3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军的一个小兵,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至,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的大将。贞观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身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白衣银甲,手持方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用方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个人杀入敌人20万大军的阵势里面,打的敌人是阵型混乱而无法战,高延寿,高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战时,李世民在远处高地已经望见那个白袍战将的另人惊喜的表现,于是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个农民投兵的小兵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因为皇上在军中,不敢绕道而行,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长孙无忌力柬退兵,隧撤退。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每当遇到战事都不中用了,我想找能托付门户的人,看来就是那个人了,这次征发,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话"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那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当然,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并没有被为以重任,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又能给什么呢,但是他被派驻扎玄武门,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门,也能看出意义非凡,"守天下之门"并且日后他也做到了。就这样没什么战事,薛仁贵守了12年的半的玄武门。
公元654年3月唐高宗永徽五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并特赐御马一匹。救了皇帝一命,出头之日不远了。
公元657年闰月正显庆二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 ,薛仁贵虽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做出重要贡献。简单说就是分化敌人的势力,善待一方,使其内部内部乱,具体说就的计策就多了。苏定方,大唐名将,是李靖的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的继承人,比薛仁贵大24岁,这样一位大将能接受薛仁贵这一个看门将军的意见,可见他对薛仁贵的尊重。
到公元658年,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指挥生涯,已经44岁了。
公元658年六月 薛仁贵随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句丽,薛仁贵甩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100余人。(独立指挥)
公元658年6月 高勾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3万人迎战唐军,被唐军击败,斩首2500级。(参与指挥)
公元659年11月 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句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已经是军队的统帅了,还能身先世族,可见其勇猛与实力(独立指挥)。
公元659年11月 唐军与高句丽军战于石城,薛仁贵单骑冲阵活捉高句丽箭手。此战开时,高句丽一神箭手,连射杀唐军10余人,此时薛仁贵怒发冲观,并没有用他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直马冲过去,那箭手射箭全被薛仁贵躲开,近其身,将那神箭手活捉而回,可见其武艺之强。
公元659年12月 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生擒的那叫契丹王,是契丹政权的君主阿卜固,这是薛仁贵生擒的第一位政权君主,瞧好了,后面还有几个"大王"被薛仁贵给活捉了。
马上薛仁贵要开始进行他那下一段奇幻传奇了。
公元661年10月龙朔元年 铁勒进犯唐边。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又不好意思,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公元662年龙朔2年2月 ,回纥铁勒九姓(九部落)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10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公元662年三月初一 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今蒙古杭爱山),铁勒派10余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3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13万大军不战,全部下跪投降。呵呵,第一次10万人以上向薛仁贵下跪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为消除后患,一了百了,将13万投降兵就地活埋,蒙古航爱山现在还有坑杀遗迹。后来继续北进,将铁勒首领叶护3兄弟生擒(第二次生擒政权君主了),从此回纥九姓衰落。当时世间流传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想想这仗打的多漂亮啊,战争本来是艰苦,残忍的事情,士兵能唱着歌回家,损失很小,看着都多高兴。
这次战役,仁贵虽然立了大功,但主将郑仁泰的犯了错误,导致了这次战争不完美。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郑仁泰不结纳,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给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郑仁泰派兵追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仁贵自己也掳掠了女子,自纳为妾,并且收受了许多贿赂,回来以后便受到弹劾。高宗皇帝因为仁贵立了大功,没有和他计较。(纳妾也是真正的娶了,嫁这样以位将军有什么不好,受贿……当初参军就是穷困逼的……拿两钱还不行)
天山之战本来可以一举消灭铁勒,开拓唐朝西北边疆,从而遏制东势力的发展,但由于主将郑仁泰的严重政治性错误使得此战前功尽弃。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使得对唐边境威胁达数十年的铁勒族在不到一个月就马上衰败,可以说是古代将军唯一一位……
接着就是薛仁贵自己指挥才能大发挥的舞台了,灭高句丽之战。
公元666年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于是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公元666六月初七 ,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公元666,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公元666年9月 ,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
公元666年9月 薛仁贵统兵出征。公元666年12月 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 赋以供辽东军用。 公元667年9月14日乾封二年 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唐军物资和指挥部集中地,这要丢了可就完了,可是李绩却认为前方应该没有兵了,并没注意新城的防守,往往这样就会出事故,果然公元667年9月,泉男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还是关键时刻啊,薛仁贵算的准啊,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围……
公元667年10月 ,薛仁贵主力3000人及后军于高句丽主力部队(有书记载高句丽军出战士兵多达20万)会战于金山(今辽宁本溪东北之老秃顶山),薛仁贵率部灭其两翼,拦腰截段。大胜之。斩首5万余。 这次战役又体现出薛仁贵这位天才的军事家,指挥能力,面对敌人数十万的士兵阵势,薛仁贵仅仅带领3000骑兵像切蛋糕一样把敌人20万的阵势给轻松切开,奋力冲杀,后大军跟上,斩杀敌人首级就5万余个,伤者不在其内。公元667年10月 唐军乘胜攻占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皇帝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的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攻不可没。战后,李绩再次认为前方的扶余川中应该没敌人主力了,于是带兵绕海边走敌人布防空虚之地前往平壤。但是他又错了。
公元667年11月下,薛仁贵仅带2000玄甲骑兵(唐军精锐之精)正面前进,发兵扶余城,有的将领大力反对,认为人实在太少了,搞砸了不好收场但是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在主将善用尔。"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正如李绩判断失误,扶余城还有10几万敌军,当金山之战失败后,敌人派出这10万人准备快速进攻新城,夺回主动权,这时候要没薛仁贵,那后果。当敌人行军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唐军居然会那么快就打过来。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白衣银甲。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句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还以为是雪崩呢。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七个时辰,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敌人2余万,剩余7万余逃回扶余城,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曾经的唐夏虎牢大战,数千破十万也是这支军队,这是李世民亲自建立,差不多可以称之为特种部队的军队,不过没有优秀的指挥官也是白瞎)
率领2000人继续前进,后也大部队跟到,公元668年2月20日,花了3个月的时间,以薛仁贵为主的部队攻占坚固的扶余城。之后扶余川中40多座城市望风而降,40多座城市啊……想起乐毅就是连下70余城,但是这里40多座城市是不战而降,当然薛仁贵声名雀起,威震辽海,自此,高句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就这样薛仁贵大军直线破城抵达平壤城下,这时候李绩晃晃悠悠的从海边绕道也到了平壤,大军合围,围困6个月,平壤城没粮了,开城投降,唐朝自此灭亡高句丽。如果仔细研读过这段史料的话,那大家就会明白,高句丽实为薛仁贵所灭,他起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李绩只是个挂牌的总司令。
可是呢,后世居然来个李绩东征。看看李绩这个人,高宗时期,这个人借费后一事,先是不发言,搞死了个楮遂良,然后又借立后的事情搞死了长孙无忌,过后又借着督查之名弄死了上官仪,在征战高句丽的时候,拿下新城后,李绩居然想将主力部队南下绕过扶余川,居然没有察觉泉生男的主力就在扶余,如果不是当时薛仁贵及时到了新城,以两千人抵挡主高句丽主力对新城的偷袭,那战争的结局肯定要改写。然人无法想象的是薛仁贵居然以两千人将高句丽主力彻底横扫,这然李绩颇感意外。战后历史留名的居然成了李绩灭高句丽,泉生男偷袭新城的时候,你李绩在哪里?金山之战唐军不足万人的部队对抗20万高句丽军队,你李绩在哪里?薛仁贵以2000人杀退扶余高句丽10万人的时候,你李绩在哪里?结果等薛仁贵合围平镶的时候,你李绩出来了。你可真会出现。后来李绩推荐一个郭待封,弄得个大非川惨败,实在是针对武氏集团对安东都户的控制而对李唐原有集团的削弱的不则手段。与其说李绩是个军事家还不如说他是个政治阴谋家。唐太宗死前早看透了这个人,贬他,根本没有意思有让他儿子起用他的意思。高宗起用他也是废后的需要。
高句丽杨广3次征讨,李世民第4次征讨均告失败,想想毛领袖那句话"自古能军者无人出李世民之右"隋间接亡于征讨高句丽,想想高句丽有多么难打吧……薛仁贵能灭,可见其实力。
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做为地方长官,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立即投身于恢复和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中。史书说他这时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忘记了亡国之痛。(史书原文为"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从这里看出可以使人忘记亡国之痛,可见薛仁贵的政治才能是非常出众的,同样他又当上了看门将军,不过是中国东大门的看门将军,公元669年 薛仁贵编撰《周易新本古意》这是世界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军事价值很高,很了不起。这时期是薛仁贵最风光的时期,是他人生的顶点,但是人会有低潮的时候,随后薛仁贵进入自己人生的最低点……
那就青海大非川之败了,有的只知道薛仁贵简单事迹的人,看见薛仁贵的评论总会说,唐初年薛仁贵青海大非川大败,是唐初最大的败绩,导致丢失西域等重大损失,我只能说我很无奈,当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妄加评论。
吐蕃进军西域,薛仁贵已经61岁了,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将趋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乌海地险而瘴,吾人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郭待封带2万人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可是郭待封根本就瞧不起农民出身的薛仁贵,"耻在仁贵之下"完全违反他的命令……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数万人,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薛仁贵收其牛羊万余头,大胜,占得先机,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城,让郭待封把粮草辎重送来,可是他慢慢悠悠,本来两三天的路程,他走了半个月还不到,薛仁贵每天都派10几个人去催,诶……最后被吐蕃军被包围住了,粮草辎重尽失,郭待封直接带着自己的2万部队逃至大后方,凭险据守,根本不管自己的主帅了。之后因为粮草问题薛仁贵只能放弃已经占领的城市,退回大非川,最后吐蕃纠集40万大军,薛仁贵用自己仅有的3万部队与吐蕃40万大军作战,让人敬佩的是,就是这样的差距,最后居然使吐蕃遭受巨大损失,虽然本方也损失严重,但是让吐蕃被迫同意议和罢兵,薛仁贵撤退。
大非川之战战败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的过时,和唐朝的第三代将领的匮乏,至薛仁贵,裴行捡后唐朝第三代将领几乎断代了,像后来的张守硅,薛讷,阿使那忠这些将领在薛仁贵死了将近20年才展露头脚,大非川之战前期选将当时成为唐朝最头痛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看,主将的选择薛仁贵是绝对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于副将的选择,郭待封曾参与过灭高句丽之战,不过是做为李绩的副将,当然可以看成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实际上在灭高句丽战役上面郭待封并无实质的战绩,而大非川之战将其用为薛仁贵的副将也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将其栽培。曾经刘仁轨上表提拔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仁贵的幅将,不知什么原因被朝廷否决,以至于薛郭两人的矛盾显现出来。薛仁贵是个伟大的军事战术家,而郭待封除是郭孝恪的儿子以外,其实就是个草包,一个天才却由一个草包来做配合,那只会拖人家后腿。
根据大非川战前薛仁贵的分析和整个战役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得出,薛仁贵是对整个战局有着一个相当客观的分析,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速战速决的战法在青海高原的广阔地带是对唐军有利的,而郭待封却以樟气和高原反应为理由将粮草缓慢押运,导致整个战役的蹦盘,其主要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大家都知道,苏定方灭了西后,安西都护久于战事,郭时封压个粮草的路程,薛仁贵两天就到达了,他居然用了半月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我实在不懂,薛仁贵据说是每天派十余伺侯去摧,结果吐蕃军队反应过来后组织了长途奔袭,将郭待封合围,逛了20天的街不被包围那才是怪事。
大非川之战的战败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军安西都户久与战事,实战经验薄弱,安西兵战斗力不行。
2:唐朝政府队是仓促应战,战前准备不充分。
3:唐朝府兵制度的弊端在这一事情完全显露,造成国家将领匮乏。
4:郭待封贻误军机。
5,敌军主将葛尔。钦陵是吐蕃全史第一名将,战神,善于用兵。
6.薛仁贵面对郭时封的行动没有做及时的调整。
7.吐谷浑亲吐蕃,没有人民优势。
本来此战的失败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按照薛仁贵的战前部署,本身就是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试想郭时封将粮草及时押运到位,那结果又会是怎样?那么薛仁贵将马上切断吐蕃于吐谷浑的交通要道,以婆沙罗道为目标即可将整个吐蕃给瓦解掉。吐蕃号称40万,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由此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那么他有多少粮食来养?薛仁贵在战争前期的获牛羊万余,这说明他是直奔敌军粮道去的,只要郭待封能按时将军需押运到,吐蕃40万将肯定面临灭顶之灾。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对于战役的失败自然逃脱不了干系。他不是白起,宁做断头将,不做辱国将,没必胜的战争他就不去,薛仁贵是完全可以说受命与为难。记得他败后说了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说明他早就料到结果了,但他还是要去。原因还是派不出将,将一个安东将派到安西去。 在这种条件下,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位将领恐怕谁也应付不了。
因为朝廷权臣相斗弹劾,战败罪责完全由薛仁贵承担,本来死罪,但是高宗念其往日功劳巨大,贬为平民。
但是薛仁贵的震慑力在这时候又体现出来了,薛仁贵离开辽东朝鲜以后不久,高句丽立刻发生叛乱,没办法,唐廷再才将平民薛仁贵起用平乱,薛仁贵到朝鲜,叛乱立即平息……但是好日子不长,后来因为一件杀人(史料为清晰记载)的事情有关联,又被贬去象州……到了60多岁开始不得安宁啊。
不久,朝廷大赦,他又回来了。高宗皇帝毕竟还是念旧,召见了薛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我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为我消灭过九姓,高丽,功劳是很大的。但是,有人在我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我非常恨你,而且疑心你不忠。事情都过去了,我知道那是有人诬告你。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我指挥打仗去呢?"就这样,薛仁贵被重新起用了,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由此也可知,郭待封打了败仗后,先撤退回朝廷没有少给主帅薛仁贵栽赃。
开耀元年(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绩。开耀元年,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东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 682年,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 .682年 ,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682年冬 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 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的阿史德元珍作战。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杀过许多人,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这次第二次有10万敌军向薛仁贵下跪投降。(脱个帽子看个脸就这么大的威力?郭子仪也对回纥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记载战前阿史德元珍曾经派人刺杀过薛仁贵,可见其威慑力)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简单总结下薛仁贵的光辉战绩
先来统帅指挥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新城救援战,天降神兵,防止了败局的发生
金山之战,2000人对阵20万人,虽然后面有大部队,但是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这2000人了,而且后面大部队加起来才数万人,与敌人的20万之众还是差很多。
扶余川阻击遭遇战,仅2000人对10万人,斩杀2万余,败退7万余 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接投降。
69岁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以1万余对10万,大胜,完成人生最后一击。
即使是青海大非川之败,在下属违令,以3万对40万,照样使敌人损失惨重,最后仍然能让对方同意罢兵议和,已经很了不起了。
个人武艺高强表现
安地解被群围唐将刘君邛之围。
安市单骑冲进20万人的阵势,扰乱敌军,使敌军乱而无法战。
石城活捉已经连射杀本方10余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与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匹马当先,无人能当
曾经射杀外族3品将军7人,三军统帅2人小可阐,吐蕃未氏那木,影响巨大。
四位皇帝对薛仁贵的评价
唐太宗: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得到辽东也比不上得到你)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对儿子说的)
赵匡胤:猛焊一矣
看薛仁贵一生的经历,早年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而成名,后来的指挥作战也是非常神奇的,可以说明是个军事家。在朝鲜做为地方父母官,大力发展生产,整顿民生,能使亡国者感恩,说明薛仁贵的政治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即便那次大败也是本自己人出卖了。
薛仁贵一生作战上百次,仅败一次,其余全部胜利,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而且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为世界上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可见其军事才能的出色。
但是其坑杀铁勒兵和屡次收受贿赂(就是因为穷的才当兵,和现在的世道挺像)成为他的污点。所以他在后世的研究中不易被人推举。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接受敌人10万人以上下马跪拜投降的将军,他打败过铁勒等外族侵略,是我国的对外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不该忘记的战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被遗忘的中华战神,大唐名将薛仁贵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薛仁贵都是通过《薛仁贵征东》等小说来了解的,从前听着单老那“啊呀呀”酣畅淋漓的评书,薛仁贵被描写成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后来在描写他儿子薛丁山,儿媳妇樊梨花的时候,又把他弱化了,用来衬托他儿子的能力,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他倒是有个儿子叫薛讷是唐朝的羽林大将军,同样是战功显赫。很多人是不了解历史上的薛仁贵的,当面对当下的批判《三国演义》等小说虚假的流行风来说,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薛仁贵又是位被神话的人物,但是如果看过薛仁贵的历史资料以后,你会发现这是少有的真实实力能小说相媲美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战绩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给大家讲下薛仁贵的出身,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天下无敌的撼将薛安都的后代,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
· 大唐战神,一代名将薛仁贵的传奇人生
薛仁贵,在历史上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一貌退万敌”的战功神话。薛仁贵,名薛礼,字仁贵(614~683年),在历史上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一貌退万敌”的战功神话。名将之后英雄少年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薛安都的七世孙。虽幼年丧父,家道没落,但他天生神力,习文练武,精通武艺。少年时期处于隋唐交际时期。唐朝建朝20余年间,北平,西灭高昌,土谷浑,只剩下东方的高句丽还未平定。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在全国招纳勇士。薛仁贵告别妻儿投军,从此开始了40年纵横沙场的生涯。白衣持戟大败敌军贞观十九年六月,唐军由白岩城(今辽宁辽阳北)向安市城(近辽宁盖县东北)进军。途中张士贵的部与高句军相遇,两军短兵相接,激战之时,唐军中郎将将军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住,无人能救。此时,薛仁贵冲出,将高句丽一将军的人头秒掉,提在手里,走向被围困的刘君邛,敌军见此状,四下逃跑,...
· 薛仁贵为何被称大唐战神?薛仁贵的军事实力如何
薛仁贵为何被称为大唐战神?薛礼字仁贵(公元614年---公元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爱民象州城”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4年),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薛安都的七世孙,但是到了他这个时候显赫河东薛氏已经家道没落,薛仁贵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只以种田为生.但是薛仁贵并不气馁,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加之天生神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练出一身的好本事.后来娶了妻子柳氏,柳氏知书达理,是个贤内助手,为薛仁贵在事业上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他少年时期处于隋唐交际的战乱岁月,混乱的国家,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的他,才能并不得发挥,并且薛仁贵饭量极大,使家里花消很大,薛家穷困潦倒,薛仁贵此时郁郁不得志,想迁徙祖坟,...
· 大唐战神薛仁贵:薛仁贵的军事实力如何?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三十岁参军首战高丽,一战成名;四十四岁领命再战高丽,威名远扬;四十七岁平定铁勒族,锐不可当;五十二岁三战高丽国,最终使其灭国;六十八岁打败族,成就不朽功绩;七十岁病逝于雁门关。薛仁贵像(网络图)645年,薛仁贵勇猛无敌,救出将领刘君邛,安市之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势不可挡,敌军大乱,于是唐军趁乱猛攻敌军,敌军惨败,658年,薛仁贵率兵一举攻克赤峰镇。同年六月,击败高丽豆方娄的三万军队。659年,薛仁贵横山之战,高丽军大败而逃;石城之战,活捉敌方神箭手;黑山之战,活捉契丹首领。661年,薛仁贵奉命攻打铁勒,利用擒王的策略,仅用三支箭就摆平十几万人,并活捉多位部落首领。666年,薛仁贵领兵东征高丽国,经过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最后灭了高句丽。681岁,薛仁贵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大胜十万敌军,将打得溃不成兵。薛仁贵征战四十年,立下战功赫赫,有不少传奇...
· 大唐战神薛仁贵:平辽东征高丽
大唐战神薛仁贵成名于辽东。他在百万军中所向披靡,唐太宗惊呼:“先锋白衣者谁?”召见,嗟异,授游击将军。班师后,唐太宗称赞道:“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事。朕不喜得辽东,喜得曒将。”遂迁右领军中郎将。网络配图唐高宗幸万年宫,夜间山洪突至,侍卫们吓得四散奔逃。薛仁贵高呼:“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保着唐高宗撤到高处,顷刻山洪就冲进了宫殿。高宗感叹:“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直到几十年后,高宗还说:“畴岁万年宫,微卿,我且为鱼。”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大唐战神薛仁贵二次征辽东,立下赫赫战功,拜左武卫将军。乾封初年,薛仁贵再次出征辽东与高丽作战,斩首五千,连下三城。以两千兵攻扶余城,诸将皆以兵少劝阻,薛仁贵说了一句特自信的话:“在善用,不在众。”(以上《新唐书·薛仁贵传》)他身先士卒,拔扶余城,四十余城望风而降。拜本位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名望达到顶峰。网络配图如大多数评书一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