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于谦: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7
转发:0
评论:0
于谦: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土木之变”后,造就了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
  “土木之变”后,造就了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这首《咏石灰》 ,明白晓畅,脍炙人口,是对他自己一生的事业成就、道德情操的生动写照。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受封过“少保”官衔,所以又称于少保。他自幼性格刚强,志向远大,特别崇拜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公元1419年中进士,宣德年间做御史,巡视江西,平反冤案,升为兵部右侍郎,又先后出任河南、山西巡抚。他到处访贫问苦,兴利除害,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于谦对于权贵,从不阿谀奉承。每次到北京办事,他都空着手,不带礼品。当时北京的权贵们,接受地方官员的贿赂,成了风气。于谦对此非常不满,他还写了首诗,其中两句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街坊里巷)话短长。”意思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免得遭人说长道短。“两袖清风”从此成为常用的成语。

  后来,王振专权,误将于谦当作另一个得罪过他的、姓名相似的御史,因而指使同党诬陷他,将他关入大狱,准备处死。以后王振知道搞错了,放于谦出狱,但还是要贬他的官。山西、河南成千的官员百姓跑到北京上书,请求让于谦留任,他才回到河南巡抚的任上。

  公元1448年,于谦到北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就赶上瓦剌入侵与土木堡之变。八月下旬,从土木堡逃回京城的残兵败将,带回大军惨败、皇帝被俘、瓦剌军很快要打来的坏消息,上自皇室,下至百姓,都惊呆了,不知如何应付。愁云惨雾,笼罩着京城。

  皇太后匆忙让明英宗的弟弟�J(chéng)王朱祁钰监国(暂代皇帝管理国家),召集大臣商议守卫京城的事。侍讲学士徐有贞迫不及待地发言,说是他观察天象的变化,明朝气数已尽,不是瓦剌的对手。不如迁都南京。

  于谦非常气愤,大声斥责道:“谁说迁都,就先砍掉他的头!京城是国家的根基,一旦放弃,整个国家就完了。大家不记得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了吗?”

  于谦的话义正词严。他坚守北京的主张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拥护。

  但人心还没有安定,局面仍然混乱。一天,王召集朝臣议事,大伙儿痛哭流涕,要求宣布王振颠覆国家的罪行。王没有明确表态,却转身走进内宫。大臣们则越说越激动,跟着拥入宫门。王不得不同意抄王振的家,却派王振的同党、也是宦官的马顺去执行。马顺这时还狐假虎威,吆喝着要将大臣们赶出宫去。愤怒的人群抓住马顺就是一顿痛打,不一会就把他打死了。但愤怒的大臣们仍然大喊大叫,局面大乱。王面色惨白,可又脱不了身。

  这时,于谦挡住众人,挺身而出,说:“殿下不要走。王振是罪魁祸首,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群臣也是一颗为国家的心。请殿下明确宣布王振的罪恶。”王依从于谦的话做了。众人这才满意地散去。

  为消除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于谦与群臣一道劝王赶快登基,皇太后也是这个意思。九月,王做了新皇帝,称代宗,年号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城。

  于谦迅速采取措施,迅速加强京城的防务。同时调取辽东、山东、河南、南京等地的明军,火速赶到北京参加守卫。又命令工部急速调集粮草物资,赶造衣甲器械,做为准备。

  也先想以送回英宗皇帝为诱饵,引诱明朝讲和。于谦力排众议,没有上也先的当。十月间,也先再也等不住了,挟持着明英宗,攻破紫荆关,打到北京城下。大营就安在西直门外。

  于谦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策。大将石亨主张避开敌兵的锐气,军队全部撤进城里,城外坚壁清野。等敌军疲惫了再去打他。

  于谦表示反对,他说:“我军退缩,敌军会更加轻视我军。现在各地征调来的勤王大军已有二十多万,应该乘敌军立脚未稳,主动出击,打掉他的骄气。”

  于是,北京九座城门之外,都建立起明军的阵地,将士们怀着报仇雪耻、保家卫国的决心,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地准备与入侵敌军作殊死战斗。

  于谦将兵部的事务交给副手,亲自率领人马,列阵于德胜门外,抵挡也先正面的大军。他下令:开战后,带队将领不顾部下率先后退的,斩将领。部属不听将领指挥擅自撤退的,由后队将士将前队官兵斩首。

  也先没有料到,他会遭到北京军民空前顽强的抵抗。在德胜门,也先遇到埋伏,损失了一万多骑兵。在西直门,瓦剌兵遭到都督孙镗与赶来的援兵的围攻,落荒而逃。好多地方,老百姓勇敢地参加了战斗,他们爬到房子上,用砖瓦投掷瓦剌兵。到处是英勇杀敌的悲壮场景。

  也先在北京城下硬撑了五天,吃了好多败仗,而明朝各地援军还源源不断地开来,形势对他变得非常不利。他只好挟持着朱祁镇,逃出关去。

  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于谦乘势收复了关内大片失地,并调兵遣将,加强了各边关的守卫力量。

  第二年八月,也先见明朝政治已经安定,明英宗在他手中再也没有用处了。便将明英宗放了回来。

  于谦性情刚烈,所以得罪的人不少。那个主张逃跑、被他斥责的徐有贞,还有企图讨好于谦反被于谦责备的大将石亨,都很痛恨于谦。

  公元1457年,明英宗在宫中不耐寂寞,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策划下,,重登皇位,废除了明代宗。明英宗对于支持朱祁钰做皇帝的大臣们,恨之入骨,加上徐有贞、石亨等人说了于谦很多坏话,竟将这位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忠臣杀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族英雄于谦简介于谦是怎么死的?
说起于谦这个名字,大部分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于谦先生。不过小编所说的于谦与于谦先生并无多大瓜葛,他们甚至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本文所说的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汉族人,出生于公元1398年,去世于公元1457年,祖籍考成,有《于忠肃集》,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自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在他七岁的时候,曾有和尚观其相貌,称他是救世的良相。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那个老和尚所说又是否只是戏言,总之和尚一语成箴,于谦后来果然挽救大明于颓势之中。永乐十九年,二十三岁的御前高中进士,于宣德初年授御史之职。后来跟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叛乱,作战有功,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再升兵部右侍郎之职,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于谦在此当政之时,时常深入群众之中,稍有灾祸,马上上奏朝廷,忧民之所忧。因为河南靠近黄河,有...
· 于谦是怎么死的?民族英雄于谦死于谁之手?
于谦是怎么死的?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英宗。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帝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布署保卫北京的各项事宜。当时北京守军不足十万,而且尽是老弱。于谦号召京城男儿捍卫京城,许多青壮年自带武器投军效力,很快使兵额增加到二十万。军仗局和盔甲厂的工匠几天内就赶制出大批盔甲。军器局的工匠生产了大量的军器、火炮和战车。居民几天内就挖成了护城的防御掩体五千一百余丈,并自发地帮助军队将通州粮仓中储存的粮食运进京城,共计百万石,足够守军食用一年。于谦宣布了造成“土木之变”的祸首王振的罪状,请旨查抄了王振的家产。把王振党羽马顺的尸体拖到街头示众,军民视之,无不切齿痛恨,争着拥上前去鞭尸,以解心头之愤。有力地打击了宦官集团的气焰,鼓...
· 明代于谦诗作--观书
《观书》是明朝宰相于谦的作品,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作品原文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①,晨昏忧乐每相亲②。眼前直下三千字③,胸次全无一点尘④。活水源流随处满⑤,东风花柳逐⑥时新。金鞍⑦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⑧别有春。词句注释①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②“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③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④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⑤“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⑥逐:挨着次序。⑦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
· 民族英雄:于谦是怎么机智化解明朝午门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朝午门,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庚午(1449年8月23日)北直隶京师午门的一起。此案为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锤死王振同党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此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谦的急中生智化解了这次事件,参与此事的官员都没有受到惩罚。1449年8月,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围俘虏,明朝三大营精锐全军覆没,百官丧命。蒙古也先乘势进入明朝内地,围困北京城。监国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在商量备战之策的时候,明朝廷臣呼吁严惩“土木堡之变”的祸首王振和他的余党的行动也开始了。1449年8月23日,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大臣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廷臣纷纷响应,事件导火索被点燃,朱祁钰没有当机立断,廷臣则不依。朱祁钰害怕了,准备离开,但大臣们紧紧跟着他。朱祁钰...
· 明代杰出画家陈洪绶
陈洪绶(1598--1652),字章候,号老莲,别号老迟,浙江诸暨人。是明末清初具有独创风格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家。青年时师事刘宗周,明崇祯十五年轻人1642年)入赀为国子监生,召入为舍人,专为王室临摹历代帝王像。因得纵观内府藏画,遂世事益进,盛名于时,与同时代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见天下大乱,辞职南归。明亡,清兵陷浙时被俘,以刀胁他作画,他大义凛然,拒不依从,险遭杀害。后避难云门寺为僧,表示决不做清朝统治者的顺民。所作诗画,也流露出亡国之恨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晚年在绍兴、杭州等地卖画为生,悒郁而卒。洪绶他天资聪慧,能诗善书,自幼就流露出不平凡的绘画才华,4岁时便在白墙上画了一幅八、九尺长的关公像,使人们见了而惊异崇拜。早业,受业于山水画家蓝瑛。又从周P、徐熙、黄荃、李公麟、王蒙等名家作品中吸取精华,因而在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兽方面,无一不工,皆极精妙入微。张浦山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