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宋时期的连蒙抗金和蒙古入侵历史资料介绍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1
转发:0
评论:0
南宋时期的连蒙抗金和蒙古入侵历史资料介绍,连蒙抗金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
  连蒙抗金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由于当时金国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金国已是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

  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1232年,宋攻下金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蒙古入侵

  金国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东京开封、洛阳、南京归德三京,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孟珙、孟瑛、余�d、张钰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退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后,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备在和林称汗,立即准备 撤军以争夺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Q为皇储。由于赵�Q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Q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Q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Q即位,是为度宗。赵�Q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大元”。

  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蒙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
1235年,蒙古大军南下攻蜀,攻陷蜀边的若干南宋据点。次年秋,蒙古军50万大举入蜀,连陷兴元、大安、阳平关。蒙军两路南略成都,10月陷成都。又分兵四出,攻陷四川大部,大肆屠掠后,旋即撤军。但蜀道天险尽失,蒙古军经常出没成都平原,四川首府也被迫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1242年,兵部侍郎余jie(去声,“王”旁加“介”)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命四川诸郡择险筑城,建、扩二十余座山城,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别是将合州(今合川)治所移入山城钓鱼城,成为以后抗蒙的军事中心。由于余jie(去声,“王”旁加“介”)积极调整防务,使四川战局逐渐好转。但他受权贵,于1253年被逼自杀。1257年,蒙军占成都,为蒙古大汗蒙哥征蜀作好了准备。1258年秋,蒙哥汗亲率7万蒙古主力,从汉中分三道入蜀。宋军顽强抵抗,不敌。蒙军长驱抵合州(今合川,属重庆),合州守将王坚凭险拒守,屡次败敌。1259年...
· 南宋抗蒙五十年:最怯懦的南宋却是蒙古最大对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的蒙古军团是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征服者。他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且身板柔弱的汉人,也从未把南宋当回事。在刚起兵时,他一直视金人为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100年的骄奢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的勇武之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后,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随后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对手,只是在征服西夏时的灵州大战中才遭遇西夏主力像样的抵抗。历史往往喜欢开玩笑。直至成吉思汗死时,他做梦也想不到,他最轻视的汉人会是蒙古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大汗根据他临死前的战略部署,毫不费力地灭了金。第二年,窝阔台发动了第二次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同时,他还分兵两路进攻南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蒙古军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直到第二年,西、东两路军才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
· 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
1235年,蒙古大军南下攻蜀,攻陷蜀边的若干南宋据点。次年秋,蒙古军50万大举入蜀,连陷兴元、大安、阳平关。蒙军两路南略成都,10月陷成都。又分兵四出,攻陷四川大部,大肆屠掠后,旋即撤军。但蜀道天险尽失,蒙古军经常出没成都平原,四川首府也被迫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1242年,兵部侍郎余jie(去声,“王”旁加“介”)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命四川诸郡择险筑城,建、扩二十余座山城,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别是将合州(今合川)治所移入山城钓鱼城,成为以后抗蒙的军事中心。由于余jie(去声,“王”旁加“介”)积极调整防务,使四川战局逐渐好转。但他受权贵,于1253年被逼自杀。1257年,蒙军占成都,为蒙古大汗蒙哥征蜀作好了准备。1258年秋,蒙哥汗亲率7万蒙古主力,从汉中分三道入蜀。宋军顽强抵抗,不敌。蒙军长驱抵合州(今合川,属重庆),合州守将王坚凭险拒守,屡次败敌。1259年...
· 南宋的建立,南宋历史资料介绍,南宋是宋朝的继续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实力较弱,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西边与西夏和大理为界。1279年,��山海战爆发,赵�m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南宋历史资料介绍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王朝,沿用“宋”国号,史称南宋。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府为行都,后期亦设建康为陪都。许多人诟病宋朝的军事软弱,...
· 南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展资料介绍
文学南宋文学相应带动北方的发展。这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接伴使就关心地问道《夷坚志》“自《丁志》后,曾更续否”(《宾退录》卷八)。由此可见《夷坚志》在北方的巨大影响。在这种心理的期待下,后来便有了元好问的续作--《续夷坚志》的问世。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南宋最重要的诗话之一,可谓是诗话的资料库。该书传入北方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北方最著名的《滹南诗话》与《苕溪渔隐丛话》关系就非常密切。《滹南诗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资料来源于《苕溪渔隐丛话》。王若虚的辨驳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包括胡仔在内的南宋人而发。也就是说,南宋诗话是《滹南诗话》写作的重要背景和前提。此外,南宋的杜诗研究也在北方有较大的反响。赵次公的《杜诗证误》、无名氏的《千家注杜诗》、鲍彪的《杜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