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姆渡文化资料介绍,河姆渡文化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2
转发:0
评论:0
河姆渡文化资料介绍,河姆渡文化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约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
  河姆渡文化(约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 历史的主流,但是近年来,在长江下游一代却不段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首先,是和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在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遗址 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和菌米与藻类植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但由于该地是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4500年)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聚落遗址。它是1973年夏天当地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的,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自下而上叠压着4个文化层,根据C14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约70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5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6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000年。1973年和1977年冬季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合计面积2630平方米,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畜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等遗存。丰富的出土文物充分展现了我国南方氏族社会历史时期的繁荣景象,为研究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命名为河姆渡文化。象河姆渡遗址这样历史悠久、文物埋藏全面又丰富的遗址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编入中学历史教...
· 河姆渡时期是什么时候河姆渡文化遗址介绍
河姆渡时期是什么时候河姆渡文化遗址介绍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聚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当时发达的农业文化为现在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灿烂辉煌的河姆渡文化发生在距今历史:6500-7000年,发掘地点: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发现及发掘时间:1973年发现并首次发掘,1977年进行第二次发掘。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与马家浜同属于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但目前未发现其后继文化。杭州湾宁绍平原的南缘有一处十分着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就是河姆渡。河姆渡遗址的南面是连绵逶迤的四明山麓,北面是一片平畴,西南就是碧波荡漾的姚江。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生息、繁衍,并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后来,河姆渡突然地消失了,直到1973年那场惊世的发现,河姆渡才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考古发现过程世界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极其偶然的...
· 河姆渡文化
遗存河姆渡遗址模拟的干栏式建筑发掘现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鲻山遗址鲞架山遗址慈湖遗址小东门遗址傅家山遗址名山后遗址塔山遗址白泉遗址灵山遗址参见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参考资料Bellwood,Peter(1997).PrehistoryoftheIndo-Malaysianarchipelago.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p.205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南京:江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ISBN7-5382-6208-3河姆渡文化分布
· 越文化—浙江九千年—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发掘总面积2670平方米,出土石、陶、骨、角、牙、木等质地的编号器物6000余件。堆积厚4米左右。野外将新石器文化堆积划分为四大层。第1文化层: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两类,石器有斧、锛、凿等。陶器陶系有夹砂红灰陶、夹炭红衣陶、泥质红陶和泥质黑(灰)陶四系。器形有釜、鼎、盉、鬹、甑、罐、豆、盆、盘、钵、杯、支座和器盖等。扁平穿孔石斧,长条形带脊石锛,细颈盘口釜,垂腹釜,鱼鳍形、三棱形、凿形、扁凿形足鼎,泥质灰陶镂孔圈足豆、象鼻形釜支架等是该层有代表性的器物。第2文化层:陶器以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居多,其次是夹炭灰陶和夹炭红衣陶,泥质黑陶少量。多角沿釜、钵形釜、扁腹釜、口沿带弱脊的扁圆腹釜、圆锥形和扁锥形足鼎、外红里黑喇叭形圈足豆、牛鼻耳罐、折腹盆和猪嘴形釜支架等是本期主要陶器。长条形弧背锛、石碟形器、两孔骨耜和双孔木耜颇具时代特征。水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河姆渡文化(约前5000-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