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袁公千古!
01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是白居易见到当时百姓劳作辛苦,勤劳刈麦时有感而发。古代农民与天光抢粮,交完赋税,剩下的粮食难保自家果腹。、
时间一晃来到了现代,袁院士的杂交水稻品种问世前,普通水稻的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差很多,产量有限。
而粮食问题随着人口增长也不断有着新的变化,可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美、日科学家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他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自袁隆平1971年进入湖南省农科院后,不到两年时间,带领团队相继研究出高产杂交稻和高产超级杂交稻。
在世界粮食问题上,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仍然继续带领团队研究,亩产不断创造新高,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
02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 德安县 人。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 北京协和医院 。
但他的一生,却涉足 北京 、 天津 、 江西 九江 、江西 赣州 、湖北 汉口 、湖南、重庆等各地。
从为了投身经济建设,放弃本已通过空军体检、政审,到1953年任教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再到1960年开始尝试试种杂交水稻……
从杂交水稻制种到推广,从普通田亩的杂交水稻培育到青海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培育……
为了培育水稻在全国奔波,也心怀天下从湖南省到菲律宾到美国再到意大利到日本……
他的愿望细腻却又而宏大,一生躬耕田间,换得稻香丰年!
他曾对青年人说: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早已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禾下乘凉美梦,十里稻花香。
袁隆平院士诞辰92周年!缅怀,致敬!
扫二维码进入纪念馆,
为袁院士上一炷香吧~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