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洛阳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为200亩,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汉明帝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八年(65年),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以纪念白马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