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邯郸记

邯郸记

邯郸记》,是中国明朝作家汤显祖所写的明传奇。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所以《邯郸记》与《南柯记》、《还魂记》(《牡丹亭》)、《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邯郸记》是在唐人传奇《枕中记》的基础上创作的。故事讲述八仙之一吕洞宾于邯郸点化卢生,功名富贵不过是梦幻一场,卢生终于一梦醒觉,追随学仙。揭示了人生如梦、宠辱皆空的主题。

邯郸记相关文献
邯郸淳
邯郸淳,【邯郸淳】生卒年待考。曹魏时书法家、文学家。邯郸人。字子淑,颍川阳翟(今
查看全文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1关于起源     “邯郸”
查看全文
邯郸之战
背景赵国主力部队在长平之战中被尽数歼灭,全国上下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秦军再次攻占上党郡,并且兵分两路,王龁一路攻下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司马梗一路攻下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对赵都邯郸形成夹击的态势。韩、赵两国大为恐慌,派遣苏代携带重金对秦国国相范雎进行游说。范雎担心武安君白起功高而影响自己的仕途,所以用秦国士兵征战操劳需休养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答应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为条件谈和。双方于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赵国的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国和韩国,联合魏国、楚国共同抗秦国,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秦昭襄王见赵国违反约定不割让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
查看全文
邯郸郡
建置沿革赵、秦之邯郸郡邯郸郡得名于古邑邯郸。战国时,赵国以其国都邯郸及原属魏国的邺城一带为邯郸郡。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灭赵,以邯郸、邺、安阳一带置邯郸郡,后晓荣据秦文物,认为邯郸郡初郡名为赵郡,后因赵都邯郸而改名。邯郸郡治在邯郸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全境、邢台市西部,河南省内黄县、浚县以及山东省冠县西部一带。邯郸郡领县可证者有十一县:邯郸、武安、鄗、易阳、信都、邺、广平、阴安、魏、武始。汉代之赵国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以秦代邯郸郡、钜鹿郡、常山郡置赵国。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废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为宣平侯,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兼领原代国(领有代郡、云中郡、雁门郡)、赵国两国之地。同时,赵国的支郡钜鹿郡则分为钜鹿、清河、河间三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代国所属的三郡分出,封皇子刘恒为代王。此时赵国辖境为黄河入海处以西、太行山以东、恒山以南...
查看全文
邯郸县
历史古代“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古称邯(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战国时,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有三千年的历史。邯郸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卫,后归晋。自公元前386年赵国从中牟迁国都于邯郸,至秦灭赵,达158年之久。秦灭赵,置邯郸郡。西汉置赵国。邯郸至西汉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城区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有15万之多;手工业、商业和冶铁铸造发达,有“冶铁都”之称。三国后渐衰。三国时,曹操据邺(今临漳县),邺城开始崛起。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及北朝的东魏、北齐都在此建都。隋朝初年,邺城被毁。唐朝时期,境内的魏州逐渐崛起,改称大名府,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
查看全文
邯郸记相关标签
明朝文学
唐朝背景作品
家族谱大览
黄氏郡记堂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5[1986](益盛印刷承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黄高,字仲衍. 商朝中宗大戊征为车正大夫. 始祖(一世) : (元明之际) 黄久隆. 延祐年间自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诏安县,创基二都陈坑老屋. 开台祖(12世) : (清) 黄有拱,字端云. 于乾隆九年只身渡台,开基梧凤庄竹围仔(今彰化县溪湖镇). 派祖(13世) : (清) 黄江水,讳仁常,号郡记,又名仁松. 端云公第四子.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叶屏侯先生思亲记
原书: 稿本, 民国60[1971]记事. [28]页. 叶屏侯先生之父讳甘荣, 母崔氏, 福建浦城县下沙乡人.
浏览:100
叶屏侯先生思亲记
原书: 稿本, 民国60[1971]记事. [28]页. 叶屏侯先生之父讳甘荣, 母崔氏, 福建浦城县下沙乡人.
浏览:100
1.青谿旧屋仪征刘氏五世小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玉夔龙馆. 玉夔龙馆, 1962. 约100双叶 版心题 : 仪征刘氏五世记 注 : 叙述刘师培五世家族事绩传略 始祖 : 刘师培字申叔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等地
浏览:100
1.汪氏学行记, 1-2册, 1823
原书 : 清道光3[1823]记事. 2 册. 江都始迁祖 : (明清之际)汪镐京字快土一说五世祖汪应健乃迁江都之祖.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都县等地
浏览:100
2.即墨范氏族谱, 2, 世系 二支志祖 13世鲁照公起 刊谱记名 茔域 祭田, 190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续刻. 2册 : 世系表. 注 : 此族始祖资料失考. 从第二世祖开始记录. 二世祖 : (明) 范仲仁. 生子二: 范福全 ; 范福太(外迁三河县). 福全公生二子(4世) : 范宇(长支) ; 范宁(二支). 长支宇公生三子(5世) : 范行一(关东) ; 范鹦(段村) ; 范鹏,字腾霄(城里,八里庄,麦泊,段村,金家湾,后家屯). 二支宁公下二子(5世) : 范懋(后失考) ; 范志,字希道(居段村,下有三子: 范贤,字宗渊 ; 范贡,字宗赐 ; 范贯,字宗参). 贤公下支祖(7世) : (明) 范思明,字汝端,号大泉 ; 范思聪,字汝静,号一泉 ; 范思问,字汝裕. 贡公下支祖(7世) : 范思温,字汝庄,号十泉 ; 范思忠,字汝仪. 贯公下支祖(7世) : 范思敬,字汝钦,号五泉. 名辈(14世起) : 中廷沛正道 肇祚(景)希(熙)光(广)延(彦) 振锡存书泽 承统荣毓贤. 散居地 : 山东省即墨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 : 范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