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耀州柳仲郢
柳仲郢(?~864年),字谕蒙。中唐大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年时勤读经史,尤对《史记》、《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作过深入研究,不仅熟读,而且手抄,与所抄其他经史三十多篇,合辑为《柳氏自备》,经常参阅。所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一书得到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赏识,从此出名。宪宗元和十三年(818)进士擢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郎中。武宗命裁减冗官,他“条理旬日,减一千人员,时议为惬”。迁谏议大夫。他与宰相李德裕关系密切,被擢为京兆尹。当时的长安,已是一个人口众多、达官显宦集中、富商大贾云集的大都市,商业贸易发达。他出任京兆尹后,政令严明,以法治市。为了管理好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颁布了市场规约,设置了标准计量器具,以监督那些短斤少两、坑害顾客的不法商贩。有一北司官吏在市场仗势欺人,买粟违犯了条约,他立即下令打杀。他从市场经过,有一神策军小将纵马横冲直撞,他令手下人...
王郢
叛乱起因王郢生年、籍贯均不详。乾符二年(875年)四月任镇海节度使赵隐属下狼山镇遏使、突陈将,和68员将领在唐山打了胜仗,获得战功,但赵隐拒绝给他们衣服粮食等物质奖赏,只给他们加职名。王郢等人索取物质奖赏不得,便发动兵变,以王郢为首,从武器库夺取兵器,劫掠附近地区,叛军很快扩大到近万人,攻占苏州、常州,建立舰队使他们得以在长江上下游和东海岸畅行无阻。他们在镇海、浙东、福建地区肆意劫掠。赵隐因抚御不当,被贬为太常卿。军事行动三年(876年)七月,唐僖宗任前岩州刺史高杰为左骁卫将军,充缘海水军都知兵马使,率舰队对抗王郢,但高杰并未取胜。当月,新任镇海节度使裴璩败王郢。十月,王郢试图和温州刺史鲁寔谈判,试图重归朝廷并重获任用。鲁寔屡次论奏,朝廷最初也接受了,但要求王郢放弃军队到长安朝见皇帝,再行任命。王郢没有前往,拖延了半年。随后,他又提出任望海镇遏使,被朝廷拒绝,朝廷任他为右率府率,令左神策军...
郢
迁都时间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迁都于郢。清人宋翔风在他的《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以楚武王伐随、郧的时间为理由,推断出迁都的确切时间。此时,楚武王南征北战,并开始统治汉东。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陈旧,支持的人并不多。另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公元前703年一前699年之间,楚国迁都于郢。石泉的著作《楚都何时迁郢》以《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刘昭所著《读汉书补注》引《荆州记》(江陵)县东三里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苌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与《水经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纪南城。……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之记载为根据得出结论。但这些记载,并未直接提到郢,所以推断出来的结论比较牵强。还有观点认为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根据是《史记·楚世家》载:“文王熊赀立,始都郢。”...
哀郢
背景根据(可能不确切的)传统,楚国本土的爱国者屈原在秦将白起率军进军楚国都城郢、威胁入侵之际,在伤心中写下了这部作品。祖国面临迫近的危险时,他满怀悲愤。诗歌表达了他对国运深切的担忧、他对楚国百姓的同情和他对造成悲剧降临的自我放纵的国家统治者的愤怒。参考霍克思,翻译和介绍(2011[1985]).屈原等,《楚辞-屈原及其他诗人的中国诗歌选集》.London:PenguinBooks.ISBN978-0-14-044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