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乐史编著,共200卷,记录了宋太宗时的山川地理人文等,很有史料价值。书名又作《太平寰宇志》。

《太平寰宇记》沿用唐制,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将全国分为十三道,下分州、县,分别记述其历代的建置沿革、户口、风俗、人物、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等,又载录唐以前大量的地方佚文,可补史籍之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献通考》评《太平寰宇记》:“太平兴国中,尽平诸国,天下一统,史悉取自古山经地志,考证讹谬,撰成此书上之。”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都大量引用此书。

太平寰宇记简介资料
200卷
北宋时期
地理类
太平寰宇记相关文献
太平赖氏祠堂记
太平赖氏祠堂记,古昔圣人通天下之孝制为“保本追远”之典。各有庙寝,以祀其先。虽七五三一与寝之等不
查看全文
太平广记
成书过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到隔年八月结束,因编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共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专收野史以及小说杂着,其中以神仙、鬼、报应、神、女仙、定数、畜兽、草木、再生、异僧、征应等十一类约占全书之半。《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大致篇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有错误。例如《太平广记》卷一九四题作《僧侠》,云出自《唐语林》,但据汪绍楹考证:“明钞本作出《酉阳杂俎》”。李昉等在奉诏编撰《太平广记》后,曾向皇帝上过一表,提到此书宗旨“博宗群言,不遗众善”,“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摭菁英,裁成类例”。《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浦江清曾说“《太平广记》的结集...
查看全文
太平寰宇记
参考书目《江西省志》第九章
查看全文
《太平寰宇记》主要内容
北宋全国性总志体方志。原二百卷,目录二卷,有缺佚。北宋乐史撰。书成于宋太平兴国(976至984年)年间。时正宋朝南平闽、越,北并北汉全国统一之后,乐史纂成此书籍以歌颂四海同风,并提供施政参考,作不出户而观万邦之用,因以“太平”为书名。《太平寰宇记》,体例采贾耽、李吉甫之旧,以道为纲,下列府、州、军、监以至县,首列京师,终于四夷。凡列十三道:卷一至卷二十四河南道;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九关西道;卷四十至卷五十一河南道;卷五十二至卷七十一河北道;卷七十二至卷八十一剑南西道;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八剑南东道;卷八十九至卷一百二江南东道;卷一百三至卷一百二十二江南西道;卷一百二十三至卷一百三十二淮南道;卷一百三十三至卷一百四十一山南西道;卷一百四十二至卷一百四十九山南东道;卷一百五十至卷一百五十六陇右道;卷一百五十七至卷一百七十一岭南道;卷一百七十一至卷二百则列四夷,包括东、南、西、北四方的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
查看全文
《太平广记》主要内容
《太平广记》是古小说总集,北宋李昉、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张洎、王克贞、董淳、赵邻几、陈鄂、吴淑、吕文仲等十三人奉宋太宗之令集体撰集的。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又与《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故名《太平广记》。据《宋会要》及《进书表》可知,《太平广记》于太平兴国六年(981)正月奉旨雕版印行。不久以此书非后学者所急需为由,将印板收藏在太清楼,故宋代流传不广。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无锡谈恺根据钞本重刻,流传始广。明清时代还有明沈氏野竹斋本(北京图书馆藏),明许自昌刻本,清黄晟刻本等多种。宋刻本《太平广记》已难觅得,仅清人吴骞旧藏一明刻本,曾经陈鳣依残宋本校过,现藏北京图书馆,可见宋本大致面貌。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华书局分别于1959年、1961年出版了排印本,系由今人汪绍楹据谈恺刻本为底,参用陈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等抄本点校而成。《太平广记》500卷,目录10卷。全书按类编纂...
查看全文
太平寰宇记相关标签
地理总志
宋朝典籍
史部地理类
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