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林芝市

林芝市

林芝市,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

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节,有丰富多彩的南伊沟等。还有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的墨脱县和察隅县底部。

2012年,林芝实现生产总值72.39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2%。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0.3万人(2014年)。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林芝市简介资料
林芝
238936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Nyingchi、Linzhi
西藏自治区
540400
西南官话、藏语
林芝米林机场
29°34′37.20″N 94°29′02.40″E
温带季风气候
林芝站
苯日神山,古秀寺,雅鲁藏布大峡谷等
工布、西藏江南
860000
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
林芝市相关文献
宁波市裘市村
宁波市裘市村,裘市村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位于洪塘街道的西南端,由4个自然村组成,
查看全文
廿日市市
历史沿革1889年4月1日:实施町村制,现在的辖区在当时分属:佐伯郡廿日市町、平良村、原村、宫内村、地御前村、玖岛村、三和村、友原村、津田村、浅原村、四和村、吉和村、大野村、严岛町。1929年4月1日:1950年4月1日:大野村改制为大野町。1950年11月3日:严岛町改名为宫岛町。1955年4月1日:津田町、友和村、玖岛村、浅原村、四和村合并为佐伯町。1956年9月30日:廿日市町和平良村、原村、宫内村、地御前村合并为新设置的廿日市町。1957年6月10日:五日市町(现已并入广岛市)的佐方地区被并入廿日市町。1988年4月1日廿日市町改制为廿日市市。2003年3月1日:佐伯町和吉和村并入廿日市市。2005年11月3日:大野町和宫岛町并入廿日市市。变迁表交通铁路以JR山阳本线的廿日市车站为主要车站。西日本旅客铁道广岛电铁宫岛缆车广岛观光开発渡轮JR西日本宫岛渡轮宫岛松大汽船第一海滩(ファー...
查看全文
市川市
概要市川市隔江户川与东京都江户川区的相邻,距离东京市中心都心20公里,城市功能上作为首都圏的睡城。南部为住宅区,北部的倾斜地区还留有大片的自然未开发地带。北部的市川(日语:市川(市川市))、真间(日语:真間)、新田(日语:新田(市川市))、平田(日语:平田(市川市))、菅野(日语:菅野(市川市))、八幡(日语:八幡(市川市))等地是有大量市木黑松的宁静地区,在战前是东京下町富豪的别墅所在地,战后为宅邸林立的高级住宅区。过去曾有永井荷风、幸田露伴(与次女幸田文(日语:幸田文)、孙青木玉(日语:青木玉)同居)、北原白秋等多位文人居住,也著有许多关于市川的作品。这些文人的足迹保留在“市川文学的散步道”。上述地区由于种满日本黑松、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刹,有千叶的镰仓之称。但近年因豪宅遗产税等影响,陆续改建为公寓与停车场。在人口不断增加与开发下,逐渐失去过去的闲静风情。地理位于千叶县西北部,西与东京...
查看全文
都市自治市
1974年至今的都市自治市
查看全文
林芝市
历史林芝历史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00年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林芝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强妥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跸于藏南青瓦达孜宫。公元1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首
查看全文
林芝市相关标签
林芝市
地级市
西藏城市
家族谱大览
福建省龙海市林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 1册(112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林坚,字长恩. 比干之子. 武王赐姓林,食采博陵. 入闽始祖 : (东晋) 林禄,字世荫. 颖公次子. 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 屿头开基祖(一世) : (宋) 林琼宗,字德王,号贞庵. 泰公次子. 派祖(16世) : 林昭彩. 房祖(20世) : 林克忠 ; 林克辅 ; 林克佐 ; 林克孝. 散居地 : 福建省龙海市等地. 注 : 龙海市身为1960年8月龙溪, 海澄二县合并建立的 "龙海县". 1993年撤龙海县设 "龙海市", 为 "漳州市" 下辖的县级市.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福建省龙海市林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 1册(112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林坚,字长恩. 比干之子. 武王赐姓林,食采博陵. 入闽始祖 : (东晋) 林禄,字世荫. 颖公次子. 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 屿头开基祖(一世) : (宋) 林琼宗,字德王,号贞庵. 泰公次子. 派祖(16世) : 林昭彩. 房祖(20世) : 林克忠 ; 林克辅 ; 林克佐 ; 林克孝. 散居地 : 福建省龙海市等地. 注 : 龙海市身为1960年8月龙溪, 海澄二县合并建立的 "龙海县". 1993年撤龙海县设 "龙海市", 为 "漳州市" 下辖的县级市.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浙江省乐清市乐东林氏大宗谱 [3篇]
原书: [出版地不详]: 乐东林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 2008年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含浙江省乐清市以东地区湖边, 邬家桥, 芙蓉, 巉头(称湖川, 龙川, 芙川, 巉川) 之四大林氏宗族之谱系. 长林一世祖 : 林坚,名泉,字长恩. 开闽始祖 : 林禄,字世荫. 坚公47世孙. 温州始祖(15世) : (唐) 林性,字元明,行陆一 ; 林道,字怀明,行陆二. 兄弟俩自闽徙温州五马街. 黄岩始祖(27世) : (后唐) 林勋,字放古,行寻十二. 迁居黄岩半岭柏岩. 龙川始祖(27世) : (宋) 林有成,字元山,号东墅. 徙居邬家桥,古称龙川. 子孙析置老井头,楠溪东角屿,岩宕,官塘等地. 有成公下六房祖(38世) : 林与洪,字子深(长房) ; 林与叙,字子文(二房) ; 林与晟,字子立,号抱拙(三房) ; 林与珉,字子玉(四房) ; 林与怡,字子豫(五房) ; 林与瑈,字子顺,号慕村(六房). 乐清天成巉川始祖(29世) : (宋) 林森,号宗瓯,行乐九. 子孙析置泮阳,岩宕,前垟等地. 森公下五房祖(37世) : 林从殷,号震雁(长房) ; 林从荚,字乔雁(二房) ; 林从晃,字平雁(三房) ; 林从鼎,字清雁(四房) ; 林从宁,字芳雁(五房). 湖边始祖(31世) : (宋) 林惟月,字明仲,号梅屿,行森三五. 岫公次子. 自长乐溪徙居湖边桂岩之麓,另立济南郡. 惟月公下三房祖(34世) : (宋) 林录孙,字希武 ; 林宁孙,字希康 ; 林绸孙,字希由(里岙祖). 录孙公下房祖 : (元) 林公孝,字孝宽,行义一(长房,西林宅) ; 林公仅,字维则,名思孝,行义二(二房) ; 林公寿,字大年,号南山,行义三(三房) ; 林公容,字必大,行义四(四房) ; 林公猷,字子佳,号桂岩,行义五(五房) ; 林公彦,字子俊,行义六(六房丁桥) ; 林公韶,字子华,号存德,行义七(七房). 芙蓉始祖(37世) : (元) 林瑞,号习之,行壬六. 瑞公生四子 : 林文润,字良玉,号梅隐,行端一(南京祖) ; 林文渊,字希颜,行端二(前垟路门祖) ; 林文浩,字希旻,号梅川,行端三(后垟,华屿前祖) ; 林文洪,字希畴,行端四(派衍南塍,竹龙岙,大姑尊等地). 湖川行辈次序 : 禄景缓格靖 遂遁玉进汝 逸僖源远道 让延显缨叔 垕碣赞勋福 禄寿喜兴岫 惟幼有孙公 文廷顺从景 洪英朝九天 国士希清庆 万载应昌时 贤明咸秉正. 新讳行 : 毓秀萃名兴 序伦敦德圣 宏献蔼春晖 祥开赓茂盛. 新字行 : 习礼笃儒忠 诗书乐相逢 平凡臻百福 体谅则宽容. 龙川,芙川,巉川行辈次序见第157页.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乐东林氏大宗谱.
浏览:0
福清市海亮村沙玉林氏
福清市海亮村沙玉林氏
浏览:0
高雄市林氏宗亲会 ... 特刊
原书 : 台湾高雄 : 高雄市林氏宗亲会, [19- ]. 册 : 插图, 肖像 据民国73[1984]7月29日之"成立二周年纪念"资料编目 The publication of Lin clan association in Kaohsiung city, Taiwan.
浏览:0
福清市岑兜林氏族谱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