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散文

散文

散文是一种文学形式,与之相对的称为韵文或诗文。散文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的解释,其中,广义散文最容易辨识与定义的方式,是“松散”的结构。也就是说,扣除其它文学形式重叠部分,运用普通语法结构,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的文字梳理方式,都可称为散文。除此,狭义散文是单指文学范畴内,结构松散之非韵文作品。文学专指的散文,历代作品有着各时代不同流变的脉络,而正因为松散带来的自由,散文作品表达出的思想通常有着丰富与圆满的特色。。

散文相关文献
韦应物的散文
韦应物的散文,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朝请郎前京兆府功曹参军韦应物撰并书有唐京兆韦氏,曾祖金紫光禄
查看全文
散文诗
起源散文诗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作家杰里米·泰勒(英语:JeremyTaylor)、布朗,法国诗人费奈隆等,都尝试写一些诗意的散文。19世纪时,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写了不少散文诗,并正式使用“散文诗”(poèmeenprose)这个名称,可说是散文诗的鼻祖。形式特点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与一般诗体不同,分段而不分行,形式上是散文,但有诗的美感,并诉诸读者的想像。西方文学史上,散文诗与自由诗(英语:freeverse)及无韵诗的关系十分密切。以下引用20世纪美国作家洛根·史密斯(英语:LoganSmith)的散文诗为例子:局限散文诗有时会令读者无所适从。艾略特曾分析散文诗没落的原因,他认为诗和散文是区别分明的,两者节奏并不相同,把散文诗当散文读,会“令人厌倦”;把散文诗当韵文读,则又“令人烦闷”。混淆散文和诗,“艺术家就失败了”。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过渡,就像日与夜之间短促的黄昏,难以成为文...
查看全文
散文家
参见唐宋八大家明清八大家
查看全文
散文埃达
内容散文埃达共分成三个部分:Gylfaginning。TrickingofGylfi。《欺骗古鲁菲》、《受欺惑的古鲁菲》。这部分是史洛里整理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所写的详细介绍,便于诗人作诗时查阅。由标题可以看出,其讲述的内容主旨是为了要欺骗古鲁菲,再次强调出作者不认为这些是“神的故事”的观念。Skáldskaparmál。ThePoesyofSkalds、TheLanguageofPoetry。《诗语法》、《诗人的艺术语言》。论述诗的吟唱艺术和语言应用。Háttatal。ACatalogofMetres、ListofVorse-forms。《韵律一览》、《韵律的列举》。列举诗体中102种不同的韵律应用。参考文献石琴娥/作者。《北欧文学史》健部伸明/作者。《怪物大全》
查看全文
散文
简介今天全世界所有国家或地区,只要有文字之语言,都会产生广义或狭义的散文方式。广义上的散文,采用了大多数口语对话,全面运用于文学,报纸、杂志、百科全书、广播、电影、历史研究、哲学、法律和许多其他形式的交流。虽说广义散文应用如此普遍,“散文”一词,仍多称呼于狭义散文上;而事实上,这些单指文学方面的散文作品,也经过久远年代之进化,而呈现不同面向。就以中国为例而言,最早的狭义散文甚至可追溯至几千年前之先秦。东方散文中国先秦先秦是中国散文的成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目前可知中国最早的散文集,是《尚书》,专记言辞;而最早的一篇散文,应属《尚书‧商书》中的〈盘庚〉。历史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殷商可靠的文献。盘庚相传是商朝的中兴君主,他曾经迁都到殷地去,却遭到臣民的反对,因此作了三次演讲,说明必须迁都的原因。〈盘庚〉三篇,就是这些演讲的纪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他们各自提出如何解决当时的社...
查看全文
散文相关标签
文学体裁
散文
家族谱大览
周德伟散文存稿
始迁祖:周德伟 始祖:周惠 地区:台湾省台北市新生南路 编修:周德伟 年代:民国五十七年(1968)
浏览:0
866.文氏宗谱 [19卷,首3卷], v. 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气堂, 民国27[1938]. 存1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1, 13, 及19. 受姓祖 : (周) 文叔. 周文王支孙,封于雁门郡,赐姓文. 远祖 : (汉) 文翁,字仲翁. 因官居蜀. 吉安一世祖 : (唐) 文春元,字时茂. 家吉州永新. 庐陵始迁祖 : 文卿,字阳春. 彦纸公长子. 名祖 : (宋)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仪公长子. 庐陵人. 宗祖(1世) : (宋元之际) 文永忠. 升公长子. 罗田祖(5世) : (元明之际) 文志斌. 派祖(12世) : (明) 文魁 ; 文介 ; 文哲 ; 文建 ; 文述 ; 文科 ; 文举 ; 文桥,字松谿 ; 文甲 ; 文经 ; 文炳.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文氏四修宗谱.
浏览:100
1.中华文氏源流谱, 1, 上册, 420–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文氏三房族譜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20[193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受姓祖 : (周) 祈公. 文王支孙,以谥为姓. 一世远祖 : (宋) 文时,字春元. 始祖 : (元明之际) 文丙三,字佑启,号周塘. 由江右迁湘西. 尖山冲支祖 : (明) 文志诚,字慎独,原字如神. 志诚有六孙 : (明) 文永黻,字周冕 ; 文永绶,字金玺 ; 文永中,字汤执 ; 文永缙 ; 文永干 ; 文永坤.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编纂者 : 文大厚,字四勿 ; 文前甲,字石薰 ; 文大必,字牖初.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吉安
浏览:100
济宁文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6[1846]. 1册(126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文指挥. 济宁始迁祖 : (明) 文显. 散居地 : 山东省济宁县等地.
浏览:0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原书: 湖南衡山县 : 六义堂, 民国21[1932]. 4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宋) 文公行,字正道,号蓬山. 支祖 : (元明之际) 文肇郎 ; 文养晦 ; 文昱 ; 文益云 ; 文以章 ; 文隆昌 ; 文思恭 ; 文彦起 ; 文廷裕 ; 文福八.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 衡阳县, 湘潭县, 湘乡县, 醴陵县等地. 版心题 :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吉安
浏览:100
散文导读知识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由唐宋时期八位散文大家组成。他们分别是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先生,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进学解》、《祭十二郎文》、《马说》、《师说》等。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与韩愈合称“韩柳”,与刘禹锡合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合称“王孟韦柳”。著有《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 苏洵字允明,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他主张文章要“言当世之要”,他的散文以论证为主,代表作有《六国论》、《衡论》、《管仲论》、《辨奸论》、《权书》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即“宋四家”。主要作品有《赤壁赋》、《贾谊论》、《东坡志林》、《石钟山记》等等。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老子解》、《栾城集》、《栾城应诏集》等。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著有代表作《祭欧阳文忠公文》、《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桂枝香》等。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为“南丰七曾”之一。曾巩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代表作有《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记》、《寄欧阳舍人书》等。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代表作有《醉翁亭记》、《卖油翁》、《伶官传序》等。
浏览量:1180次
张岱西湖七月半
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是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张岱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将议论与叙事相结合,记录下了作者本人在七月半这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想,文中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出西湖之景,情景相交,意境深远。文中首先描写了几类赏月之人,分别是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和慵懒之徒,虽然文中并没有直接评判这些人的语句,但从后文作者写自己与好友佳人赏月时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就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这种高雅的情操。文章第一句就写到“一无可看”,此时正值农历七月半,西湖美景应当美不胜收,然而作者却着重描写了赏景之人,将对景物的描写穿插其中,一次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感。文中描写的人物场景虽然繁杂,但行文却很有条理,将五类人、两种景写的生动形象,可见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文笔精练老道。营造出清新文雅而又放纵不羁的意境,韵味悠长。
浏览量:990次
西湖七月半原文
西湖七月半原文
《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七月半时来西湖游玩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分别是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以及作者和自己的好友。前四类人都是世俗之辈,与作者和好友赏月时持重高雅的气度形成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西湖七月半》原文: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浏览量:10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