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籍偃

籍偃

籍偃,即籍游,春秋时期晋国人,籍氏。

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任命士渥浊做太傅,祁奚做中军尉,羊舌职辅佐;魏绛做司马,张老做侦察长,铎遏寇做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尉司马,程郑做乘马御。弁纠驾御战车,荀宾作为车右。 前552年,栾盈的外公范宣子、舅舅士鞅父子诛除欲栾氏,士鞅和栾盈的母亲栾祁诬称栾盈谋反,栾盈逃到齐国。范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禁伯华、叔向、籍偃。

籍偃简介资料
籍偃相关文献
何偃
生平何偃早年获南豫州府辟为议曹从事,又举秀才,后历任中军参军、临川王刘义庆的平西府主簿、丹阳丞、庐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及太子中庶子。后义阳王刘昶到东宫任官,由何偃行义阳国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再度谋求北伐,咨问群臣意见,何偃认诙北方州郡的臣民与资源尚未能支持北伐战争,故表示反对,但文帝最终还是出兵,再次无功而返。后转始兴王刘濬的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以何偃出任侍中,而当时何尚之亦获任命为司空、尚书令,父子二人同掌大权,当时人都感心寒,但二人按机行事,用不同方法赢得当时称誉。不久,宋孝武帝领导的讨伐军消灭了刘劭,何偃继续获得任用,先任大司马长史、后转侍中、领太子中庶子,再改领骁骑将军,又更得孝武帝亲信,甚至比其旧臣更为亲近。何偃及后转任负责选任官员的重要职位吏部尚书,而上任之时离其父何尚之解领吏部相距不足五年,当时的人以此为荣。不...
查看全文
谢偃
参考书目《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谢偃传》
查看全文
言偃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言偃为上海市奉贤县所崇尚,以为是其故乡,奉贤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据说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被后世尊为圣贤的孔子办学兴儒,其弟子言偃学成后,辞官归学。相传公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为纪念...
查看全文
戴偃
宋国第三十三任国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即宋偃元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齐灭宋,偃凡称王四十三年。循是下算,合前十年,为在位五十三年也。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
查看全文
偃姓 即嬴姓,先秦文献皆为嬴姓,自西汉始误作偃姓(段玉裁等考证)。祖先是颛顼的子孙,高阳氏八恺之一的皋陶(据春秋史书《左传》)。因皋陶生于曲阜,故舜帝赐姓曰嬴。西汉的司马迁仕汉而非嬴秦,乃故不言伯益之父为皋陶,而言嬴姓始自伯益,污嬴姓母系为高阳氏,后人以为司马迁据秦国史书而著,故而信之因之。近年出土的西周秦景公墓石磬刻有“高阳有灵,四方以鼐”
查看全文
籍偃相关标签
籍姓
春秋人
晋国大夫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游塘籍氏宗谱
常郡游塘始迁祖 : (明) 籍明道 ; 籍原道兄弟.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板心题 : 籍氏宗谱
浏览:0
籍氏族谱(山西省代县)
籍氏族谱(山西省代县)
代县大烟旺籍氏一族,于前明天顺二年以世袭指挥由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代州北乡大烟旺村,约千余人,现保存有清咸丰元年重修“家容”一幅,原族谱于五、六十年代 遗失无寻。
浏览:0
1.晋陵游塘籍氏宗谱 [12卷]
常郡游塘始迁祖 : (明) 籍明道 ; 籍原道兄弟.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板心题 : 籍氏宗谱
浏览:100
松庄籍氏族谱[不分卷]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1.松庄籍氏族谱, 1, 1460–2001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张氏家谱 : 河南偃师西小寨百忍堂
原书: [河南]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3年初修版(中国家谱编印基地). 全1册(433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注 : 此谱一世始祖名讳不详. 明时自山西洪洞迁偃,下传四大派,为四门. 长门后嗣 : 张化? ; 张其周 ; 张其武 ; 张我辰 ; 张应辰...等. 二门后嗣 : 张阁章 ; 张成章 ; 张日章 ; 张彦...等. 三门后嗣 : 张其彩 ; 张其林 ; 张还辰...等. 四门后嗣 : 张永林 ; 张化行 ; 张其明...等. 起耀支支祖(11世) : 张起耀. 下分四房(15世) : 张从魁 ; 张从礼 ; 张从升 ; 张从钦. 苗湾东新庄支祖(12世) : (清) 张大忠 ; 张相辰 ; 张会辰,字静所. 相辰公下二大房(16世) : 张新寅 ; 张丙宗. 苗湾村东支祖(17世) : 张海修 ; 张福 ; 张来. 来公下房祖(20世) : 张汉 ; 张林 ; 张祝 ; 张保. 永支支祖(19世) : 张永. 下有二房(21世) : 张殿卿 ; 张遂卿. 曲家寨支祖(13世) : 张天祥 ; 张天学. 下有三大房(18世) : 张铜泰 ; 张松泰 ; 张银泰 苗湾杨寨沟等地支祖(13世) : 张温 ; 张聪 ; 张明 ; 张敬. 皆为某公(名讳不详)之子. 敬公下房祖(16世) : 张立娃 ; 张魁娃 ; 张士魁 ; 张五妞 ; 张林枝 ; 张崇枝. 延儒支支祖(14世) : 张延儒. 之下房祖(18世) : 张喜法 ; 张同海 ; 张东海. 延祚支支祖(14世) : 张延祚. 下有二子 : 张五经 ; 张五伦. 五经公下房祖(18世) : 张合新 ; 张合玉 ; 张合盛. 皆为中和公之子. 小江口支房祖(17世) : 张仁 ; 张义 ; 张礼 ; 张智 ; 张信. 杨寨沟另支祖(17世) : 张廷贤 ; 张永智. 永智公下房祖(21世) : 张祥来 ; 张同和 ; 张福祥. 散居地 : 河南省偃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