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ÖyvindFahlström

ÖyvindFahlström

Swedish multimedia artist
ÖyvindFahlström简介资料
1928年12月28日
1976年11月9日
家族谱大览
闽东孙氏志, 1, 1600–2007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Data relating to Chinese families in Hong Kong
Arranged alphabeticlly according to Romanized er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terial from many varied sources, but principally newspaper and land records. Contents : A-C - E-Hung Bun - Sir.Robert Ho Tung, Ho Fuk, Ho Kam Tung &families - Yip, J-K - Lee, Lau, Lo(O)families - Luk, Lee, Li, Leung, Lau, Lam, Lum, Lui, etc. - M, N, O-Q, S, T, U-W, Y-Z, including non-Chinese and niscellaneous obituaries, notices. Text partiall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注 : 原文部份以中英文书写. 原书 : ms., [1981] 13v.
浏览:0
福建省福鼎市库口孙氏起源第一卷
福建省福鼎市库口孙氏起源第一卷
从黄帝到孙书(田书)世系 一、上古时代:从黄帝到虞舜 第1代姬轩辕,黄帝公元前2717~2599年,公孙少典之子,居住于姬水, 改为姬姓,定居河南新郑轩辕之丘,称姬轩辕,定都有熊,黄帝生25子,约十代传承,黄帝是轩辕部落约十代首领的尊称,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第2代姬昌意,《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今河南西平县人,嫘祖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第3代姬颛顼,颛顼(zhuān xū),尊称:玄帝,公元前2342~2245年。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河北高阳县。颛顼生十子一女号高阳氏继帝位。一女叫女修。 第4代虞穷蝉,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穷蝉也叫虞幕,是虞氏部落首领,是有碑文记载的虞舜始祖。黄帝、昌意、颛顼《史记》记载为穷蝉、虞舜祖先。 第5代虞敬康 第6代虞句望,虞氏部落林木管理 第7代虞桥牛 第8代虞瞽叟,虞氏部落精通器乐、深知天象。 第9代虞舜,舜帝约公元前2187~2067年,字都君,生于姚墟(今山东菏泽),也叫姚重华,公元前2143年继尧帝位,国号为虞,娶尧帝两女儿为妻,后代居妫汭ruì,以地名妫为姓。 二、夏朝:从虞商均到妫维 第10代虞商均,原名义均,生于河南商丘虞城县,夏朝初期虞国(诸侯国)开国之君。 第11代虞夷伯,夏朝虞国(诸侯国)第2任国君。 第12代虞强余 第13代虞颉,夏朝虞国(诸侯国)第3任国君。 第14代虞思,出生地有仍,今山东金乡县。夏朝虞国(诸侯国)第4任国君,称虞后氏,女儿二姚许配于夏朝第六代君主姒少康。公元前1933年帮助姒少康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定都纶邑。 第15代虞友龙,夏朝虞国(诸侯国)第5任国君。 第16代虞寿肸xī,夏朝虞国(诸侯国)第6任国君。 第17代虞叔仪,夏朝虞国(诸侯国)第7任国君。 第18代虞康仲,虞箕伯任国君时追谥shì虞候。 第19代虞袓妫,居住在妫汭(ruì ),以地名妫为名,后代以妫为姓,虞箕伯任国君时追谥虞候。 第20代妫发,虞箕伯任国君时追谥思公 第21代虞箕伯,夏朝虞国第11任国君,夏朝虞国国力从虞箕伯、虞直柄开始衰弱。 第22代虞直柄,夏朝虞国第12任国君,夏朝虞国国力从虞箕伯、虞直柄开始衰弱。 第23代妫方,夏朝虞国第13任国君。 第24代妫振,夏朝虞国第14任国君。 第25代妫维,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执政时,妫维因忠谏被杀。 三、商朝:从虞遂到妫阏 第26代虞遂,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后,册封陈地,建立古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商朝 古陈国第1任国君。 第27代妫寿固,商朝古陈国第2任国君。 第28代妫敖,商朝古陈国第3任国君。 第29代妫胜,商朝古陈国第4任国君。 第30代妫元捷,商朝古陈国第5任国君。 第31代妫偃yǎn,商朝古陈国第6任国君。 第32代妫姑猛,商朝古陈国第7任国君。 第33代妫公允,商朝古陈国第8任国君。 第34代妫蔺lìn,商朝古陈国第9任国君。 第35代妫顼叔,商朝古陈国第10任国君,之后九代爵位时失、时得、时继承。 第36代妫野 第37代妫无斁yì 第38代妫菑 zī 第39代妫叔正 第40代妫猷(yóu)子 第41代妫亚寿 第42代妫原寿 第43代妫梦延 第44代妫阏,商朝末年(公元前1046年),投附了周国,周朝担任陶正一职,主管制陶,也叫虞阏(遏)父,“父”是尊称。 四、周朝:从妫満到孙书(田书) 第45代妫満,公元前1068~1029年,娶周武王长女大姬为妻,封河南陈州(今河南周口淮阳),以地名陈为姓,也叫陈满。公元前1046年建立陈国,史称陈胡公、胡满公,周朝诸侯国陈国第1任国君。胡公墓在淮阳县柳湖旁俗称铁墓。 第46代陈犀侯,谥号陈申公,配蓟氏。周朝诸侯国陈国第2任国君。弟弟陈皋羊,谥号陈相公,周朝诸侯国陈国的第3任君主。 第47代陈突,谥号陈孝公,配陈氏。陈国第4任国君。《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 第48代陈圉(yǔ )戎,配周氏。谥号陈慎公西周诸侯国陈国第5任君主。 第49代陈宁,配杞氏。谥号陈幽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54年~832年,共在位23年,陈国第6任君主。 第50代陈孝,谥号陈厘公:一作“陈僖公”,配鲁氏。 西周诸侯国陈国第7任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832~796年,共在位36年。 第51代陈灵,谥号陈武公,即妫灵,配齐氏。西周诸侯国陈国第8任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96~781年,共在位15年。 第52代妫燮xiè:谥号陈平公,配曹氏。春秋时期诸侯国陈国第10任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78~755年,共在位23年。哥哥妫说,谥号陈夷公,春秋时期西周诸侯国陈国第9任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81~778年,共在位3年。 第53代陈圉yǔ,谥号陈文公,妫姓,名圉,配齐氏生妫鲍,配姬蔡女生妫佗。为春秋时期东周诸侯国陈国第11位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54~745年,共在位10年。 第54代陈鲍,谥号陈桓公,公元前744~707年在位,公元前754~707年在世,东周诸侯国陈国第12位国君,共在位38年。弟弟陈佗,公元前754~706年,谥号陈废公,陈国第13任国君,陈桓公(妫鲍)病重期间杀太子妫免即位,公元前706年八月被太子妫免的三个弟弟妫跃、妫林、妫杵臼,共令蔡人诱废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陈废公而立妫跃,陈佗在位6个月。 第55代陈跃,谥号陈厉公,陈鲍次子,太子免之弟,春秋时期陈国国君。公元前706-前700年在位。其母蔡女,为蔡人所立。春秋时期东周诸侯国陈国第14任国君。 第56代陈完,田完为妫满第12世或第14任国君陈厉公之子,春秋时期公元前705年,陈厉公生下儿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宣公想立宠妃之子妫款(公元前647年~632年在位,陈国第17任国君陈穆公)为太子,见太子妫寇与陈完交好,以为他们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妫寇,陈完为了避祸改姓田投奔到了齐国,齐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史称田敬仲。齐桓公收留陈完,在齐都临淄担任齐桓公的工正(手工业部部长)。陈完为了保障自己在齐国的地位,就娶了齐国大夫懿仲的女儿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富贵盈门,成为齐国的望族。从那时候起,陈完改姓田氏。田氏后裔住山东曲阜县白塔村。 第57代田稚zhì,字田孟夷 第58代田湣mǐn,字孟庄 第59代田须无,谥号为文,称陈文子或田文子。 第60代田无宇,谥号为桓子,称陈桓子或田桓子。田桓子被正式封为正卿。 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娶齐景公的姐姐为妻。公元前571~567年,田无宇随晏弱攻灭莱国。公元前545年,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公元前532年,联合鲍氏驱逐执政的栾氏、高氏。联合名臣晏婴,扶持齐景公登基。 第61代孙书,春秋时期公元前523年,因田书讨伐莒国有功,齐景公就将田氏的庶出分支受封为“系子”,并赐姓“孙”。田书改姓叫孙书,字子占,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广饶一带。孙书是中华乐安孙氏始祖,春秋时期东周诸侯国齐国大将军。孙书是为第一位妫(guī)姓孙氏之人。根据中华族谱网孙氏网考证:孙武的祖父孙书为福鼎市叠石乡库口村孙氏第1代孙姓始祖。
浏览:0
岭南莫氏族谱
公元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初六日子时重建太平长巷莫相公祠堂落成庆典感赋: 裔孙莫广柏拙撰 神楼联 巨水长流婺本追源绳祖德 鹿堂丕振光前裕后绍宗功 中堂联 上联:溯本追源鄚洲受姓巨鹿开基岭南甲第宣卿传相太平拓业先贤辛劳功浩荡; 下联:与时俱进松柏芝兰发奋图宏重德和亲子孝孙贤耕读传家后秀勤恪创辉煌。 鄚:读作[mào] 远从轩辕而来一迁再迁派别岭南绵世胄, 近自太平以后十世百世承光巨鹿绍箕裘。 公祠筑就感温馨,加瓦添砖表孝旌。 大展经纶绵世泽,名传清白振家声。 巨鹿堂裔承先德,孝悌门庭启后生。 饮水思源心底系,光前裕后业宏赓。 旌读作jīng,赓读作gēng 莫忘忠孝德荣身,相堂庭训业犹新。 太平后裔勤耕读,发奋图宏世代春。 自受宗安祖继遗积德光后裔, 承接枝有传永兴奕世耀前徽。 祖训要常铭耕读传世宝, 宗规应永记忠孝继家风。 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 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 祖宇重光千载盛,宗功永耀万年昌。 祖宗有硕德,祠宇踞真龙。 太平长巷莫氏宗谱序 尝思木本有根,根深而叶茂。水出有源,源远而流长。物故如此,人亦类然耳。吾莫姓氏族发源轩辕有熊巨鹿,衍派岭南分支,入贺择邑圣地太平安居,实乃千里同宗一脉相传也。近代太平开基始祖莫相公乃岭南第一状元公莫宣卿之支系。承祖德之垂荫,开枝发蕊兰桂腾芳,儿孙代有贤达,缘先贤之启智。一门荣耀福后裔之荣昌,裕后光前缅怀先祖功德,心存孝义传承氏族风徽,志振家声承前积后,兹当自强不息,启后庆长旨在发扬光大,诚然草木荫芽不忘情于春晖,人生发达恒回首于祖思,故修族谱以伸孝思之道,竭追远之诚矣。 小子无才效法先贤,无奈笔砚久疏,文辞翦陋苦涩,听命十一世太祖叔父们口述他们所知详情,督促余到贺街临贺故城之莫氏宗祠搜集他们所不知之况以补完整,老先祖薄残缺不全,失载历史真面目对历代祖宗根源追踪当年由岭南封川文德村迁到古封阳即今信都仁义镇新联村太平寨。始祖兄弟有迁北津莫渊公,大垌寨莫恩、莫恕公,赞卿公,龙岩寨莫湖公,仁义东冲寨莫荣公。兄弟八人联盟互应。 吾太平开基祖莫相公择太平福地而居,喜见南昌北盛,伫[zhu]看东岐西山,夺泰华峰峦之秀,高村大寨,永无水浸之愁,沃土大岗尽是富饶之地,粮丰物阜,素称百万之乡,少怀老安,时有兹歌之乐。寨密村稠,满日金楼公宇,林森园茂,四时鸟语花香,谭边水清花开玉井之莲,亭阁风飘垂丝金城之柳,登桥喜览万般春色,顺大路以上寨顶岭脊,欣赏太平对面朝天龙,一龙二胡各不同,谁人葬得真穴着,儿孙世代不愁穷之民谚流传至今数百年之久。更有丹凤戏蜘蛛,独獭双渔江渭水,胜景古迹数不胜数。故陆[lu]婣[yin](女+渊-氵)贵重,棰孔怀之谊,论理为先,建祠堂以祀先宗。是以叶茂绵先绪,子孝报德先。祈房房发达,愿代代良贤。家家兴书香,户户着新篇。 至今得能把先祖簿续写完成,深蒙家父改编,最后定稿共计:莫姓起源大略,莫氏宗祠概况,白鸿行志,詂志宗支赋,赞宗支和族谱行派诗词等多回目。慰了太祖叔父以及众多兄弟之夙愿。 先祖簿重撰完成得能付梓问世,让后代了解过去之先踪,以分老幼世系不乱,故修族谱而付世系,勉励后贤,继往开来,以广流传。此则行派有章付千秋而不紊,尊辈有别,历历世以攸分,排编世祀以别尊辈有别尊卑,不紊乎声音之美兹,订竹联而书。呼唤自愧不才,所书之谱各存流传。吾等众后裔当克绍箕裘慎终追远,人人同怗祖德瑞启三多,户户祥颁五福富贵,世世加添,代代蝉联,房房鹊起书香。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族谱永存吾族,世传有绪,余万蒙以陈于思止语,希后贤再续之,余为此而额首称庆,谨序志矣。 为续修太平长巷莫氏宗谱所题 其一: 老少一堂会宗亲,己见徐抒情至真。 追本溯源知远祖,分条析缕识贤昆。 根深叶茂绵先绪,子孝孙贤报德恩。 世遇清和修族谱,千秋泽惠有宏文。 其二: 莫郡巨鹿数千年,氏族宗亲脉相连。 先君世泽继裕后,祖辈公的迪光前。 行派永延瓜瓞旺,善积方能福禄绵。 世代香灯耀灿烂,家声丕振谱新篇。 新续行派六十周而复始 兴贤广书香,小少凌云翔。 大铭振京华,平凡巨鹿章。 祖学之启智,宗业芝毓扬。 文星耀光辉,武令国家祥。 丹桂芬芳远,梅兰庸负常。 英才召宪副,俊杰兆蕃昌。 中华莫氏通谱序 中华莫氏通谱经族人共同努力,今庆成功矣!这是我莫族在新世纪中,祖国迈向繁荣昌盛时期所进行的一件前无古着的大事。也是中华姓氏文化的一大壮举。若干世纪以来,全国各地莫氏曾经修纂过灿若星辰的谱牒,形成中华莫氏特有的氏族文化。但数量虽多,若经考究其内容和范围都较狭小,这是时局性所形成的的,非时人之过也。新时代的中华莫氏通谱合全国乃至世界的莫氏而通谱之。它纵贯古今,囊括四海,规模宏远矣!整个通谱分卷首、渊源、人物、文献、世系、附录六大部分。其世系卷,适应当今世运更新,全球联网的态势,使全国枝繁叶茂的各支系概况基本上得到反映便于海内外莫氏追根溯源寻踪问祖,叙其绍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汇入中华民族大洪流而奋勇前进。人物卷则展现历代莫氏的皇侯公卿将相、节烈忠义、文雅高风之士,为国家为人类所成就的卓荦luo不凡的业绩。文献卷中既显现了我族人的光华夺目文采风流,又搜集了历代贤达伟人为族人写的珍贵华章,对我族人的才略和丰功给予认同和赞美。通谱的这些内涵显现出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既可楷模百世,使族人感到自豪又可激勉后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修纂莫氏通谱的主旨所在。愿族人披览通谱之际,宁静致远,黾min勉同心,为弘扬我莫氏敬宗爱国、孝悌治家、忠诚正直、善友睦帮、贤贤贱不肖之美德,以祈我莫氏能更加载誉天下。 中华莫氏通谱这一伟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其能亨利完成,除族人同心协力,共襄此举外,应归功众编委代表们。他们驰南奔北,遍访宗亲,广览博采,静心编纂,呕尽心血,不计报酬。这种为全族之荣光,为姓氏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全族人永远钦佩。通谱乃我族继往开来之盛事,让我们上仰列宗,下对子孙施厚德以累仁流广。且只自愧于通谱无贡献,自知人微言轻,才疏学浅,辞不达意,仅表微忱,以此感言为序。诗曰: 其一: 脉散源分历几期,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优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宵。 其二: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唐虞烟波无旧迹,巨鹿兰菊有遗风。 到广西临贺故城参审中华莫氏通谱荐序于莫氏宗祠编委会 迢迢千里会宗亲,己见徐抒情至真。 追本溯源知远祖,分条析缕识贤昆。 根深叶茂绵先绪,子孝孙贤报德恩。 世遇清和修族谱,千秋泽惠有宏文。 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新联村太平寨莫广柏草于寒舍 莫氏起源大略 当思万物本呼源,人本呼祖,而祖之所,自出必有姓氏之所系,上溯之唐虞三代有分茅胙zuo土因其所之地以为姓者,故莫姓之源由于上古皇帝之孙高阳氏姬姓也,至周武皇克商大封同姓,遂封文王第十八子于郑zheng州(即今巨鹿郡),其后子孙以地为姓,迨至周室东迁,豪强兼并,郑州虽失其地,而郑姓仍衍其蕃,后人因郑字与鄚mao字相似而误认为鄚,鄚字去其邑以为莫载在康熙字典可考也。 元始祖乃皇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轩辕,始居有熊国,迁居逐鹿之山,今河北省涿州是也,妃西陵氏生少昊生颛zhuan琐suo,都河溯今河北省是也,颛琐生帝喾,高华氏姓姬名乔,妃生后稷ji,稷母羗娠艰于嗣,出游郊野,祷于郊社,见大人之迹ji而履之,忽而有孕,生稷帝以为不详,弃之隘巷,牛马不踏,又弃之林间,樵者见麋鹿乳之,抱回告帝,再弃之河上寒冰,见群鸦翼覆之,三弃如故,帝异yi其事牧养之,取名曰弃,及长好种麻菽shu,善农耕为民取法,帝尭yao举为农师,天下获享其利,至舜特封号稷,为姬周始祖也,迨至武王克商至宣王生幽王,荒淫失政,褒姒废申后,逐太子申后不平召大戍攻之为戍所灭,京都大乱,太子平王迁都洛邑,付至赦王东周君惠王少子吕不辜师师灭亡,以上姬周共八百七十年,宣王次子名振洁,即幽王之弟,遇京大乱,周室倾危。见嫡侄平王迁东周洁jie亦避乱于隶li者(即今河北)巨鹿郡鄚州之地,而赐姓莫,莫氏由此而始焉。 逮付莫芷用公奉旨诰封北隶省礼部员之职,历付之后,分迁福建省有迁广东省开建县金缕村,有迁封川县文德乡(白鸿行志)付至太祖讳让仁公,妣bi梁氏生三子后豕shi及俦chou锁,桉群,继实(即宣卿公)父早年弃世,家业清淡,母子无依,携三子同往金缕村继父莫乃芝抚养,继父好施,送二兄求学,公年幼随兄往学堂于两兄之侧,公富性聪敏闻言即悟,至七岁时勤学不怠,手不释卷,过目了然明白,幼时神童之誉及长偕二兄从学于梁明甫先生受业教训不数年,文思大进吐锦心绣口之文,咏戞jia玉敲金之句,恰遇试期,青钱中选,有司举荐,连科及第,选定片甲高中状元,官赐内阁中书大学士之职。请旨回乡省母谒ye墓,归至家中不知墓所,问母方知葬在封川县文德乡河儿口大庶岗,偕母同往祭扫,又追祭祖父于广宁十排山茅坃xun分水凹砌石竖碑以旌之,并卜居于文德渔涝蕨村,筑书院于麒麟山下,方还京复旨,面奏情由,皇帝大悦。后以母年老具表陈情,奏为乞授卑职,以就养省亲,得赐浙江台州别驾之职,后回乡迎接母亲。讵ju意官途蹇jian促于中道。葬于文德铜锣岗,封川刺史李帮昌表奏朝廷,敕chi赐谥shi孝肃状元,赐其乡曰民德乡以彰孝德,并立乡贤祠以奉祀蠲juan其赋税,以充蒸尝chang之需。公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八月十七日诞辰。公自幼聪明,执笔成文,十二岁举茂才,十八岁于唐大宗五年岁次辛未天开文运开科取士,连捷状元及第,岭南大魁自公始,因而志文。 宗支赋 堂堂先祖,济济后人,起源出自鄚州,支派分迁各地,始而辅廷太祖,卜居胜地广宁,继则让仁先宗乃籍渔涝文德,果是渔涝翻滚,时腾学海之兰,文德昭彰,世付书香之地,且看文星灿烂,诞世宣卿,更喜天性聪明,生成片玉,椎年过目成诵,读尽九州岛之赋,幼年开口成诵,吟就七岁之诗,遐还人称骐骥,乡邻誉美神童,五车学实,妙龄选中青钱,八斗才高少岁荣登紫阁,喜科甲连捷鳌头独占,看青云之直上,月桂高枝姓字永留史册,德涤长荫儿孙,文星代添代绵,瓜瓞选居褚迭庆螽zhong斯。 窃谓族大分居乃自然之定律,人稠宅移,实发展之常规从此花萼分载遍四境,棠棣di移植,值满五州择太平之胜地而居,喜见南昌北盛,伫zhu看东岐西山夺泰华峰峦之秀,高村大寨,永无水浸之愁,沃土大岗尽是富饶之地,粮丰物阜fu,素称百万之乡。少怀老安,时有兹歌之乐。所见寨密村稠,满日金楼公宇,林森园茂,四时鸟语花香,谭边水清花开玉井之莲,亭阁风飘垂丝金城之柳,登桥喜览万般春色,顺大路以上寨顶岭脊,欣赏太平对面朝天龙,一龙二胡各不同,谁人葬得真穴着,儿孙世代不愁穷之民谚流传至今数百年之久。更有丹凤戏蜘蛛,独獭双渔江渭水,胜景古迹数不胜数。故陆[lu]婣[yin](女+渊-氵)贵重,棰孔怀之谊,论理为先,建祠堂以祀先宗。 赞宗支 奕叶叠枝,世泒gu千秋万代,上下四方之宗,古往来今之宙,蓬勃萌茅者由呼本。浩瀚满逝者发绪源,故物所生之始而人之所出有始祖,田届大业创于祖宗,根基永固,守成裕于后裔神敨tou天地长春。忆我祖德巍峨贤声丕着,举笔成文,诗戏邻儿,性聪过目不忘,世誉神童,才高多斗阮文德,逊xun西村松秀岩山,知有大夫之号,兰芳隐谷预为王者之香,义士采cai蕨村之蕨,名美让仁。状元对大庭文魁,殿试宣卿官受台州职,进琼楼玉宇,爵封别驾,并bing策驷si马高车。且喜支流不息,源来河儿之以名称,孝肃碑留铜锣之岗,须知建创于广宁,积善储良,饵矶ji于渔涝,佐武钩璜远氏始祖,才既卫国辅廷,近代分派系出华夏金缕,迨今丁庶多添,房数频坛,飘竹叶于邻疆,三多瑞报。放梅花于各地,五福祥开,尔时生财有道,东成西就。灌园间无亦此実shi,而大平享幸福于长宏,喜兰孙之高盛爱社会之和平久远,庆桂子显荣而风调雨顺,俗化民兼如春树凌秋介胥尔之寿,萱草逢春解忘我之愁,家庭至乐,气艺莲枝,花萼楼中时将大被同眠埍juan篪chi声里,常听好弍er以共吟,更喜山川气泄xie,曾产美玉与昆kun堈gang,开莫罗顿搏鲲鹏于南渡,顾gu剖华峰,花开玉井之莲旋逝翰苑,声振全马之门,庐幽草洁憣纲聘贤之壁,大平道广堪跃苟氏之驹,世禄万锺,克ke铭文于厐pang庙,懿宗百厐克斌烂于睦渊或高阜大岗,植满宜男之草,秀惟永㡺遍㔹le梦熊之祥,莫屋不芷尽聍席上之珠,铜山未耗已铸天下之钱宪有矣生齿之繁,排编世祀以别尊卑,不紊乎声音之美兹,订竹书联而书,呼唤自愧不才,万蒙以陈于斯止语,余待后贤。 临贺故城之莫氏宗祠概况历史简述 1.临贺故城之莫氏宗祠坐落于贺州市贺街镇临贺故城河西街,始建于清干隆(1738)属古代建筑模式,造型别致画栋雕梁,前后两进,有正殿大厅,厢房纪念堂等,头门有晒地一块,门外有渔圹kuang半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后边有园地半亩方圆,种有果树黄皮,柑子等,是当年守祠人莫遗芬手植。 正殿供奉莫氏先祖,安放唐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塑像,宣卿公为今广东封开人,天赋神童,精通经史,年仅十七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皇都震惊,衣锦荣归,粤海载誉。从此岭南人文蔚起。宣卿公供职翰林,官至台州别驾,鞠躬尽瘁。其着颇丰《有莫宣卿诗集》、《全唐诗》、《粤海蔸选》、《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等,唐封川刺史白鸿儒为其诗集作序,称道:公自幼以至登第,所撰诗歌词赋皆操笔成文,不落行迹,如化工生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如在。 2.正殿首联为红底黑字长联写在墙上,此联是清朝拨贡龙克家撰书。他曾任知县,曾在临贺故城莫氏宗祠住过,他为官清廉,时称龙青天。清朝咸丰八年,乱党袭政攻临贺故城,龙克家率众守城,提出誓与城府共存亡口号,终因城破殉难,龙克家为保卫临贺故城献出宝贵生命。每当看到龙克家写在我们临贺故城莫氏宗祠正殿墙上苍劲有力的对联时,对他肃然起敬,龙克家先生永远活在我们三省族人和贺州人民心中! 正殿次联是清末翰林大学士,官任浙江忂州知府的刘宗标撰书。刘宗标儿时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当年在临贺故城莫氏宗祠(当时叫八圣庙)设蒙(经)馆的莫定翔(贺街大平寨人)廪生,怜其贫寒,免费让刘宗标进入八圣庙读书,并给予热心资助和辛勤教育,后刘宗标奋读成才当了大官。当得知莫定翔老师在莫氏宗祠逝世的讣fu告时,知府刘宗标从忂州赶回到莫氏宗祠大门一直跪到正殿,以报答莫定翔先生从小培育之恩,当即写下此联,以报答师恩,每当看到刘宗标题写的对联时,又仿佛看到刘宗标当年报答师恩,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 3.莫氏历代名人画像,现正挂正殿左右墙上,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莫敖(公元前263-公元前203)曾任左徙大夫。唐朝莫休符(753-813)曾任融州刺史。宋朝莫冲(1047-1107)曾任大夫巡抚。宋朝莫汲(1109-1175)曾任知府。宋朝莫蒙(1013-1081)曾任工部尚书。明末清初莫世㻉(1893-1929)曾任两广都督。清朝莫友芝(1811-1871)著名书法家。中华民国莫应裕(1906-1937)曾任国民党副军长抗日阵亡。中华人民共和国莫乃群(1911-1990)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和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莫文骅(1910-2000)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和政委。 4.清代干隆年间莫氏宗祠当年的木刻神牌位一座现摆放在正殿左边厢房内,虽破损严重,但清代精湛技艺仍清晰可见,木刻神牌位的上方刻着双凤朝阳,左右两柱(每柱刻成一条龙)组成双龙戏珠。 5.唐代木刻(浮雕)吉祥图案艺术品一件,现摆放在正殿左厢房内,它的题目是兰熏桂馥,这个成语意为德泽流芳,子孙昌盛。这件题为兰熏桂馥的木刻艺术品,采用全浮雕技术,上面刻有四个人物表示四代同堂,又刻有从天而降的蝙蝠表示“添福”,还刻有一个人手执莲叶表示莲生贵子,还刻有一个小孩手执一串鞭炮正在燃烧,炮烟正熏着旁边的兰花和玉桂树,这些木刻图案便组成这块木刻主题兰熏桂馥四代同堂子孙兴。 6.莫文骅将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各时期的珍贵照片共七张,现挂在正殿右厢房墙上。第一张是1936年莫文骅在延安红军大学与罗瑞卿、朱德、张爱萍、林彪、罗荣桓、苏振华的合影,第二张是1952年莫文骅与邓小平、贺龙、朱德在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上的合影。第三张是1956年莫文骅与周恩来观看演出。第五张是中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任令,令命莫文骅任第十四兵团政委,委任令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周恩来的亲笔签字。第六张是1999年莫文骅和江泽民在一起的合影。第七张是2000年胡锦涛为莫文骅遗体告别照片。 7.抗日英雄莫应裕(字火茂)1937年抗日阵亡。由国民党抗日总署发给家属的莫火茂将军半身旧照相片一张。现挂在左厢房墙上,半身相遗容下方有国民党抗日总署对抗日英雄的赞颂词,字体是标准繁体毛笔小楷,全文如下: 烈士莫火茂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在江苏省京沪线抗日阵亡,事属悲壮,情堪悼惜,仰瞻遗容,不禁肃然起敬,爰掇duo抚词,以颂扬之。词曰:大好儿郎,品质优良,清奇俊秀,磊落轩昂,操持可范,抱负非常,履行正义,赞美主张,决心御侮,矢志救亡,置身度外,效命疆场,为国殉难,功绩昭彰,精神不朽,青史留芳! 8.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知名人士鄚群旧相片一张。 9.天井壁画长廊,主题内容是:描绘状元莫宣卿为主的唐朝时期莫氏家族生活图景,所有人物穿唐装衣服。所画景物全属于唐代风貌,壁画全长38米。由十一幅组成。第一幅题为《勤耕图》,画的是莫宣卿小时候跟父亲拉着耕牛劳动的情景。第二幅为《勤学图》,画的是莫宣卿小时候劳动之余手拿课本在大树下认真听先生授课。第三幅题为《乐武图》,画的是有一男孩习武表示唐朝的莫氏家族中都有尚武遗风,寓意文武双全。第四幅题为《吟诗赋对图》,画的是有两个人读着李白的伟大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这两句诗意是说今天的人不见古时候的月亮,但是今天的月亮也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也就是说:今天的人和古代的人以及全世界的人都是同一个月亮,同一个太阳,同一片蓝天,都应和平共处共建和谐世界。第五幅题为《莫宣卿上任图》,画的是莫宣卿骑着马直奔台州,因为考中状元后,皇帝御赐他官任台州别驾,所以他骑着马赶路上任。第六幅题为《琴棋书画图》,画的是身穿唐装的莫氏家族善于琴棋书画。第七幅题为《探亲访友图》,画着莫宣卿考中状元后回到家乡,首先拜见启蒙老师的情景。第八幅题为《祭祖图》,画着状元莫宣卿等祭拜祖宗,以铭记先辈养育之恩。第九幅题为《平安富贵图/福禄寿图》这是莫族以及中华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 10.龙凤呈祥石雕,高1.98米,重2000公斤,现露天摆放在莫氏宗祠大门前地坪上。龙凤石雕简介:龙凤石雕造型独特,巧夺天工,露天摆放,寓意吉龙朝天子,翔凤托洪福,石雕以象征皇帝的龙和代表百鸟的凤,奋发向上地烘托着清朝康熙皇帝所写的亲笔“福”字,福字上面还有一方印章,内文是“康熙御笔之宝”,康熙皇帝所写的这个“福”字用墨苍劲有力,行笔龙飞凤舞。福字是左右结构组成的汉子,字体是行书,右边结构的上部像“多”字,下部像“田”字,整个右半部又像“寿”字,左半部像“子”字,又像“才”字,所以拆开来看康熙皇帝所写的这个行书“福”字就包含有五种吉祥含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因为它的吉祥含义之多,天下第一,所以,历史上称这个福字为“天下第一福”。 石雕设计者独具匠心,以龙凤烘托着康熙皇帝的福字,使石雕图文并茂,吉祥洋溢,鲜明地突出了石雕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望——龙凤呈祥喜迎天下第一福,龙凤代表男与女,也代表国与家,也代表天与地,它寓意着男女平等,男女接福天地呈祥,国家安泰,世界和谐。龙凤石雕不但是本祠之宝也是中华民族之宝。只要你用手触摸到天下第一福,包括后面如苍松古藤的“寿”字(唐朝女皇所书),你就会福寿康宁。福寿二字不采用浮雕,均采用平雕,表示你触摸到以后就平平安安,平安就是福。 摸福字时,人望福字一丈(寓意一生幸福)面对福行五步(寓意五福临门)讲解员每念一句吉祥语,摸福人就走一步,走完五步就刚摸到福字。五步吉祥语是:一步走正路,二步展鸿图,三步行好运,四步创财富,五步添寿又添福。 摸完福字后,继续走,再摸龙凤石雕后面的寿字,你就108岁以上,古人说:谁摸了武则天女皇的寿字以后就要省吃俭用,多留点养老钱,不要到101岁就吃完所有存款,否则还有7年或更长时间吃什么? 11.状元莫宣卿汉白玉雕像高1.68米,重1600公斤,现摆放在莫氏宗祠大门口内右边状元厢房,状元石雕巨像两旁石刻配联是:上联,文星传世代;下联,状首耀春秋。 12.状元雕像后墙天然石刻字碑坊长680厘米,宽68厘米,内容是莫族之家训——莫宣卿考中状元那篇文章。 13.状元厢房屋椽chuan下的壁画长廊,共13个图案,这13个图案属于中华古代吉祥语图案,历代不准写出题目,以图案表示从南到北,这13个图案它们的吉祥含义分别是: 画只蝙蝠站在铜钱眼上表示福到眼前,接着是梅兰竹菊,画个莲子表示莲生贵子,画个摇心钟表示心想事成,画个火轮表示财源滚滚,画个花瓶表示平平安安,画个盒子表示和和美美,画艘帆船表示一帆风顺,画个如意表示百吉如意,画条鲤鱼表示年年有余,画个中国结表示长长久久,画只蜜蜂表示甜甜蜜蜜画个桃子表示长寿吉祥,画只飞蝠表示福从天降,接着是琴棋书画,还有南北墙正顶端两个圆形篆书是五福的内容:福禄寿禧财。 14.莫宣卿少年立志苦学自勉诗,木刻艺术品,挂在莫氏宗祠大门前状元厢房墙上,诗的全文如下: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少年立志早登科,世上文章奈我何。 赋读五经犹恨少,诗吟万卷未觉多。 江湖海河为池砚,出水高山作墨磨。 愿借青云作白纸,将来写尽太平歌。 15.刻有“状元纪念堂”五个大字的天然红润巨石高1.5米,重1300公斤,现摆放宗祠门楼前露天地坪上。 16.五子登科,民族团结。宗祠门楼前有五级天然青石台阶,表示五福临门,门楼地坪面用红色鹅卵石镶成。 17.莫氏宗祠维修(序)碑文如下: 尝思本源出鄚州,文昭系为始祖,远之始祖建巷,甫廷墓陵葬于广宁。继则让仁太祖,定居广东封川文德。迹发江南创宏基而勿替,祥呈巨鹿,恒骏业之绵延,凡岭南之世系,追立宣卿公为始祖。念先人之德泽,福后裔之荣昌,步月登云,声振宗华兴巨鹿,文韬武略,名标赤县誉江南,贻谋燕翼,后人之盛,似瓜瓞之绵绵,族大分居,乃自然之定律,人稠宅移,实发展之常规,支派繁衍,迁居各地,设祠纪念,为享祀祖宗之所。贺街宗祠创建于清初,地当故城名区,历史悠久,创建于前贤,守奉于后秀。奈因世道沧桑,龛kan堂毁坏蛛网尘封,风雨飘零,祠景失修,合族人等,目睹惊叹,何以对前人创建之初心,念思大雅之风流,保存古迹,我莫氏之宗亲,发扬历史之光辉,建设文明,首当倡议,诚心竭力,宏开驼橐tuo,大解腰囊,共襄美举,工程告竣功归大众,报功重德,敬仰先贤上则以慰先灵,下则以启后人,枝繁叶茂,同日月之长明,祖德绵延与山河之永固,华表堂煌,耀银河之素月,花红柳绿,依然色泽光辉,长耀故城之异彩也。刻碑铭记,俾后人纪念不忘云耳。谨序。 1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黑底金字,材料为花岗岩,现镶在临贺故城莫氏宗祠门楼左墙上,规格是9060厘米,全文如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贺故城之莫氏宗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6年9月30日立。 莫族文化与家风 二十多年来,莫氏之后裔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历来注重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从夏商到秦汉,从两晋到汉、南北朝,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莫氏中的名人多出现在中原一带,直至唐代大中五年,广东封开县出了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湘粤桂三省区的莫族后裔,凡岭南之世系,均追立莫宣卿为始祖,宣卿墓陵葬于广东封开县渔涝镇铜锣岗,墓之牌坊为始祖莫宣卿墓中国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开赋神童,精通经史,年仅十七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皇都震惊,衣锦荣归,岭南载誉,从此人文蔚起。宣卿公供职翰林,官至台州别驾,鞠躬尽瘁,其着颇丰。宣卿公开岭南甲第先河,公之志,许济世振邦之伟愿,公之德行,如珪如璋,公之诗文,如金如玉,公仰不愧于天,俯不蜀于人。生固亦如时,逝亦流芳百世,扬故土之美,表桑梓之杰,一千多年来一直激励后世为祖国效力,为华夏争光。 祠联篇 祖牌联: 溯受姓于鄚州木本水源远自文昭征祖德, 迨相攸于粤地瓜绵椒衍近从仲节着家声。 征读作zhi 龙克家撰书 门联:莫氏宗祠 鄚州受姓,巨鹿开基。 堂联: 溯本追源忆念文昭征祖德, 功书苦学传承仲节好家风。 巨鹿奠宏基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脉, 莫家兴伟业耕以勤读以善谱写春秋。 先德犹存瞻堂上磬阙如闻五百年前遥溯鄚州世系, 明烟共展喜阶下官裳相接十八里内同敦瑞岭宗盟。 以上三联为刘宗标撰联 正殿前石柱长联: 宗功显赫后裔绵长冀汝辈奋读书造就良才勋业盖世昭祖德; 祠宇维新香烟永祀愿儿孙勤攀科取精图宏名垂赤县振家声。 宗支衍万代承前启后古今依然同个祖, 祠堂如一树追根溯源远近都是自家人。 状元纪念堂门联(宗祠大门外建筑为唐朝状元公莫宣卿纪念堂) 保祖国文化遗产, 护中华精神家园。 文献篇 莫贤荣(1931.5.11——2007.2.4)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学校炮兵科毕业1953年7月129师第四野战军下辖0165炮兵教导团付职,1957年复员返乡后劝诫族人子孙处世交际为善读书……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大小行事执快心东平云为善最乐, 古今礼义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 为修太平长巷莫氏宗谱行派所题 莫广柏撰 支分岭南宅卜太平六十世谱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缔造一番基础, 姓赐巨鹿声传华夏〇一页庭训依旧须辨别左昭右穆发明万代渊源。 祖辈置留传奇砚,无痕有缘妙处多。 沿框封面雕八卦,滴水砚田起微波。 配以精巧紫檩盒,犹如装了碧玉珂。 太祖当年存墨斗,儿孙随用不频磨。 家父书《忆从军》 一 平生惟村忠孝恕,胸怀广具才博兵。 二 大好儿郎应出乡,携笔从戎保国疆。 精忠报国传你辈,任从随地志刚强。 早晚勿忘吾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世继书香振中华,巨鹿裔孙炽而昌。 三 少壮戍边旷世艰,七年军旅铸新篇。 殷殷热血倾寒暑,耿耿忠心报地天。 廉江涛声抒壮志,雷州月影照幽燕。 抗美援朝犹如昨,往事如烟过眼前。 四 野战军旅整七年,沐雨经霜勇往前。 多彩人生迷恋我,一身豪气灌心田。 奔波劳碌春秋乐,克苦攻艰岁月甜。 寒舍偷闲寻雅趣,低吟浅唱赋诗篇。 五 五十余年弹指间,山高水远竞攀缘。 廉江浪迹凝心血,雷州军声动地天。 别梦他乡魂易走,相思异处手难牵。 无情岁月由他去,诗酒人生不老颜。 六 戎装跃马几经年,戈盾随身生死间; 赤胆忠心无我虑,峥嵘岁月忆绵绵。 七 封官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二〇一八年八月为侄女莫金梅荣升学院喜题 五伯父广柏撰贺 天高海阔任翱翔,莫停飞翔喜唱讴。 金牌学府再深造,梅顶学位愿初酬。 学理习技勤科研,院探精深刻苦修。 之后路途遥万里,勉敦更上一层楼。 初中毕业高中又毕业今朝荣升学院万仞书山勤奋进, 伯辈欢喜父母更欢喜翌日名成学士渊深学海苦攀登。 题慈父遗像: 广柏爪书 望:真身不见心惆怅。成仙去,何日还临降。 父:志愿从军教儿郎。忠孝爱,启裔远大扬。 遗:吾父德行子永思。勤俭善,亲和邻里谊。 像:虔诚威武慈颜祥。愿英灵,笑慰云兴上。 浣溪沙:悼严父故十年 笑貌慈容脑海边,依然梦里是昨天。 谁知转眼已十年,严父忠言犹在耳。 孩儿志气担在肩,耕耘向上果瓜甜。 怀念父亲 相别十载总牵魂,暗恨再难酬厚恩。 自幼百般传技艺,周时千度指迷津。 敦行淬范曲直辨,善导严教良劣分。 梦里随常音貌现,醒来不免泪淋淋。 行派对照篇 戊辰年十月二十八日联宗亲代表通过附录先代至今行派于后,更录及统一行派诗一首如下: 兰桂腾芳远 延绵德泽常 诒谋傅翼冀 俊杰兆蕃昌 分支各村寨附录如下: 北津寨开基祖莫渊公旧行派 重福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莫 莫 宪 元 月 广 英 圣 贤 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 武 兴 宏 达 朝 庭 荣 华 富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贵 美 金 玉 满 堂 昌 大洞开基祖莫恩公行派 1 2 3 4 5 6 7 8 9 10 莫 本 能 文 陈 言 日 飞 伯 盛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显 遣 兴 宏 达 家 学 传 全 世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泽 祘 水楼房莫恕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莫 本 法 庭 正 定 耀 玉 成 君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启 文 量 持 美 家 振 旭 以 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大洞四房屋赞卿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赞 愈 自 趈 朝 仲 上 士 定 矜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奇 怀 抱 负 伸 奠犬 发 奋 展 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伦 高田寨莫进公行派 1 2 3 4 5 6 7 8 9 10 莫 廷 莫 若 敢 亦 定 上 然 明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建 配 元 徽 盛 宗 枝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新村寨 1 2 3 4 5 6 7 8 9 10 云 秀 敬 佳 昌 宽 朝 自 有 如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谦 元 金 玉 永 传 家 世 德 积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荣 华 信都东冲寨 1 2 3 4 5 6 7 8 9 10 富 贵 高 可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廷 求 定 道 万 庆 魁 云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如 天 知 显 达 振 林洞寨 1 2 3 4 5 6 7 8 9 10 惠 世 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兴 廷 殿 子 继 大 香 光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马圹寨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 朝 圣 启 美 德 贤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秀 廷 道 成 富 乃 文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士 张 杨 高 升 䧂 祖 业 大 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显 书 香 继 世 从 修 善 兴 家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必 自 强 仁义东冲寨莫荣公行派 1 2 3 4 5 6 7 8 9 10 荣 道 子 积 法 廷 尚 英 自 奇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宗 如 显 世 继 书 香 光 祖 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永 传 忠 孝 绍 家 声 龙岩寨莫湖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莫 文 子 日 宗 余 祈 常 上 佐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大 非 善 积 启 香 深 诃 厚 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其 昌 华 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铺门贵伍公行派六十代周而复始: 贵谷仕汝必,惟莫定尚隆。 如若课异䜇,自克广大宏。 官(守/振)中华远,宗思万世崇。 仰承先泽厚,孝友庆同封。 礼义传邦盛,信宝复达通。 光明亮显耀,道德文武聪。 东村寨 茂兴远耀亮能其,奕世才华绍祖基。 英姿宪卓奠犬先德,兰桂滕芳振家宜。 龙门寨 仁义太平寨开基祖莫相公上三代祖讳 (奇/其)甫 文信 文祯 石宗 姚:陶氏 刘氏 陈氏 植氏 旧行派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 顕xian 逹da 有 作 殊 胜 世 仁 如 续新行派六十字周而复始: 兴贤广书香,小少凌云翔。 大铭振京华,平凡巨鹿章。 祖学之启智,宗业芝毓扬。 文星耀光辉,武令国家祥。 丹桂芬芳远,梅兰庸负常。 英才召宪副,俊杰兆蕃昌。 龙辰年十月二十八日联宗亲代表通过新续行派六十字周而复始 封阳莫氏各行派 巨鹿壹脉永繁昌 先祖篇(族谱树) 远始祖建苍入粤——辅廷——让义、让仁——俦公、群公、实公(暨宣卿公),岭南一世始祖莫宣卿。 族谱树已经在zupu.cn网站整理。 由岭南迁之广西贺州仁义新联太平长巷之开基莫相公上三代太祖名讳其甫或者是奇甫无从可考也。 族谱树在zupu.cn网站呈现。 碑文篇 公元故耆寿顕考讳兴悌莫公老大人之墓,吾父讳兴悌莫公老大人乃祖辈莫公如受之次子也,德配孺人陈氏长兄兴孝原命生于一九一四申寅年十二月十六日,其生平为人品德贤良修行积善创家立业栉风沐雨勤耕勤种不畏艰辛,对邻里上和下睦治家有道教育有方,今值盛世儿孙为报父亲深恩大德由愿葬多年之久,现重修此山吉地之阳坐癸向丁兼丑未吉度分金让灵魂有安庇荫后人蠡斯蛰蛰,人文蔚起发福发祥世代永昌,立碑刻石以使后人慎终追远云耳。 碑联:长发其祥,山运气盛结壁穴,水聚地杰纳真龙。 公元二〇一三癸巳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吉立 祀男贤金媳妇陈氏孙广林孙媳妇农氏曾孙健书康书承祀 碑联:长发其祥,三元气盛结壁穴,九运明阳有真龙 公元故耆寿顕考讳莫门陈氏老孺人之墓,吾母讳莫门陈氏老孺人乃莫公父兴悌之妻也,原命生于1913癸丑岁八月15日,其生平为人品德贤良修行积善创家立业栉风沐雨勤耕苦种不畏艰辛,对邻待里上和下睦治家有道教育有方,今值盛世儿孙为报母之深恩大德由愿葬开荒冲山,今卜迁水芝顶山吉地之阳坐丑向未兼艮坤吉度分金让灵魂有安庇荫后人蠡斯蛰蛰,人文蔚起发福发祥世代永昌,立碑刻石以使后人慎终追远云耳。 公元二〇一三癸巳年七月初四日丑时吉立 祀男贤金媳妇陈氏孙广林孙媳妇农氏曾孙健书康书承祀 共和故母亲莫门李氏老孺人墓 忆吾母亲乃吾父贤荣公之原配染病而故,享寿五十三,养育四男二女,使吾兄妹得成行,母尝尽人间艰苦因此遭疾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吾母盛德高风,首推博爱,睦里和邻一皆覆载,夫唱妇随则效不违,恺恻慈祥感动嫡江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浩净之风传遍梓里中间万万皆伤心史,然天下不遗老儿辈念慈在兹尊父意愿倾地一角名西圹安葬母骸以慰先灵,念母开基立业之维艰,儿辈应奋志前程继往开来,祖鞭猛着祈望吾母九泉佑之,母之诞辰合载在碑使后人追念不忘矣。 生于1933癸酉年3月29日申时 故于1982壬戌年正月19日巳时 不孝哀子广柏抹泪撰书 祀男广松/柏/楠/榕媳妇曾/李氏祀孙展/枝/桂书同祀 忆吾祖父乃仁祯公之孙如受公之长子胞弟兴悌公生于辛亥年八月廿七日申时,故于甲子年三月初一戌时,公在阳世娶妻刘氏乃煌滨寨刘公贤怀之姐,公守祖训,克勤克俭,持家有方,送子参军抗美援朝,抚育后代茁壮成长,祖父之美德,吾辈众后裔承继发扬克绍箕裘慎终追远,今尽承欢之义报择惠之恩德固安置先灵葬于竹冲岐,辛乙兼戌辰吉针,虽无牛眠之象,但显气聚风藏峦毓秀爰,集众兄弟筑台勒碑氓昂屹立仰其瑞启三多祥颁五福,富贵房房鹊起,书香代代蝉联,祖父有灵定当欣慰耳。 祀孙广柏敬志 公元故耆寿顕考讳兴孝莫公老大人之墓 碑联:祖德长绍,启后承前绵祖德,慎终追远继先贤 祀男贤华/荣媳妇罗/李氏孙广松/柏/楠/榕/佳孙媳妇曾///李/黄氏曾孙展/圣/炳/枝/桂书仝永祀 莫门曾氏一位孺人之墓主 忆吾妻乃白花寨曾公广辉之长女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故于知命之年加一淑婚罗君忠佃病故后改嫁吾得成家矣,十五年患难夫妻何其中道崩颓撒手人寰成永诀,八九岁可怜儿女岂意髫龄失恃伤心,此世恨长流疾卒前抱儿语重心长无限关怀万端遗嘱励儿志恩爱又慈祥,未能白发,阴阳相隔,一堆黄土慰孤伶爱卿夫复何言,安息吧,干巽兼亥巳吉针阳愚夫莫广松命弟广柏代笔志 祀男罗孝祺媳妇谢氏莫展书孙罗仕超祀女罗春英莫珍萍螟蛉女莫桂萍仝永祀 公元二〇一七年八月初四日丑时吉立 碑联:钟灵毓秀,龙圹恒古今,吉地永蕃昌 公元故頣寿父亲讳贤荣莫公老大人之墓 忆父英年志愿参军保家卫国功不朽 故前中年丧偶孝祖抚儿女痛失良模 父志长存振家声启后志远永绍箕裘 亲恩未报后裔忠孝以慰先灵感垂德 父亲生于辛未1931年5月11日巳时故于丁亥2007年2月初4日子时,父亲在阳世娶妻李氏乃福安村李公如芬之女,父亲乃如受公之孙兴孝公之长子胞弟贤华兄弟,和睦众人敬仰抚育后代茁壮成长教诲吾辈忠诚为党,父之美德承继发扬,慎终追远以报恩德,刻碑以志远念不忘耳 不孝二儿广柏抹泪撰书 吉针 碑联 父志长存,贤绵恩德荫裔远,荣耀家国传世长 祀男广榕广楠广柏广松媳妇曾/李氏孙展/枝/桂书仝永祀 碑联:大局凝瑞气,癸水兆丁财。山川贡瑞亥巳兼壬丙吉针 公元故尊祖母莫门刘氏一位老孺人之墓 尊祖母十一月廿一日诞辰乃祖父兴孝翁之婌配娘舅刘贤怀往旺滨寨。亥山丙向葬先人,感恩感德忆祖亲,嗟呼追随祖贤德美,处事和平里睦邻教子育孙兴家业,燕冀贻谋显人文,铭刻石碑功不朽,后人永念祖母恩。 祀孙广柏敬志 祀男贤荣/华媳妇李/罗氏祀孙广松/柏/楠/榕/佳孙媳妇曾/李/黄氏曾孙圣/展/炳/枝/桂书 大桂山竹英扫地达隆翁碑序 当思物本呼天,人本呼祖,而木本水源,固人所当念,宗功祖德,亦人之所不忘,伏维我祖翁讳达隆迹发岭南,创鸿基而勿替,祥呈巨鹿,启骏业而绵延翁乃太平开基祖莫相翁之孙顕雄翁之子迄今有十五代余,目前裔孙众多,如蠡斯蛰蛰,似瓜瓞之绵绵,支派繁衍,遂分居各寨,家声丕振,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广置祀曲,遍设书田富颇着乡中此皆翁之德泽积厚,安能有如此之盛兴。翁之墓得福地竹英诒谋燕翼,牛眠吉地,鬛lie崇封,后面贵人叠起,耸song翠层峦,左边森逢河水滔滔,右边并进丁财龟蛇相汇,前面郎伞顶作玉印长发其祥,昌其奕也,西峦石山为笔架文峰奕山峰feng秀蔚迟人文。翁之墓曾经民国时期一度修理,但年湮yan代远,加之风雨霜雪相侵至茔ying墓颓坏,裔孙们每年祭扫目睹心伤,今乃合族昌议,大开窀zhun穸xi,重整夜基使墓茔焕然一新才能安先灵于公元年月日时集资兴工,现值告竣勒石竖碑祈望合族昆裔念先人之开基立业维艰应奋志前程,祖鞭猛着佳城坐子午兼癸丁吉针十月初五乃翁之诞辰合载于碑使后人追念不忘云:爰而铭曰:休哉厥德,申锡无疆,衣冠爼豆,倍永声香 碑联:大龙恒聚秀,贵脉永蕃昌。 大贵龙聚秀,竹英永蕃昌,地灵人杰。 维:余妻李氏系福安村李公如芬爱女,原命生于癸酉年三月廿九日申时故于壬戌年正月十九日巳时,贤室少娴内则长更端荘年十九嫁相余鸿案相荘鹿车共挽君居常敬戒无讳,笑言不苟,事翁姑以孝处妯娌待1亲族辈莫不谦恭有礼,故内外无闻言余甚爱之,尽爱其有温恭淑慎之德也,讵知苍灵妒贤,怎奈病魔缠身,遂使回天乏术,衔恨而殁。每念及此肝肠寸断,泪洒郊野,呜呼!生死固人之定数,此后孤雁西飞声断居阳从此永别,但天既斌卿以纯良之德,何促卿于天命之年命也如此,然楠柯同梦,未怗zhan报恩重谢愧人生亿苦你身尝尽赞贤室功德有育后代宗支四男二女,夫复何言,兹选一抔黄土安葬红颜于高丘永开黄花,谨将其生平概略以志不忘矣 阳愚夫莫贤荣敬志
浏览:159519
牟氏族谱
牟氏族谱
【寻根之语】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久郁心中的大结: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的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短暂的人生。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 『寻根问祖』不在于祈福祖先,而在于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牟"的读音都为"mù" 起源于周朝,是火神祝融之后。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所载,牟(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国为周时子国,相传为祝融之裔,春秋末灭国,其后以国为氏。 牟姓是发祥于今山东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姓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 安顺牟姓来历参考:据牟正香1999年书于筑的《平阳谱志》记载:由于世远年湮,谱志难以悉录,我支系以牟文鳌为一世祖而书之,文鳌祖为唐太宗都统大将军,镇守山西安府,生二世长子牟仲仟,次子牟仲贞,……十五世牟思文,思文祖曾赐进士,官封忠贞大夫。……思文祖生十六世长子牟德纯,曾任山东济南府五道岭驻丞之职,次子牟德富,继授五导领驿丞职,三子牟德才,安顺府举人。 盘县支《牟世家谱》记载:……吾鼻祖牟孝公,由唐授封侯于山东平昌县莱州府,后裔世荣公(妣王世)以举人而官,安顺落基业于城外。 【家训家书】 【家书可传世,皆因字字见真情,家训能留名,终是句句显挚诚】 【牟氏家规戒条】 (家规十二则)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和睦乡党, 保护祖茔,时修祭祀,建立祠宇,谨慎丧葬, 隆重师傅,勤读诗书,努力耕种,严肃闺门。 (戒条十二则) 戒忤逆,戒淫行,戒赌博,戒斗殴, 戒争讼,戒侵占,戒刻薄,戒奢华, 戒溺女,戒宰杀,戒偷窃,戒洋烟 字辈排序: 世承宗坚希,毓嘉应呈龄,元仁有尚清。续字辈:光临世锦,庆征实颖,作赋京畿,朝端焕炳。
浏览:1677
天水趙氏
天水赵氏起源 天水是华夏赵姓族人不可取代的郡望之地,赵氏“天水堂”以望立堂,蜚声海内外。但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在何处始终未见学者深研细究的只言片语,认真分析史料记载,结合考古实物佐证,我觉得天水赵氏肇始地望应该在甘肃西汉水流域。 赵公辅——天水赵氏始祖 对天水赵氏族源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林宝著《元和姓纂》中,《元和姓纂》称:“帝颛顼伯益,赢姓之后,益十三代孙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衰盾之后,分晋,为诸侯,都邯郸。王迁,为秦所灭,子代王嘉,嘉子公辅,主西戎,居陇西郡天水西县”。后来,宋代郑樵著《通志•氏族略》中也详细记述:“赵氏,赢姓,与秦同祖……秦并代,使嘉子公辅主西戎,世居天水。”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天水赵氏源自战国赵国代王赵嘉之后,秦灭赵后派其子赵公辅代西北地区行政长官,居天水郡。赵公辅到达少数民族聚居的西戎之地后推行怀亲政策,又把中原地区的文化技术传授给西戎人。赵公辅死后被西戎人尊称为“赵王”,其后人定居天水,很快繁衍成为人口众多的当地望族。 当然也有人认为由于秦人先祖很早就生活在西汉水流域,而秦赵同祖,因此,赵姓始祖造父被封的赵城应该也在西垂周边一带,赵姓族人可能与早期秦人同时生活在西汉水流域。在赵公辅之前,这里应该就有赵姓人口,天水赵氏的始祖不一定起于赵公辅。事实上,赵城在今山西霍州市洪洞县赵城镇西南已无可争议,而且春秋战国时期赵氏族人创立的辉煌业绩始终没有离开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尽管《史记•秦本纪》中记载赢秦驻守西垂的大骆一族政治上失势时曾经“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但这仅仅是他们寻求自我保护的权宜之计,很快其后裔非子因牧马有功而被周孝王赐爵封邑,扭转了部族的不利处境,秦人渡过艰难时期后不再需要赵人的“关照”,自然也会恢复为赢姓。在赵公辅到达天水西县之前,赵姓人口的活动范围仅涉及到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陕西等地,他们也就没有到西汉水流域“驻足”的可能性。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赵氏家谱有两部,均修撰于宋代。一部是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赵氏宗藩庆系录》(宋内府钞本,赵匡胤家族的皇家谱牒)。另一部就是《天水堂•赵氏族谱》,即汉营平侯赵充国一族的家谱,该家谱将西汉名将赵充国世系从汉到宋代六十七世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记载,是真正意义上天水赵氏最权威文字资料。根据此家谱记载,赵嘉的儿子赵公辅是赵充国的一世祖,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天水赵氏的始祖。天水赵氏之所以能名扬天下与西汉名将赵充国的贡献密不可分。首先他北击匈奴,两抚诸羌,功勋卓著,被誉为“中兴良将”和“救时贤相”,迎来家族的辉煌。其次,其后世代簪缨,宗族条分,裔布中华,还留有一部史料翔实的家族谱牒,确立了名扬华夏的“天水堂”的堂号。 再说,关于“天水”一名的最早来源,其实也与西汉水有关。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礼县永兴乡秦墓中曾先后出土过两件有 “天水家马鼎” 铭文的青铜器,表明秦国在此设有“家马”专主为国君养马。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据此结合这一带传承上千年的秦人民间祭祖的乞巧习俗考证认为,天水得名取于“天汉源头”或“汉水发源地”之意。秦先民最早居于西汉水上游,因而将晴天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光带称作“汉”或“云汉”,通指天上的银河,照应到地上便是源于嶓冢山,哺育了秦人、秦文化的西汉水。汉代以后“天水”一词才作为行政地域名称使用。西汉元鼎三年(前114)置天水郡,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为汉阳郡,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蟠冢山以北的地区,三国时魏仍改回天水郡。西县以及后来的始昌县、阳廉县皆属天水郡治下地。 用文字线索印证西县地望 既然赵公辅是天水赵氏的始祖,其又“世居天水西县”,只要弄清西县的具体位置天水赵氏肇始地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西县,秦时设立,历经两汉,晋时废。《史记•封禅书正义》和《括地志》中记载西县的具体位置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 “上邽”即今天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王国维《秦公敦跋》等皆言西县在天水西南一百二十里。九十里与一百二十里相差可能因不同时代里长之量差而成,但足以说明西县在天水西南无疑,而天水西南是西汉水流域不容置疑。可见,历史上的西县不管在上邽西南九十里还是一百二十里,计算下来应该就在西汉水上游的礼县永兴、祁山周围,也有可能在西汉水支流峁水河流域的红河、杨家寺一带。1919年,在礼县红河王家东台出土的青铜器秦公簋上有“西元器”的铭文。1970年在这里还出土了有“西工造”铭文的“右库工师”戈。1995年,在礼县乔川出土了一枚铸刻“西”字的秦国早期青铜贝币。1997年,在礼县石桥出土了1件阴刻“西祠器”铭文的青铜豆祭器,而这些清楚标明 “西”地的出土文物无一例外都在西汉水流域。 《后汉书•郡国志》云:“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嶓冢山即今天水西南的齐寿山,西汉水发源于齐寿山的西麓,从今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的小峡谷流入礼县东境的宽阔川原。《汉志》中也有“西县有盐官”的记载,盐官在西汉水上游,距离秦西陲陵园所在地大堡子山四十华里,因历史上出产“味于海盐同”(郦道元《水经注》)的井盐,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秦政府设置的盐业管理机构,汉承秦制,在此设置盐官,遂有盐官之称,除汉末到晋隋期间此地用卤城之名外,盐官之名沿用至今。据史书记载,盐官的井盐“水与岸齐,味甘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是早期秦人选择西汉水流域繁衍生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汉代之前,有史记载的天水赵氏名人其籍贯大多数都在西,直到唐代以后才扩延到今天水一带。如我国历史上声名远播的赵壹、赵文表、赵芬、赵煚、赵堤等都是西县人,他们应该是坚守故地的赵氏族人。 天水赵氏先祖的墓地寻踪 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赵王迁(幽缪王)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他在房陵郁郁寡欢,数年后病逝并“安息”于此。而代王嘉肩负守护秦人祖地的使命跟随儿子赵公辅赴西垂后“颐养天年”,最终亦“长眠”于西汉水两岸的青山流水之间。那么,赵嘉父子的墓地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秦西垂陵园后,又在与大堡子山隔西汉水相望的礼县永兴乡赵坪村圆顶山也发掘了一处贵族墓地,共清理出墓葬3座、车马坑1座。圆顶山墓地注定与大堡子秦公大墓是两片性质不同的茔域,如果属于秦族,必然会“寿终正寝”于大堡子秦公陵园,陪伴和护佑其先祖的灵魂,不会另择它地“避而远之”。而且圆顶山墓地墓葬规格非常高,考古出土了鼎、簋、壶、盘、匜、扁壶以及四轮方盒等铸造精美、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还有大量陶器、玉石器、骨贝器、车马器、兵器及漆器残片等。此等规格的墓葬似乎只有与当年跟随儿子到此的赵嘉身份相匹配。另外奇怪的是在圆顶上贵族墓中发掘出土了一件四轮车形器,它与1989年山西闻喜晋墓所出土的刖人守囿六轮挽车形制和附饰动物风格相近,这让许多学者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用赵国的文化元素考虑此器物存在晋文化成分的原因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赵国诞生于魏赵韩三家分晋,赵国文化与晋国文化具有相承性,因此,在圆顶山贵族墓中发现此类青铜礼器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些人说,秦赵是同祖不同宗的异性兄弟,在秦地发现带有赵国文化印迹的青铜礼器,也许与文化交流有关,但是秦西垂陵园虽然被盗掘后,大量的珍贵文物遗失严重,可已面世的文物当中,还未发现带有晋、赵文化特征的器物。但这足以说明,被埋在圆顶山墓里的青铜礼器本身就是赵国的遗物,是赵人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一种追述和记忆,也就是说圆顶山贵族墓极有可能与初到天水的赵氏一族有关。 西汉水曾经有嘉陵江之称,至于为何以“嘉陵”命名这条河,也有可能与赵嘉葬于西汉水流域有关。汉魏以前本无嘉陵江一词。《水经•漾水注》中才出现西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的记述。《元和郡县图志》也有“西汉水,一名嘉陵江”的记载。《通典•州郡四》中也云:“嶓冢山,西汉水所出,今经嘉陵曰嘉陵江”。可见,由于西汉水流经“嘉陵”才有嘉陵江的名称。据考证,嘉陵道为西汉建置,东汉即废,所辖大致为今礼县、西和的中南部地区,其中心区域应在大堡子山附近。“陵”通常指古代君主王公的大墓,在当地肯定有一座或一片规格很高的古墓葬,也许赵嘉以宗主的身份主持秦先祖陵墓的祭祀,后世称此陵区为“嘉陵”,或者直接将当过六年“国君”的赵嘉的墓地就称之为“嘉陵”。从秦人在大堡子山修建西垂陵园到赵嘉赴此守陵祭祖时间已过去了五百余年,虽说西汉水流域是秦人在西方建帮立业的桑梓之地,但秦人在西垂留下的更多是与戎人的战事,也许人们对此地埋葬秦人先祖已经淡忘,但对有恩于当地百姓的赵氏一族无疑充满感激之情,在当地一些山川河流的取名上带上明显的感恩和缅怀色彩。 由于秦赵同祖,秦人一统六国后安排赵嘉一族人看守祖地可谓“一石二鸟”,既让其入驻祖地,护卫故都和陵园,主持定期该地秦赵共同远祖的祭祀仪式,赵氏族人不会掺杂任何虚假。同时,秦军已于赵王迁七年(前229)攻入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迁献城投降。但赵嘉率领部分宗室大臣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王,致使代王嘉六年(前222)秦军再次攻取代俘虏嘉,赵国最终灭亡。赵国被秦灭两次,自然耗费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赵嘉的行为按理来说应该受到秦国的重罚,可秦对赵嘉一族优待有加,赵氏族人会感激回报,兢兢业业地履行使命。这一安排既表明了秦人对祖邑、祖茔的重视,也体现了秦人的良苦用心。 天水赵氏“东进”发展 通过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天水赵氏的肇始之地肯定在西汉水流域,但天水赵氏的发展轨迹却与在这里起家的早期秦人一样经历了从西汉水流域向渭河流域的发展过程,这与我国远古文明从甘青宁向中原“东进”的运动路线有一致性。也就是说汉代以前的天水赵氏主要分布于西汉水流域,之后,天水赵氏才慢慢“发展”到今天水一带。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至于天水赵氏“东进”的原因,我认为与西北政治形势大局的变化,自然、人文条件的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是天水赵氏祖地所在地的西县在魏晋以后撤销。这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一出祁山失利后“拔千余户于汉中”有很大关系。可以想象,当年的西县城,赵姓子民占绝大多数,一下子迁千余户人“一走了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毁灭性。据一些地方史志文献记载,,这一族被迁走的赵姓人口繁衍生活在今天的南郑县。这起事件直接导致居住在西的一族赵人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代之以赵充国家族。其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后,一些大家族的活动中心注定也会跟着“东移”,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在情理之中。 天水赵氏东进到天水后,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更接近于当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有利因素为家族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到明、清期间,这一族以天水为活动核心的赵氏后人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如建造“赵氏天水堂”祠堂,制定完备的宗族祭祖程式,包括祠规十六条、戒条四条、家规二十条、家训十条、家约十二条,制订了详细的祠堂祭祖文、祭祀仪注,规定了辈序字号以及合修族谱等内容。这些堪称我国姓氏文化的“辞典”,成为我国传统姓氏文化的宝贵财富。 如今,在西汉水流域的礼县祁山、永兴、永坪、盐官、红河、西和长道、天水杨家寺一带还生活着众多的赵姓人口,他们注定是坚守祖地的天水赵氏的后裔。 参考文献: [1].沈长云、白国红、张怀通、石延博等.赵国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李学勤、张义和.中华姓氏谱•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3].祝中熹.早期秦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4].王耀.华夏赵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说明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的历史图谱,是 一个同宗共祖的血亲脉派的历史谱牒。国以家为立,家以国为存,无家则国难成,无国则家何所庇。家谱也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和国家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个家族的家谱,不仅记载着本族最基本的情况和姓氏源流、家训、风土人情、内传宗密,且蕴藏着有关人口、社会、民族、民俗、经济、人类遗传等学科,也及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地方史的资料。正如毛泽东所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为人文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一部家谱的续修,不仅给族人提供寻根竭祖的依据,且是一个群体在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世系源流发展的体现。 本谱续修,是一次慎重而严肃的工程,至我华年祖从山盆剑坝文德房分支以来,嗣续昌繁,遍及川黔渝三省市,但无一部较完整系统的支谱,虽经几次续修,但受多方条件的制约,故而有关我华年祖世系溯流和派衍历史、史传、家训、先祖遗容、祖墓、碑文等未能详载,有些世系源流不详细、长幼难区分、甚张冠李戴、别字代字繁多、章节错乱,内容繁杂、虽非遍及、少亦当纠。 历经七年之久,本人辗转奔波于川黔渝三省市,寻根调查,收集各种资料,查阅有关史料,编辑汇册,用工无数,耗资无数,其成就给我华年祖后裔留下一部多富有、层次深的家谱,让我华年祖嗣孙阅读后,深知我天水赵氏的源流发展。但在修谱过程中,由于本人知识能力有限,谱中错误及错登漏载在所难免,望族中诸贤达阅后谅解为谢。不足之处,有待族中后来者续修时补正,使我华年支谱不断完善,成为代代相传的好谱牒。 公元二0一九年(己亥岁)仲秋 嗣孙 趙鐘國 笔 目录 天水趙氏起源……………………………………………002页 ④瑛祖房………………………………478页 祖像、墓、祠堂图片……………………………………017页 ⑤万兴小卷洞应海后裔………………520页 第一章 序………………………………………………031页 ⑥元亨下琨祖房………………………522页 第二章 祖训、青莲院史………………………………038页 趙贵传…………………………………………526页 第三章 字派……………………………………………056页 趙瓒传…………………………………………528页 第四章 源流诗…………………………………………065页 趙开黄考………………………………………531页 第五章 源流世系………………………………………067页 高峰祖传………………………………………533页 ①血缘始祖世系…………………………………067页 编后序…………………………………………534页 ②受姓始祖世系…………………………………074页 姓氏源流考……………………………………535页 ③趙公辅世系……………………………………081页 南山坪历代名人记载…………………………538页 ④入播始祖世系…………………………………083页 高峰祖千岁庆典事记…………………………539页 第六章 青莲院高峰系…………………………………084页 字派对照表……………………………………540页 第七章 南山坪华年世系………………………………090页 编后记…………………………………………541页 ①瑄祖房………………………………………093页 ②璲祖房………………………………………251页 ③玮祖房………………………………………254页 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谱牒付梓,欣慰之余,倍感兢惕,至重且钜。秉承家风,夕惕朝乾,夙兴夜寐,恪恭尽职,有厚望焉。憾曰,古人云:《收藏族谱,家中之藏宝,举世之罕见》。 《藏谱之家,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子孙贤德,人才辈出!》则,人达于理,爱亲敬族;一生一世,鞠躬尽瘁;探秘谱牒,铸造复兴;印谱发谱,铭记先贤!开创出新的里程碑!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为国存史,为民立传。 家谱是寻根留本之基。俗话说,《谱谍身之本也。》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就能够追根溯源。 家谱是清缘备查之根。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家谱是增知育人之本。家谱也是一本优良的教材。在传统社会中,家谱就具有《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而许多人奋斗一生,其目标就在于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荫及子孙。家谱是血肉亲情之纽带。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 家谱是承前启后之志。家谱也是记录家族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源远流长。 家谱文化与中华文明一起绵延五千年,记载着家族历史,也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如今,家谱传承中华美德,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仍具有积极意义。修好家谱是对先祖的缅怀和延续,也是对后人的馈赠和慰勉 嗣孙赵中国笔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