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大马士革大学

大马士革大学

大马士革大学(阿拉伯语:جامعة دمشق‎,Jāmi"atu Dimashq)是叙利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主校区位于首都大马士革,在叙利亚其他城市也有分校区。1923年由医学院(1903年建立)和法学院(1913年建立)合并成立。1958年更名为叙利亚大学(Syrian University),不过在阿勒颇大学建立后校名又改了回去。目前叙利亚还有其他六所公立大学和超过十所私立学院。

学校由几所学院、高等研究所、中等研究院和一所护理学院组成。教师主要使用阿拉伯语教学,该校培训外国学生阿拉伯语的专业规模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大的。

大马士革大学简介资料
33°30′41″N 36°17′29″E
大马士革大学相关文献
大马士革的圣约翰
大马士革的圣约翰(阿拉伯语:يوحناالدمشقي‎,拉丁化:YuḥannāAlDemashqi;希腊语:ΙωάννηςΔαμασκήνος,拉丁化:IôannêsDamas
查看全文
大马士革大学
著名校友阿卜杜·巴塞特·希达-库尔德人学者和政治人物;2012年6月10日,他接替伯翰·加利昂被选为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Bushraal-Assad-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姐姐GilesClarke-英格兰与威尔士板球协会主席ColetteKhoury-叙利亚小说家AssefShawqat-叙军队副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RiadIsmat-叙外交官、作家和戏剧导演NajeebAlshak-KaiserPermanente洛杉矶医疗中心病理学与医学实验室主任SalemDaboul-作家与记者坐标:33°30′41″N36°17′29″E/33.51139°N36.29139°E/33.51139;36.29139
查看全文
大马士革
名字的来源“大马士革”一词是希腊人用希腊文记录下来的阿拉伯语,意为“手工作坊”。在阿拉伯语中,这座城市称作دمشقالشام(Dimashqash-Shām),源于阿拉伯语“北方”的意思。希腊语的名字“大马士革”源于这个城市的阿拉米语名字—דרמשק/ܕܪܡܣܘܩ,意思是“一个水源充足地方”。研究发现在埃勃拉出土的前阿拉米文献中,把埃勃拉南边的地方称为“大马士基”,因此大马士革这个名字很可能早于阿拉米时代。大马士革在古中国称作钐城。地理环境大马士革位于距离地中海80千米的内地,四周环绕着前黎巴嫩山脉(英语:Anti-Lebanonmountains),位于海拔680米的高原上。大马士革位于北纬33°30",东经36°18"(33.5,36.3)。大马士革的大部分城区,包括最负盛名的老城区,都位于巴拉达河北岸。新城区一直拓展到北岸。大马士革被一个绿洲环绕,Ghuta(الغوطة),水源自巴...
查看全文
大马士革钢
历史Hobson、Sinopli和Juleff等历史学家宣称,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稍晚流传至波斯的乌兹钢铸锭就是用来铸造传统的大马士革钢。从3世纪到17世纪,印度运载钢铸锭到中东便是为了制造大马士革钢。17世纪时,荷兰人曾在印度洋上劫掠阿拉伯商船,取得这种钢材,但是无法利用这种钢材铸造出同样品质的刀剑。这显示,这种刀剑,需要特殊钢材,搭配特殊铸造技术才能打造出来,两者缺一不可。在欧洲,研究展示了借由至少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由塞尔特人和日耳曼民族所拥有的多重的纹路烧焊技术所制造拥有所谓“穆罕默德纹”的高强度剑。技术的失传这种铸剑技术渐渐地衰微,最后在大约1750年后,工匠们便再也无法传承这项技术了。许多现代理论对这种衰微进行了大胆的解释,包括:提供金属必需品的贸易路线的毁坏、金属中少量他种元素的缺乏、由于藏私或缺乏传承造成铸剑工艺的知识流失,或是以上数点的综合发生。据信来自印度的乌兹钢是...
查看全文
大学院大学
欧美法国Collègedoctoraldel"universitéLilleNorddeFrance|美国ClaremontGraduat
查看全文
大马士革大学相关标签
大马士革大学
1923年创建的教育机构
大马士革
家族谱大览
任氏家谱 _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 全1册(264页) : 世系表. 一世祖 : (明) 任昂. 洪武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昂公下二子 : 任福昌(大老) ; 任福寿(二老). 大老派下五子 : 任裕 ; 任信 ; 任茂 ; 任宗浩 ; 任宗明. 二老派下四子 : 任祖恩 ; 任宗祝 ; 任宗全 ; 任谅. 排辈字(12-51世) : 位育中和新 修齐诚正先 守常明性道 行义光德安 利民有宗旨 健身可延年 发奋大业造 伟功尚书传. 散居地 : 河南省荥阳县, 新密市(原称密县), 广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书脊题 : 任氏家谱.
浏览:100
任氏家谱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 全1册(264页) : 世系表. 一世祖 : (明) 任昂. 洪武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昂公下二子 : 任福昌(大老) ; 任福寿(二老). 大老派下五子 : 任裕 ; 任信 ; 任茂 ; 任宗浩 ; 任宗明. 二老派下四子 : 任祖恩 ; 任宗祝 ; 任宗全 ; 任谅. 排辈字(12-51世) : 位育中和新 修齐诚正先 守常明性道 行义光德安 利民有宗旨 健身可延年 发奋大业造 伟功尚书传. 散居地 : 河南省荥阳县, 新密市(原称密县), 广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书脊题 : 任氏家谱.
浏览:0
31.西河傅氏宗谱, 31, 卷25, 大学 13世有宽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
30.西河傅氏宗谱, 30, 卷24, 大学 13世有宷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
29.西河傅氏宗谱, 29, 卷23, 大学 13世有宸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
32.西河傅氏宗谱, 32, 卷26, 大学 13世有𡧾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