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顺德天锡祥,万代昌明庆
万相关文献
万村、万姓、万家人
万村、万姓、万家人,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        据
查看全文
“万能谱”已不再万能
“万能谱”已不再万能,“万能谱”已不再万能贵州・周毅  随着拙文《贵州出现一部神秘传国玉玺似周氏族谱》
查看全文
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见大臣称颂皇帝时大叫"万岁",其实"万岁"一词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专用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已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棒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从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采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查看全文
万村、万姓、万家人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据《姓纂》和《姓氏考略》记载,最早的一支万姓人氏源自芮伯万,芮伯万是周朝的一个诸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另一支万姓人氏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裔孙毕万,而毕万的子孙后来也是采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人氏,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黄帝的姬姓后人。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万村,居住着一支万姓人氏,他们的祖先是晋朝的时候从陕西扶风县迁到这里来的,至今已在此繁衍了1600多年。万姓后裔万汝楫:我们桃花潭万姓的始祖是在陕西,始祖的名字叫万修,他住在扶风县,由陕西的扶风县迁到江苏。到我们桃花潭来的始祖名叫万鹏举,十六世祖万鹏举,他看到桃花潭的风景很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所以我们的祖先万鹏举就选择在这个地方落居了,居住在这里,我们一直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已经有46代了。为...
查看全文
万村、万姓、万家人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据《姓纂》和《姓氏考略》记载,最早的一支万姓人氏源自芮伯万,芮伯万是周朝的一个诸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另一支万姓人氏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裔孙毕万,而毕万的子孙后来也是采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人氏,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黄帝的姬姓后人。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万村,居住着一支万姓人氏,他们的祖先是晋朝的时候从陕西扶风县迁到这里来的,至今已在此繁衍了1600多年。万姓后裔万汝楫:我们桃花潭万姓的始祖是在陕西,始祖的名字叫万修,他住在扶风县,由陕西的扶风县迁到江苏。到我们桃花潭来的始祖名叫万鹏举,十六世祖万鹏举,他看到桃花潭的风景很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所以我们的祖先万鹏举就选择在这个地方落居了,居住在这里,我们一直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已经有46代了。为...
查看全文
万相关标签
贵州茅台
家族谱大览
宜兴万氏宗谱[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享堂, 公元2014年续修. 11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宜兴祖(1世): (元末明初) 万默庵(庵),讳胜,字仁德. 为避战乱, 由安徽凤阳(旸)府定远县朱家巷迁徙宜兴, 居邑西南隅. 默庵公下房祖(3世): 万良,字叔良,号溪南遯叟(二房) ; 万雄,字叔雄,号耕隐(三房) ; 万贤,字叔贤,号有农(四房) ; 万能,字叔能,号樵隐(五房).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万氏宗谱.
浏览:0
宜兴万氏宗谱[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享堂, 公元2014年续修. 11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宜兴祖(1世): (元末明初) 万默庵(庵),讳胜,字仁德. 为避战乱, 由安徽凤阳(旸)府定远县朱家巷迁徙宜兴, 居邑西南隅. 默庵公下房祖(3世): 万良,字叔良,号溪南遯叟(二房) ; 万雄,字叔雄,号耕隐(三房) ; 万贤,字叔贤,号有农(四房) ; 万能,字叔能,号樵隐(五房).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万氏宗谱.
浏览:0
宜兴万氏宗谱[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享堂, 公元2014年续修. 11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宜兴祖(1世): (元末明初) 万默庵(庵),讳胜,字仁德. 为避战乱, 由安徽凤阳(旸)府定远县朱家巷迁徙宜兴, 居邑西南隅. 默庵公下房祖(3世): 万良,字叔良,号溪南遯叟(二房) ; 万雄,字叔雄,号耕隐(三房) ; 万贤,字叔贤,号有农(四房) ; 万能,字叔能,号樵隐(五房).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万氏宗谱.
浏览:0
万氏宗谱 [38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槐里堂, 1992年五续.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卷37及38合一册. 远祖 :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因功封于毕. 受姓祖 : 毕万. 毕公高之十六世孙. 指万水为姓. 始祖 : (明) 万雄甫,讳开. 由江西鄱阳瓦屑墩迁湖北,初居黄陂,再徙黄冈. 雄甫公下四子 : 万真,字承浩(居黄冈) ; 万政(居新洲) ; 万青(居黄陂) ; 万秀,行四. 真; 政; 青三公另谱. 此谱为秀公下谱系. 二大派祖(4世) : (明) 万之行,字世行,号如龙 ; 万之待,字如虎. 皆为意全公之子. 行, 待二公下共九房. 为黄冈万氏九分之始. 行派下七房 : 万以高 ; 万以帝 ; 万以厚 ; 万以传 ; 万以清 ; 万以宽 ; 万以作. 待派下二房 : 万以仁 ; 万以忠. 宗派 : 雄秀意之以 肫允希大尚 民国世一统 方邦诵有年 盛时亨道化 绪祚太和绵 本端仪守正 源清泽自光 忠厚家声素 奕代卜其昌 辑谱期裔安 续宗展嗣宏 祖辈功丰伟 后人业更隆.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万氏宗谱 [38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槐里堂, 1992年五续.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卷37及38合一册. 远祖 :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因功封于毕. 受姓祖 : 毕万. 毕公高之十六世孙. 指万水为姓. 始祖 : (明) 万雄甫,讳开. 由江西鄱阳瓦屑墩迁湖北,初居黄陂,再徙黄冈. 雄甫公下四子 : 万真,字承浩(居黄冈) ; 万政(居新洲) ; 万青(居黄陂) ; 万秀,行四. 真; 政; 青三公另谱. 此谱为秀公下谱系. 二大派祖(4世) : (明) 万之行,字世行,号如龙 ; 万之待,字如虎. 皆为意全公之子. 行, 待二公下共九房. 为黄冈万氏九分之始. 行派下七房 : 万以高 ; 万以帝 ; 万以厚 ; 万以传 ; 万以清 ; 万以宽 ; 万以作. 待派下二房 : 万以仁 ; 万以忠. 宗派 : 雄秀意之以 肫允希大尚 民国世一统 方邦诵有年 盛时亨道化 绪祚太和绵 本端仪守正 源清泽自光 忠厚家声素 奕代卜其昌 辑谱期裔安 续宗展嗣宏 祖辈功丰伟 后人业更隆.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万氏宗谱 [10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6[1947]. 31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周) 毕万公. 黄冈始迁祖 : (明) 万雄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及黄陂县等地. 卷端题 : 黄冈万氏心斋公宗谱. 其他卷端题 : 黄冈万氏心斋公支下四修宗谱.
浏览:0
万导读知识
人间万姓仰头看出处
人间万姓仰头看出处
“人间万姓仰头看”这句诗出自《红楼梦》第一回,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写。原诗如下:《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圞,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秋夜时,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贾雨村乘着酒意吟出了这首诗。诗中表达的其实是贾雨村的的“抱负”,他想要踏进官场,期望可以拥有赫赫声威,要让“人间万姓仰头看”,暗含之意便是他想站在所有老百姓头上,让世人只能仰望他。他的野心在此暴露无疑。
浏览量:1486次
淮南万毕术
淮南万毕术
《淮南万毕术》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作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所招致的淮南学派,是我国古代有关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通过《淮南万毕术》我们可以了解淮安学派曾经做过的一些科学的探索,以及这些探索带来的成就。《淮南万毕术》记载的一些探索在当时是有悖于常理的,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但有些尝试在后世是被证实了的。该书关于冰透镜取火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要取火,习惯上用加热法,这里却偏偏通过冰来实现。但是清代光学家郑复光已经用模拟实验证明,用冰透镜取火是可行的。该书提到了人工制冰实验:“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沈中,指沉于井中。制冰需要低温,但淮南学派却偏要“以沸汤置瓮中”,用热水造冰,这是与常识相悖的。但是后来有人进行了相关的物理实验,证明根据《淮南万毕术》记载的办法是可以实现使瓶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虽然不确定古代是否根据这个方法制成了冰,但是应该得到了降温的效果。除此之外,《淮南万毕术》还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磁石相拒的实验;另外,作者还发现了让铁针漂浮在水面的方法这就是该书“首泽浮针”条的记载。该条说:“取头中垢,塞针孔,置水中,则浮。以肥腻故也。”《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一些实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但是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本著作中记载的实验,有些是实际观察实验所得,但是有一些是想象的推测,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划分,所以往往会有一些混乱。
浏览量:2118次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于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翻译:狂风席卷着大漠北塞,吹折坚韧的白草。北疆八月就有大雪将天地铺盖。突然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的梨花盛开。雪花飘飘而落,打湿了帘珠,结冰在帷幕绮罗,狐皮裘不再觉得暖和,锦缎被褥也感觉变得单薄。将军的弓也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铁衣太冰冷而难以穿上去。处处都是纵横的百丈巨冰,惨淡的云仿佛凝滞了天空。中军帅中摆下酒筵,为武判官归京送行,胡琴、琵琶伴着羌笛,起舞和鸣。纷纷扬扬的暮雪飘落在军营辕门,寒风狂舞着红旗,红旗被冻挺凝结成为一抹静止的红云。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远行的人,雪地上只留下一排马儿行走的蹄痕。
浏览量:1093次
南宋诗坛四大家
南宋诗坛四大家
南宋诗坛四大家也就是文学史上常说的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位在诗歌上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宋诗坛繁荣时期的景象,并且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南宋四大诗人中,杨万里和陆游在当时的名气最大,陆游一生创作的诗歌非常多,仅今天留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诗歌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他常常用诗歌来反映人民生活,批判统治集团,风格雄浑豪放。杨万里创作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他的诗中充斥着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怀,反映出的浓烈的爱国之情,此外他还创作过一些反应劳动人民的诗歌。范成大和尤袤两人最然名气不及前两位,但诗歌也各有特色。范成大创作了许多揭露朝廷残酷剥削,反应农民生活疾苦的诗作,他的诗风格多样,并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继承了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尤袤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他的诗歌平易自然,晓畅清新,没有过多的辞藻堆砌,也没有生辞典故。尤袤快收藏书籍,他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这四位诗人能够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各自创作出在思想和艺术上各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他们代表了宋代诗歌创作的第二个繁荣时期,为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许多佳作。
浏览量:1250次
南宋四家是哪四位
南宋四家是哪四位
要说北宋四大家是因为书法上的成就而被合称在一起,那么南宋四家就不一样了,南宋四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画史上的四大家:刘松年,李唐,夏圭,马远;一种是诗歌史上的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这四位都是有属于自己的画风的,例如李唐的画非常犀利,画作也很严谨,很有气势,无论在笔墨或者造型上面都很简约。刘松年整体出来很严谨,特别是水墨和青绿等画作都还能擅长。马远在章法上面非常大胆,还能更好呈现出整体的空间感,还能更好散发出非常浓郁的诗意,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夏圭在水墨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用笔简单,变化非常丰富,简约又不会太复杂。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被称之为中兴四大诗人,是中国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南宋时期的作品数量巨大,南宋四大家中仅杨万里传世之作就有4200首之多,杨万里的诗留下来的都是抒写爱国忧时情怀诗篇,而尤袤比较可惜,他的三万多卷藏书被一场大火全部付之一炬,陆游的爱国之志慷慨激昂,是有目共睹的,而范成大身临其境的史诗自成一家,他的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总得来说南宋四大家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和爱国有关的。
浏览量:13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