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枞阳陈澹然
陈澹然(1859——1930),字剑潭,安徽省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仪山乡)人。其家境贫寒,幼时从父读,九岁能操笔为文,聪慧异人,才思横溢。后应试桐城,在数千人中,澹然文压群芳。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举人。生平经历他好读史书,为文不拘守“桐城派”的家法,人称“野才”、“狂生”。澹然恃才自负,狂放不羁。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独特的见解,在政治上亦不随声附和,而敢于阐发不同观念。他少年时依其叔祖于孔城。孔城有进士郑大年,偶见澹然代其叔祖所作土地庙联语,奇之;怜其贫困,为其谋一学馆。大年生性鄙吝,武断乡里,澹然深恨之,因忤触大年被驱逐出院。他不得已奔走贵池、青阳一带游学。澹然中举后,应北京会试不中。因上万言,极论富国强兵之术。清朝宰相李鸿章奇其才,将招入幕,因受阻未成。后南下武昌,-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南巡抚陈宝箴,论行新政,用新人,期望采纳。可是他的锋芒太露,妒忌、毁谤的人多,亦未达到目的。...
安徽省-铜陵-枞阳何思鳌
何思鳌,字子极,号海愚,今石矶乡青山人。明嘉靖间以贡生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栖霞土地贫瘠,人民大多-在外,生产荒废。前任知县大多因完不成赋税被罢免。思鳌至,给耕具,免田赋,鼓励农耕,连年丰收,纳税数倍于前。因修邑志,编定山川图志;划都、鄙、里、社各级政区,并定约法;每社举有德望的耆老为社长和副社长,选才能高者为社师;岁时巡视,勤者有奖,惰者警告。同时于社中处理该社公诉,百姓可以旁听,广开言路,无一蒙冤之人。富民王氏误杀人,人谓思鳌应重罚王氏以避嫌疑;思鳌依法,判罚徒役,按察使疑其受贿,继而得明-,更加尊重。思鳌二子相继成举人后,遂辞官归。行李仅有两箱,一马驮回。民众簇拥而哭,父老各备餐具相随,一直送至青山,月余离开,望青山而哭。思鳌归,闭门读书,不入官府,在青山聚族而居。岁大旱,与邻人共塘灌溉,邻人独占水利,家仆力请争之,思鳌说:“天若雨,自得水;如终不雨,彼待我后枯槁耳,何争为?”所...
安徽省-铜陵-枞阳左光先
左光先光斗弟。由乡举官御史,巡按浙江。讨平许都反。福王立,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不可用。后大铖得志,逮光先。时战乱道阻,他间行走徽岭,得脱。
安徽省-铜陵-枞阳余霖
余霖(1725一?),字师愚,今会宫镇余街人。余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因屡试不中,遂弃儒学医。乾隆年间,瘟疫流行,万人一病,多方治疗无效。时余霖客住中州(今郑州),父在家亦染此症被当地医生误治身亡。为此,霖抱恨激愤攻读医学,研究出生石膏治“热疫”症的医方。生石膏性寒味淡而薄,能清胃热,他将其应用于临床,每获奇效。数年后,霖至京师,又逢大暑,瘟疫大作,清廷显贵冯应榴之妾亦患此症,呼吸将绝,余霖以大剂量石膏配药,应手而愈。由此,医名大振,求医者终日不绝。余霖在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并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疠气”为病皆从口鼻而入的观点,指出疫毒入胃非大剂量石膏麒不足以治,他独配制“清瘟败毒饮”的名方,制服热性瘟疫成功。从此,使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后“踵其法者,活人无数”。为使更多的人辨认热疫与伤寒的区别,余霖晚年将自己30年刻苦钻研医术的成果和临床经验,著成《疫诊一得》一书,于乾隆五十...
安徽-铜陵-枞阳方学渐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后人才的涌现作出了一定贡献。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人称明善先生,为方家《易》学创始人,著有《易蠡》,方学渐少学有成,但屡试不第,遂一意问学,力主兼容儒释道三家,崇尚实学,图以朱学补阳明心学的空幻,声震于皖江、东吴。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后专事讲学。据《安徽文献书目》,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桐彝》、《迩训》、《心学宗》、《性善绎》、《铜川语》等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