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封敖
字硕夫。渤海蓨(河北景县)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唐文宗大和年间任右拾遗。唐武宗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历礼部、吏部侍郎,封渤海县男。拜平卢、兴元节度使,为左散骑常侍。大中十一年(857)拜太常卿,出任淄青节度使,卒于尚书右仆射任上。封敖“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新唐书》卷177)。以文才为李德裕所器重,故屡次得到荐拔羑。武宗时,草诏慰问边地受伤将士,有句“伤居尔体,痛在朕躬”,贴切形象,深得武宗赏识。李德裕为太尉时所作制诰文件,都由封敖代笔为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封敖翰稿》8卷,今无传本。《全唐诗》卷479存其诗2首,《全唐文》卷728存其文26篇,《唐文拾遗》卷29存其文2篇。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毛鹏
毛鹏(1522年-1565年),字汝南,别号双渠,枣强县后王常村人。幼年人县学,考试屡居榜首。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乡试中举,继之殿试中进士,被任为江阴知县。其到任后减免杂税,节财赈灾,强化治安,振兴教育,修筑城池,抵御倭寇,被誉为廉明有为之官,升为御史。随之奉旨巡察宣化、大同一带边关,处理边务160余件。当时皇族饶阳王充与承奉刘宝通敌被发现,其奏报朝廷予以处置。嘉靖三十四年巡察山东,兴利除弊又有作为。嘉靖三十六年,参与整治京都军队,淘汰老弱,增加军械装备,实力显著增强。此后升任太仆寺少卿、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指挥筑横城亭镇墙堑18500丈,还修缮了镇城河东诸营堡。在指挥抵御外倭入侵清水营战斗中俘敌甚多,他把功劳归于广大将士和参战平民,悉心表彰和抚恤。战后,又带百姓疏浚河道,发展农田灌溉。嘉靖四十三年升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巡抚山西河南。次年,因积劳成疾不治而逝。其遗著有《条陈...
河北省-衡水市傅潜
傅潜,冀州衡水人。年轻时事奉州将张廷翰。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太宗即位,傅潜隶属於殿前左班,三次升迁为东西班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又随从征讨范阳,先行到达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器仗,不禁为之赞叹。回师之后,擢升为内殿直都虞候。皇帝对枢密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又加封马步都军头、兼罗州刺史,改任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富州团练使,迁任曰骑、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兼云州防御使。真宗即位后,傅潜兼忠武军节度使,数月后被召回。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边境城堡全部疾速传送告急文书,傅潜部下共有八万步兵骑兵,全都自置铁檛、铁棰,争相想要奋力出击。傅潜胆怯软弱胸无韬略,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则被他恶语相加。不久,契丹攻陷狼山寨,倾其全部精锐攻打威虏,进犯...
枣强县
地理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环渤海经济圈。东面分别与景县,故城县接壤,南面与南宫市毗连,西面与冀州市接壤,北面分别连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枣强镇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总面积为892.3平方公里。清凉江流经本县东部。气候年均气温13℃,年降水量497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史东周至清朝本县在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属赵地。秦朝时属巨鹿郡。西汉初置枣强县。两汉时,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因此两汉时的广川县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枣强县。三国时曹魏复置枣强县,隶属冀州清河郡。西晋时枣强县并入广川县,隶属冀州渤海郡。东晋时后燕复置枣强县,隶属广川郡。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枣强被并入广川县。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复置枣强县。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广川县被并入枣强县,隶属长乐郡。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天的...
河北省枣强县裴氏村落记
始迁祖据《明清时的裴姓分布》记载:“枣强裴氏,始迁祖裴宪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由山西迁于冀州枣强(今河北枣强)大吕木村,裴元春由大吕木村迁居大江官(建国后为东江官),裴简由大江官迁西裴庄。曾修有简谱。”《裴氏家族发展史及播迁情况简介》同样记载:“裴宪公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迁枣强大吕木村,其后裔元春公由大吕木村迁大江官,裴简公又由大江官迁西裴庄。”枣强地理枣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平原,衡水市南端,东隔黑龙港流域骨干排沥河道清凉江。全境大部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枣强历史西汉枣强置县。两汉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三国枣强县属魏,属冀州清河郡。唐朝改郡为州,枣强属信都郡复为冀州。宋朝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元朝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明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