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族先世自江左而信州(今江西上饶),再徙广丰。始迁祖志清(字希圣,行高二十三),元末明初自广丰梅溪迁居墓阳,再迁芙蓉。卷首新序、旧序、凡例、遗训、传、赞、歌、匾额、阳基图、首士芳名、目录派行,卷一至四世系、墓图。书名据书签、目录、卷端题。
芙蓉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江西省)相关文献
【向氏家谱源流】思绥草堂藏湖南湘乡《琥珀向氏族谱》十四卷首三卷
【向氏家谱源流】思绥草堂藏湖南湘乡《琥珀向氏族谱》十四卷首三卷,【谱名】:湖南湘乡《琥珀向氏族谱》十四卷首三卷书名书衣题,版心题向氏续修族谱【
余氏族谱序(宋•余靖)
余氏族谱序(宋•余靖),余氏族谱序(宋•余靖) 余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子玄嚣,又三世至弃,掌后稷之官,有功
江西省余未人
余未人(1942~)女。江西人。196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68年起在贵阳市乌当区文化馆工作,1979年后任《花溪》文学月刊、副主编等职,编审。1993年任贵州省文联副主席,2001年至今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刊物发表了百余篇(部)中短篇小说和百余篇散文,著有小说集《星光闪烁》、《冬泳世界》、《成功女性》,长篇小说《梦幻少女》、《滴血青春》,文化研究著作《走近鼓楼》、《亲历沧海桑田》、《千年古风》、《苗族银饰》等。
芙蓉洞
历史芙蓉洞于1993被发现,1994年对游人开放。2002年被列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武隆喀斯特的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溶洞。介绍芙蓉洞全长2846米,以竖井众多、洞穴沉积物类型齐全著称。芙蓉洞附近的天星乡境内,有世界上罕见的喀斯特竖井群。在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少散布着50个超过100米的竖井,其中汽坑洞的深度为920米,为亚洲第一。芙蓉洞内有70多种沉积物,几乎包括了所有经过科学家命名的喀斯特洞穴沉积类型,其中池水沉积堪称精华。在芙蓉洞的东端有一个“石膏花支洞”,洞内的鹿角状卷曲石枝长57厘米,为世界第一。目前石膏花支洞被永久封存。在紧邻芙蓉洞洞口的芙蓉江上已经建起了江口电站大坝,水库蓄水后对地下水循环及喀斯特景观的演化造成的影响目前还难以估量。相关条目武隆喀斯特天生三桥雪玉洞坐标:29°13′44″N...
芙蓉市
统计芙蓉是华人的主要传统聚居地之一,到70年代时华人仍占芙蓉区人口的多数,为当地主要族裔之一。华裔之间多以华语和粤语交谈。现在芙蓉市华人的比例是约45%。历史芙蓉旧称双溪乌(SungaiUjong),是在森美兰九州府中,产锡最多的一小州。自17世纪中叶,即开始有华商在此采锡。到了1859年,芙蓉出现第一位华人甲必丹盛明利。后来叶致祥、叶亚来等均在此担任过甲必丹。18世纪中叶,拿督克兰那(Dato"Kelana)被推举为双溪芙蓉的酋长(Undang),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位拿督达都·班达(Dato"Bandar)也被推举为酋长。双方为了向华人抽取锡米税及保护费展开了械斗。当时,芙蓉最发达的地方是采矿区亚沙,宁宜河(SungaiLinggi)是主要贸易水路,直通马六甲。芙蓉的马来文地名Seremban由来,与中国南来的华侨有很大关系。芙蓉市议会官网记载,芙蓉早期称为双溪乌绒(SungaiU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