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泰(更名中裕,字约之,号古庄,行十四),南宋宝庆间由河北大名宦游江苏宜兴彭庄。始迁祖九世忍,明中后期迁居广西南宁武鸣英江村。 谱载谱序、家族世系图世系表、寻根问祖、家族墓志铭墓碑、祖庙宗祠、传记、家族文化、族训家规、后记。
南宁武鸣英江潘氏艾沙支谱(广西武鸣)相关文献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韦丰华
韦丰华(1821—1905),字剑城,别号大明山散人。为韦天宝“遗腹子”。幼年入私塾及被县令招入县署教读,后到桂林秀峰书院就读。书院中的教员多为其父同仁,对他比较看重,学习进步很快。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县内民众“拜台习洪教”,组织堂会持械攻打府、县。韦丰华则在家乡组织团练“捍卫桑梓”。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奉县署令率团练到陆斡豆俎山(今陆斡村那豆屯)围剿堂会陆九成部,团练被击毙29人而溃败。咸丰九年,奉思恩府知府徐引的命令率团练配合官军,于罗波六塘大梁村堵截、围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太平军-撤往宾州。咸丰十年,以军功被授予“选用知县”,同年经县考试,取为拔贡。同治四年(1865年),持练卫团,多方联络,偷袭韦朗村堂会农军后侧,为被围的思恩府官军解围,后奉右江道统宪令,起团参加捣毁曾聚集堂会起义者上万人的据点韦朗村。战事稍平,为维持生活,韦丰华后半生从事清苦的教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黄君钜
黄君钜(1818—1888),字仲尊,号丹崖,初号剑堂。壮族。城厢乡夏黄村人。自幼秉乘家学,刻苦用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乡试中举,历任云南省浪穹(1913年改洱源县)、富民、易门等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潞南知州。同治四年五月,署广宁直隶州知州。九年,任督办澄江行营总粮台,旋改任澄江府知府。十年,署武定直隶州知州。十二年,署宾川州知州。光绪三年(1877年),加三品衔。光绪七年,办理云南省城南关厘金。光绪八年,告老还乡。他在云南,“宦游四方,鸿爪偶留……上下二三十年”,政绩颇著,为清廷所赏识,因而朝廷封赠其祖父和父亲为“通奉大夫,享二品”,其家称“中苑大夫第”,成为三代荣宠之家。黄君钜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任职云南期间,正值广西太平天国后期,云南的少数民族纷纷起义响应,他亲眼目睹清朝廷为围剿起义军而四处征夫役,诛求粮秣,造成百姓饥不得食,有家难归的惨状,感慨万千,发为...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韦天宝
韦天宝(1786—1821),字介圭,号絅斋。罗波乡凤林村韦静屯人。少年入私塾,19岁补弟子员后就读于桂林秀峰书院,其“刻苦自励,寒暑不间”,学问日益长进,时人赞为“粤才之隽”。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考取举人,与其父韦有纲(嘉庆举人)成为县内父子同朝举人。韦天宝中举后,更加用功博览先儒理学诸书,旧方志称其“向义日广,文章日醇”。凤山土州(今属凤山县)土司慕其才华和名气,以优厚报酬聘为幕僚。他赴凤山土司,邀聘时沿途见土州辖区内的老百姓十分贫穷,而赋税、徭役深重,极为感慨,在《抵凤署感作》一诗中道:“十月兰阳道,穷檐不忍看!官贪征赋急,少丁避徭难。鸡黍供宾减,人烟入望寒,辖轩谁下问,康济苦无端!”就任后力劝土官栽减徭赋,土官也勉强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徭赋有所减轻,受到百姓称颂。由于土司残暴而顽固,因议事不合,他愤然离去。嘉庆二十四年秋,到山西省代州(今代县)执斗山书院山长,严谨治学,改变教...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黄彦坊
黄彦坊(生卒年不详),字言可,号鹤潭。城厢乡夏黄村人。壮族。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拔贡出任雒容县(今广西鹿寨县境)教谕。还乡后较留意地方掌故,接触平民百姓,观察社会生活。他的诗文,以叙事记俗为主。一方面针砭时弊,对时事提出了较切合实际的见解;另一方面,热情地歌咏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给后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条件、时令农时、生活习俗等都得到较为广泛的了解。如《婚姻纪俗诗十六首》、《岭山农事纪候咏十二首》、《捕蝗记》、《戒年掳牛说》、《戒磨苗说》等诗文,很有地方色彩,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其两篇记述水灾的诗。描绘武缘一带在道光年间连续遭灾的惨象,刻画灾民的痛苦呻吟和顽强挣扎,曲折地指斥了统治阶级无视民生、救助不力、陷民水灾的冷漠态度。两诗的题材相同,写法不一样,表明诗人有意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生活。其著作还有《寒毡尚友论》16卷,《惜分堂稿》1卷,今已佚...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黄诚沅
黄诚沅(1863—1939),号芷萍。黄君钜之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其父署云南省易门县知事官廨出生,遂以云生为字。9岁入私塾读书,勤学好问。11岁,家庭出资捐纳取得监生资格,14岁始读史书纂辑书谱。23岁辑成宗谱《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草稿。24岁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由于答题超过科举规定的字数而落榜。26岁,钦州官绅聘往修志,病归县城居住。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月,赴京到国子监报考国学,九月由海道经日本长崎、横滨转上海而回。光绪二十一年,任云南乡试各大门锁匙官及检查街道保甲等事,试用甄别留云南补用。同年,考试合格参加测绘边防界务,任善后局兼洋务局要员。光绪三十二年,编成《云南通省舆地图说》,次年滇越边界务勘办结束,等候补缺以知县用。在任云南腭嘉州判兼署南安州知州、岁试文武诸童期间,成为察看南方军务随员,“由于不肯同流合污,官位不甚崇隆”。此后主要从事教学,先后在云南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