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始祖芳,字教先,唐代人。永春县东山始祖潾,字元清,四十二郎,宋代人。
桃源东山颜氏族谱(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相关文献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庄夏
庄夏,字子礼,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生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少年时丧父家贫,跟兄庄晦学习,弱冠精通礼经,入太学就读。淳熙八年(1181)考中进士,出任宁国知县,后调赣州兴国知县。任内重教化,兴学校,清赋税,剔蠹弊,息争讼,剖疑狱,对贫赤户欠税逃亡,则给钱代纳,政声卓著,民均感其德。庆元六年(1200)大旱,皇帝诏令天下言缺失。庄夏上书向宁宗建议抑制后宫戚里、内省黄门,以提高皇上威望。被召为太常博士,上疏指揭近年朝政“分藩持节,诏墨未干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而裕?”嘉定初,以著作佐郎官衔提举江东常平仓。逢灾荒年,开仓赈济,饥民多得救活。后任转运判官,入朝为尚书郎,升迁军器监太府少卿。嘉定六年(1213)出任漳州知州,奏请屯兵大池故寨,增小澳、南岭二寨,制控汀、潮二州,以保地方安固。第二年,根据老虎负子过江的传闻,派人于柳营江急流中勘寻坻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盛均
盛均,字之才,迎福里(今桃城镇桃溪村)人。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唐大中十一年(857)考中进士(为永春第一个进士),文学声名震一时,官至昭州刺史。当时有舍人皇甫焕,博学善辩,自认无对手。每遇宴请宾客,常提出问题要人回答,客人多不能一一应答而退席,独盛均与他对答如流,时人称盛是他的“劲敌”。盛均所作的文章,大多针对当时流弊,阐述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他认为自居易的《白氏六帖》,稍嫌疏略,乃广收经、史和诸子百家的精华,扩编为《盛氏十二帖》,颇为当时学者所称赞。他所著《盛昭州文集》和《盛氏十二帖》,可惜早就失没了,现在仅有存于《唐文粹》中的《仲尼不历聘解》、《人旱解》、《真龙对》、《送建安郡守之任序》等篇。他的《桃林场记》,为本县现存最早的文学著作。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蔡兹
蔡兹,字光烈,安仁里东园(今达埔乡东园村)人。从小博学-,年青时声望卓著,跟他学习的甚多。宋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十七年(旧《泉州府志》、《永春州志》、《永春县志》均作绍兴二年,误。按朱熹生于宋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二年(1132)才三岁。)担任建州贡院考官,考试结束后,他对人说:“吾取中一后生,三篇策论都要为朝廷措办大事,此人他日必非寻常。”考榜揭晓,是朱熹。他的慧眼取士,令人赞服,后官至南恩州知州。任期届满,丞相梁克家器重他,欲委以重任,他坚辞不就。遂回归故里,筑室家居,自题其室为“燕堂”。并题诗云:“世情日浅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一世简篇贻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剩斟。于此更无关意事,时系诸幼步花阴。”后取邵康节“齿发既衰非昔日,林泉能老是长春”之句,改“燕堂”为“长春”,每日与宾客饮酒吟咏其间。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郑礼
郑礼,和风里大羽(今五里街镇大羽村)人,善拳术。传说康熙年间,有方七娘与其夫曾四,因罪滴居永春。郑礼之父与她比拳,不敌,病将死,嘱礼须拜七娘为师。郑礼遂与林椎、姚虎等24人拜其门下。七娘见郑礼心诚意坚,即把自己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他。礼勤学苦练,毫不松懈,遂以拳术名闻遐迩。郑礼尝游江西,有个和尚学得少林拳,威慑一方。和尚养有水牛一头,不加绳索羁绊,放在田间,任意吃食糟蹋农家禾谷蔬菜;或放在街上,妨碍交通买卖。众人惧怕和尚的拳术而莫可奈何。郑礼闻悉,即在街上舒展双手,摇拽牛角而把它拔脱下来,看的人又喜又惊,郑礼即留下姓名籍贯而归。不久,和尚来访,至村前,适遇郑礼,问路。礼知其来意,即佯称自己是郑礼雇工,并称主人外出多时未返,愿为带路。遂将所牧耕牛故意赶入一羊肠小道,牛难行走,礼即以双手托牛腹蹑足而过,和尚暗暗惊异。至家,礼以两指夹盆水放厅口,再以左脚从廊柱下拨出础石,请和尚坐下洗脚。和尚洗毕,亦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颜隆
颜隆,字文盛,始安里上场堡(今石鼓乡桃场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永乐十九年(1421),以岁贡的资格入太学。正统元年(1436),任江西吉安府推官,执法公正,为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赏识,士奇曾亲笔为他题《永思堂颂》。士奇之子杨稷,依靠父势,结党横行邑里,霸占良田,抢夺民女,杀害百姓,县官无可奈何。被害群众纷纷上告于吉安府。颜隆不以受士奇知遇而枉法,收集杨稷罪状达百余条,用计把他诱至官署,然后拘捕鞫问,依法判处极刑,上报朝廷审核。一时朝野震动,谏议官员纷纷上表弹劾士奇。英宗皇帝虽欲袒护士奇,但逼于众议,不得不于正统七年十一月,下诏将杨稷并从犯三百余人解京,下大理寺狱复勘。士奇忧郁成疾,于九年三月病故。同年九月,杨稷被处死刑于锦衣卫狱中。颜隆执法严明,受到朝野一致称颂。正统十一年冬,吏部尚书王直会同众官举荐颜隆升任河南省按察司佥事。当时,北方瓦刺部落首领也先不断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