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许氏十八世许渊家谱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
始祖五十郎(忠辅)。裔孙均正又名祥,字荣桂,移居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为鸿渐村一世祖。鸿渐村先贤于明朝曾随郑和下西洋。后裔移居菲律宾的极多,被称为吕宋村,菲前总统柯拉松、阿基诺也曾到此认祖。谱载世系图、生卒、坟墓、行传、迁徙等。有移民菲律宾及台湾史料记载。书名据卷端题。佚名墨笔增补。
鸿渐许氏十八世许渊家谱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简介资料
鸿渐许氏十八世许渊家谱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相关文献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薛起凤
薛起凤(生卒年未详),字飞三,号震湖。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后迁居厦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考中举人。他通晓经术,待人重义气,曾与黄莲士等人结“云洲诗社”,常登山临水,唱和不绝,时厦门岛上人称他们为风雅之士。清乾隆年间,同安县令吴镛请他参与撰修同安县志。此外,他还与杨国春、黄名香一道修撰《鹭江志》,是厦门地区最早的地方志。其作品有《梧山草》一书。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黄元渊
黄元渊(生卒年未详),字君翌。元龙溪县人(其先南靖人,入元迁居龙溪)。科试未第,遂为隐士。后因捐资重建龙江书院有功,被荐为漳州、泉州二路学官。早在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时,就计划把登高山(今芝山)临漳台建为书室,未果;至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漳州知州危稹始建成龙江书院,用以聚徒讲学。后知州方来又在书院左侧建祠祀朱熹。元时,龙江书院被佛教徒占据,遂中止讲学。黄元渊有心发展教育,遂与漳州路博士冯灏翁、龙溪县教谕郭元发共相商议,并向路、县当政者建议:由黄元渊捐资在城东北隅另行购地重建学宫即新的书院。泰定四年(1327年)建成大成殿,祀先圣先贤;又建成祠堂,祀朱文公,以黄塝、陈淳配祀。天历年间(1328年至1329年)建成讲堂、斋舍。朝廷准以龙江书院旧额列入学宫。新的龙江书院建成后,黄元渊却因书院耗资太大,家道从此中落。至正年间(1341年至1368年),宪臣杨不华举荐元渊任漳...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许木钦
许木钦(1936~),城关人。1956年于诏安一中高中毕业,后入上海同济大学深造,又留校任教。历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木钦担负行政工作的同时还主讲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完成“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课题”研究,发表论文《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和滑移的试验研究》;又完成“无砂大孔混凝土在高层住宅中应用的试验研究”,发表论文《带框无砂混凝土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陶粒带框无砂混凝土墙的应用》等,获上海市198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持和参与完成上海、福州、石狮等地10多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最高为30层),并发表论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受到建筑界的肯定和赞誉。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孙叔谨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他在轮对时说:当前旱灾、蝗灾严重,作物歉收,盗贼蜂起。朝廷对地方长官,应责成其办好赈恤实政;对守土军人,应责令其着实防御盗寇。嘉定十年(1217年),孙叔谨登进士第,受任莆田知县,公务剖决明允,属下员吏不敢扰民,治绩为诸县第一,升任泉州通判。适因父丧守制,期满,升大理寺丞。理宗即位后召对时,孙叔谨希望理宗“修明君德,振举治纲”,不要凭个人好恶随意发号施令,要懂得运用权力时会产生多大的利害影响;指出当时弊政,地方行政官吏和军事官员多有贪财敲剥行为;请求精选鉴司太守和制阃主将来整饬所属。理宗表示采纳,提升叔谨为大理寺卿。一天夜里,朝廷下旨给临安知府,要提一名狱中囚犯听奏...
水南许氏十房祠堂
水南许氏现存七座宗祠,十房大宗祠为总祠,又称许氏大宗祠,其余为各房的分祠,如二房宗祠(宽宙公祠)、三房宗祠(宽宰公祠)、五房宗祠(怀德公祠)、六房宗祠(质庵公祠)、八房宗祠(宽萱公祠)位于前山里葛及莲舫公祠(莲舫公祠)。在众多的许氏宗祠中,十房祠堂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总祠,建筑也最为宏伟。十房祠堂位于村北建明村,坐北朝南,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现存正厅、两厢、大门等建筑,为四合院形式。正厅面宽五间,五柱九檩,硬山顶屋面,大门前建有照墙,照墙上原有明嘉靖年间大学者王阳明所题写“城南世家”四字。十房祠堂的正厅为“绳武堂”,正厅建筑高大,尤其是厅内16根木柱十分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