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方氏族谱三十七卷首五卷末八卷(湖南省岳阳市)

方氏族谱三十七卷首五卷末八卷(湖南省岳阳市)

始祖寿一,字万莆,后唐人。始迁祖仲明,字碧镜,明代人。清人方显、方功惠皆出于是族。书名据版心、封面题。
方氏族谱三十七卷首五卷末八卷(湖南省岳阳市)简介资料
岳阳
壮猷堂
1992年
十一册
1992
当代
铅印本
方继梁
平装
方氏族谱三十七卷首五卷末八卷(湖南省岳阳市)相关文献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严首升
严首升(1607~1682),字颐,又字平子、平翁,号确斋,今华容县三封寺镇人。64岁时,改字上公,号解人。12岁时即作《懊春词》,名噪一时。澧州刺史周彝仲见其家境贫寒,给予大力资助,让其读书。督学王澄川、高汇旃等打破科举考试规矩,将他荐为贡生,授明太史,专负修史之任。清顺治元年(1644),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起用阮大诚,与东林党人为敌,不抚政抗清,排斥史可法等。严首升深感前途黯然,次年弃政,后回华容,衲衣髡顶、信仰佛教,成为家僧。十一年,清军进驻华容以后,他赴石门容美土司处避难,为容美土司田既霖、田甘霖撰写《田氏世家》。康熙二十年(1681),湖广总督蔡毓荣追剿吴三桂,路过华容,听说距严首升濑园很近,派人请来相见,他“携小僮(童),策蹇驴,造行营”。蔡毓荣见后十分喜悦,但严首升长揖不拜。严首升赞同大顺真诚联明抗清。在容美土司避乱时的一些著述中,对大顺将领王光兴、王昌、王有进、郝永忠...
查看全文
五卷书
外部链接StoriesfromPanchatantraTITUStextsTalesfromthePanchatantraAnexampleofcomparisonwithanAesop"s
查看全文
通史五卷——光武中兴
? 汉光武帝像 “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东汉十二帝,除献帝刘协之外,死后都葬在洛阳附近。邙山,是秦岭—崤山山脉的余脉,北临黄河,南俯洛阳,可谓风水宝地。其间丘冢遍地,墓碑林立。东汉帝陵向来有“北五南六”之说,邙山上的五座东汉帝陵之中,就包括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原陵。 沧海桑田,原陵主人早已驾鹤西去,但他所创立的东
查看全文
通史五卷——昭宣政治
? 汉昭帝像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辞世。这位统治中国长达五十四年的雄主,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凿空西域,使得汉王朝的疆土空前广阔。 然而,在这个强大帝国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外患并未彻底根除,内乱接连不断,全国多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建国百余年后,大汉帝国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何以能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
查看全文
通史五卷——炀帝功过
隋炀帝像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七月,再造统一的杨坚死于今天陕西省麟游县境内的仁寿宫,次子杨广即位,是为大名鼎鼎的隋炀帝。如果我们问:“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暴君是谁?”恐怕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会回答说是秦始皇与隋炀帝。相比之下,隋炀帝似乎更为不幸。毕竟,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是“千古一帝”,而隋炀帝却不过是个亡国之君,是后世帝王的反面教材。“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瓦岗军领袖李密讨伐隋炀帝的这句檄文,早将杨广残暴、荒淫的形象牢牢确立在国人的心目中。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公平?真实的隋炀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这种形象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后人的建构?他是真的犯下了那么多的暴行,抑或只是后世“众恶归之”的结果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隋朝的制度创新——中央...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方氏家谱
原书: 写本, 民国63[1974]记事. [12]页 : 世系表. 长乐始祖 : 方廷范. 台湾始迁祖 : 方孔花字连富(民国) 散居地 : 福建省长乐县罗城乡方厝村及台湾省花莲县花莲市等地. 福建福州长乐县
浏览:100
湘潭雙板橋方氏五修家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显允堂梓, 民国17[1928]. 存17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方新迟,字容舒 ; 方新宁,字秉奎 ; 方运晋,字霞秋 ; 方新民,字子元 ; 方新典,字炳星 ; 方新德,字日亭 ; 方新濬,字泽元 ; 方新寅,字甲元 ; 方新昭,字光烈. 注 : 本谱缺卷15. 鼻祖 : (元明之际) 方可盛,字肇先,号本源. 原籍江南常州无锡县,洪武元年宦茶陵. 生四子 : 方扬 ; 方体(均居湾头广林桥侯伯冲) ; 方馨(本谱之祖) ; 方干(居善化). 湘潭始祖 : (元明之际) 方馨,字光理. 洪武四年徙居十都一甲蝉塘双板桥. 派祖(4世) : (明) 方奇,字岳峻(居双板桥) ; 方銮,字腾甲(居蝉塘) ; 方(日𢇁),字用行(居官冲) ; 方本(居双板桥) ; 方秀(居铁炉冲,未载) ; 方潮,字与宾(居莲坨). (日𢇁)公下支祖(8世) : (明) 方庭仙,字华山 ; 方庭鹤,字鸣皋. 銮公下支祖(10世) : (明) 方现畧 ; 方现歌. 本公下支祖(10世) : (明) 方寸思,字九我(迁11都茶园塘) ; 方寸德,字怀我(迁六都方家坳). 奇公下支祖(11世) : (明) 方良学,字子和 ; 方良臣,字季和. 寸思公生二子(11世) : 方远贡,又作䓕贡,字夷服 ; 方远迎,又作䓕迎,字伯玉. 寸德公生四子(11世) : (明) 方远大,又作䓕大,字元敷 ; 方远明,又作䓕明,字玉亭 ; 方远朝,又作䓕,字宜庭 ; 方远恭,又作䓕恭,字元素,号泗门. 字派(16世起) : 国正添新运 家修重守先 代有人文起 时怀忠厚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谱序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方氏家谱
浏览:100
方氏通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8[1882]重修(聚文堂梓). 9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目录中不标卷数. 仅卷首版心有标卷数. 世系仅含继宝公派下16世祖先起之记录. 部分祖先资料摘录于谱序. 纂修者 : 方从刚,字毅卿 ; 方翰飞,字星溪. 始祖(1世) : (宋) 方阜鸣. 籍浙江,判福建泉州. 下一子: 方庆二. 宰鄱阳. 江西吉安祖(5世) : 方秉忠. 逢辰公长子. 由浙水徙江西吉安府太和县. 新化始迁祖(12世) : 方震. 生三子 : 方继宝(居灵官庙) ; 方金宝(居白马庙) ; 方国宝(居邵阳乌湖庙). 继宝公下二子(14世) : 方孟宗 ; 方慕宗. 孟宗公下二房(16世) : 方友材(受富公子) ; 方友信(受缘公子). 慕宗下六房 : (16世) 方文斌 ; 方文政 ; 方文王 ; 方文聪(皆为嗣良公之子) ; (19世) 方永清 ; 方永洪(皆为济良公3世孙). 金宝公下三房(16世) : 方启缘 ; 方启春 ; 方启景. 国宝公之孙(15世) : 方良杰. 下有九子,仅存三房有传. 国宝公下三房(16世) : 方万四 ; 方万八 ; 方万九. 派语(继宝公派)似为 : 阜庆念逢秉 昌日学彝德 景雨宝宗良(受) 文(友)广伏永万 朝(琮)廷(显)兴正有 可(天)立(之)民从续 谱联宗荣第.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继金国三派合修方氏通谱
浏览:100
方氏支谱 [4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咸丰11[1861]镌.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编纂者 : 方寿春,派名美怀 ; 方美玉,字吉祥 ; 方美仁,字添寿. 一世祖 : (元明之际) 方轨,字范九. 由豫章徙东陵,后迁湘邑蜜岩山. 派祖 : (明) 方正直,字如矢.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明) 方邦畿,字千里 ; 方邦国,字庶定 ; 方邦光,字为龙. 长沙祖 : (明清之际) 方文圣,字俊卿. 下有四子,分四支. 四大支祖 : (清) 方立琼,字殿英,号洪淇 ; 方立朝,字仲赤 ; 方立本,字绍虞 ; 方立舜,字继夏.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豫章
浏览:100
长沙柞山方氏家谱 [1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光绪28[1902]刻本.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仅残存卷首, 卷2. 安徽始祖 : 方子刚. 江西始祖 : 方起莘. 湖南长沙始迁祖 : (明) 方竹泉.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卷端题 : 长沙柞山方氏家谱. 歙之东乡(安鰴淳安县)
浏览:100
方氏续修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民国10[1921]修. 4册 : 插图 注 : 此谱卷数杂乱, 仅存卷上, 卷首, 卷首上. 受姓始祖 : (黄帝时代) 雷公,为黄帝左相,赐姓方. 临湘始迁祖 : (五代末年) 方萏,字小十. 散居地 : 湖南省临湘县, 沅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其他题名 : 方氏续修支谱. 安徽遂安县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