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崇仁,字乐道,东汉建康元年自山东青州济阳县(今邹平县)迁居浙江剡县(今嵊州市)后因党祸隐居东南洲村(今新昌县小将军镇)。卷一谱序、像,卷三至八世系。存卷三至五、七、八。
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八卷(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简介资料
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八卷(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相关文献
新昌县盛氏后裔排行
新昌县盛氏后裔排行,二十一世祖开始排行福公后:1、�ト�公派排行(阳行):朝廷元台嘉(可)万世永杯
新昌县《石塘盛氏宗谱》盛氏宗派考
新昌县《石塘盛氏宗谱》盛氏宗派考,新昌县《石塘盛氏宗谱》盛氏宗派考 按盛氏之先实姬姓也,帝喾元妃
丁家洲之战
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迫于恶劣的形式,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不得不亲自出马。但在一场水陆同时展开的正面决战中,他与南宋最大规模的军队被北方强敌完败。自南宋与蒙古的战争正式开打,临安的小朝廷就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由于见识过蒙古军队在长江以北的纵横千里,宋军一直都对在陆战中击溃对手是不抱希望的。他们只能以过去抵抗金国军队的方法,用水军守护长江天险,用城防拱卫战略据点。但蒙元帝国的特殊思维,也让宋朝方面在刚开始很不适应。在通过走西南方向,迂回攻灭金国最后的主力军部队后,蒙古人就爱上了这种大费周章的迂回战略。所以在攻打南宋的初始阶段,他们一直尝试通过拿下四川,占据长江流域的上游。这种策略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极有可能是在投靠蒙古的汉化幕僚推动下敲定的。问题是蒙...
新昌县
地理新昌县东西相距52.3公里,南北间隔36.9公里。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面积22.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6%;山林面积为13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7%,是一个以山林、旱地为主的山区丘陵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新昌地处浙东丘陵地带。天台、四明、会稽诸山余脉绵亘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下降。县境东南部为崇山峻岭,中部和西部为丘陵台地,西北部为河谷盆地。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三江呈折扇形流向西北注入曹娥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日照约19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500毫米,无霜期240天。历史沿革新昌县名来自新昌乡名,也寄寓著新设县兴隆、昌盛之义。如今已有1100年建县历史。新昌县境,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地,秦时属会稽郡,西汉初,会稽郡下置剡县,新昌是剡县的一部分。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拥兵自立,唐乾宁三年(896),钱镠攻
新昌石氏名满江南
石氏在新昌历史悠久,分布广阔,人数众多。80年代末统计,新昌县内石姓19000多人,列居第八。南宋时期,新昌石氏赫奕辉煌,名满江南,理学诗书继美,簪缨鼎甲传芳。陆游称颂“会稽右族,石氏为大”。▲新昌石溪村石氏大宗祠相传石氏为黄帝子孙,出自姬姓部族。周武王封其弟康叔于卫,七传至靖伯,食采于石,因以为氏。靖伯十七传至秦末,有赵人名石奋者,追随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深受信任,其妹能鼓瑟,为西宫。奋有四子,高祖即位后,父子俱封高官,景帝时各赐爵秩为二千石,故号称石奋为“万石君”。万石君后裔以孝谨传家,虽齐鲁诸儒皆以为不及,为西汉名门望族。石氏尊石奋为一世祖。▲新昌石溪村石氏大宗祠戏台从石奋到卅五世石元遂迁新,历经汉至唐1000多年,其间经过六次迁徙。石奋随汉高祖从赵地徙居长安。至第八世石昶徙青州。至第十五世石渊,仕西晋建安太守,中原兵乱,建兴末(316-317)随晋无帝扈驾渡江,居丹阳。至十九世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