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澧田谭村居民以谭姓为主,该族奉南唐时始居江西泰和之世𪟝为一世祖,其孙季父析居永新城南,后为大族。第十三世均叔析居鹄湖,第二十世鸾俸、鸾福、鸾禄、鸾寿、鸾爵五兄弟,于明中叶自鹄湖迁居里田,其地清代改名澧田,谭氏聚居村落称澧田谭村。谭村尚有汤姓、贺姓、罗姓居民,汤姓始迁祖本同于元朝至大三年迁来,贺姓仅数户,何时迁来已不可考,罗姓则于一百年前自邻近之汤村迁来。卷首为谭村风物与人物图片,正文有地理志、经济志、教育志、科技志、文化志、人物志、艺文志、世系志,世系志是全书主体,录谭氏各支世系传,其后有汤、贺、罗姓世系传,其末有当今各户人口状况统计表。卷尾为与修谱有关之文献。书名据封面题。
永新澧田谭村村谱(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相关文献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胡幼黄
胡幼黄(?~?),字成玉,江西永新县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王龙泽榜进士第三人。胡幼黄进士及第后,授节度推官。他是宋朝最后一个探花。本科殿试正逢度宗赵蘓驾崩,恭帝赵显即位,元大将伯颜挥师南下。当时有一个谚语:“龙在泽(状元王龙泽),飞不得;路万里(榜眼),行不得;幼而黄(指胡幼黄),医不得也。”胡幼黄受官未及赴任,宋朝已被元朝所灭。后来,他退隐山中,拒不仕元。余事不详。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贺贻孙
一生高洁的——贺贻孙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柳鎏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刘沆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