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晟,字良器,唐长安洮州(今甘肃临潭县)人。始迁祖游,字观业,封宜春侯,遂定居沙子巷。书名据书名页题。
袁郡沙子巷李氏家谱总册不分卷(江西省宜春市)简介资料
袁郡沙子巷李氏家谱总册不分卷(江西省宜春市)相关文献
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家谱名:陇西郡李氏宗谱:不分卷:[平阳]作者:(清)李东元等继修堂号:同善堂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袁继咸
袁继咸(1593年-1646年),字季通,号临侯。宜春(今江西宜春袁州区寨下乡横塘村)人。明代大臣。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1630),升任御史,监考会试,因为监考放纵举人作弊,贬官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崇祯七年(1634年)任山西提学佥事,未成行前曾上疏抨击权宦张彝宪。后来,山西巡抚吴甡举荐袁继咸廉洁能干,而巡按御史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便诬告袁继咸-受贿。崇祯帝大怒,将袁继咸打入大牢,吴甡上奏袁继咸确实廉洁,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轰动京城。袁继咸列举了张孙振请托事情的细节及-受贿的罪状,最后张孙振贬官戍边,而袁继咸官复原职。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率兵平定水贼于兴国,俘虏一千余人。兼任湖广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败老回回、革裹眼等明末农民起义军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城...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袁珥
袁珥,字挥简,别名念圃,铜鼓三都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于乡,四十六年(1781)大挑一等,签发湖南以知县试用。珥聪强练达,刚柔兼济。署岳州、长沙同知,有政声。转署醴陵县时,旧令病故,厚赠其妻孥,舆梓以归。复署乾州同知,乾地苗俗犷悍,有小忿,辄聚众刃斗。珥至,开诚化导,苗皆蛰伏。题补邵县,奸民多假命狱以诈财,珥治以刑威,刁风顿息。旋以宽纵狱囚,挂吏议揭参。奉旨送部引见,仍发湖南以知县用,寻补永兴县。乾隆六十年(1795)春,苗民蠢动,王师导之,营于辰州。调珥赴辰州出赈难民,向例大口米一升,小口八合,珥合大小均之,民服其公平。迁署辰溪,与贼巢近隔一河,贼乘腊晦,拥众大至。珥身腰弓矢,率武举张明俊等,带领乡勇数百,战于小田坪,斩馘数十级,生擒酋首刘大等置之法。贼由是不敢复渡河。是役也,奉调办军需者十数员,各领帑金十万,珥独节用三万,及报销核算,唯珥用银最少,议叙加一级,实授永兴县。初,县...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袁京
袁京,字仲誉,袁安长子。和帝时官至蜀郡太守,著有《难记》32万言。《通志》记载,东汉中叶,袁京初拜郎中,稍迁待中,出为蜀郡太守。后远徙于袁,隐居于县城北山之麓。是时,宜春尚为县。后因其姓以名山,曰大小袁山,郡曰袁州。豫章太守为立“高士坊”在宜春县学右。袁京隐居不再涉足仕途后,在当时的五里山下(现袁山),潜心钻研《孟氏易》,作《难记》16万字,成为当时研究《易经》有所成就的名士之一,世称高士。袁京死后葬于山下。其嫡五世重孙、袁术皆为三国名将。轶事典故话说袁京厌倦了京城豪华的生活和权谋倾轧,毅然辞别父母,抛下妻小,南下云游。这袁京是当朝司徒袁安之子,袁氏家庭为京城名门望族。从袁安起,几代位列(司徒、司空、太尉),出过诸如袁汤、袁绍、袁术等历史上著名人物。袁京对入仕为官毫无兴趣,只想寻个地方,隐姓埋名,苦身修行,做个普通人士。一日行至袁州地界,看见大小两山,那山上林木葱笼,鸟雀瞅鸣,更有一条秀美...
江西省-宜春市袁皓
袁皓,[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退山,自称碧池处士,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人。生卒年亦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登咸通进士,博学能文。僖宗狩蜀,(中和元年)擢仓部员外郎,曾任吉州、抚州刺史。龙纪中,(公元八八九年)为集贤殿图书使。皓著有《碧池书》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兴元圣功录》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