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唐,字伯撰,汉代人。始迁祖给,原名纶,字文达,行第二,宋代人。存卷首、卷一、三、五、六。书名据版心题。六修本。
湘湖冯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简介资料
湘湖冯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相关文献
一卷家谱展千年
一卷家谱展千年, “寻根稽谱——上海图书馆藏家谱精品展”,将“家谱”——这一渐渐淡出历史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金君卿
金君卿(公元1023-1098年),字正叔,宋代浮梁人。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他博学多闻,文思敏捷,下笔顷刻千言,文声甚著。景祐年间中期(约为公元1036年),金君卿尚在乡间,时任饶州太守的范仲淹,礼聘其为师。君卿中进士后,在临川为官,先任知县,后任江西提刑,入朝后为度支郎中。他政绩卓著,勤于笔耕,著作颇丰,有文集15卷。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秋,他游览万寿寺院时写下游记一篇,时人将其镌刻于寺院前石壁之上。尽管年深日久,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佛印
佛印禅师(1032年~1098年),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佛印少时,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遂礼宝积寺(在今江西浮梁瑶里)日用为师,学习禅法。十九岁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师赞叹说:“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二十八岁,由于精究空宗,被称为“英灵的衲子”,而嗣善暹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其后,历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县境内),江西庐山开先寺、归宗寺;丹阳(今江苏镇江)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刹,前后四十余年,德化广被,为人称颂。曾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得四方云衲。佛印禅师还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倡导弘扬净土思想。宋神宗曾敕赐金钵...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何召一
何召一(约公元1131-1162年),浮梁县高岭人,约生活于南宋绍兴年间。《高岭何氏宗谱》载:“其祖何茂,字完智,以文学任唐武宗会昌间(公元841-846年)初任河南通判,次任太平通判,后任节度使,同汪、许二总管巡行宣、歙、池、饶,道经浮东白水新正俨坑,见山青水秀,遂定居于此。”茂公之子何浚,字伯俊,见高岭风景优雅,嘱其子叔信迁居高岭。何叔信是高岭何氏之始祖。何召一为何叔信第九代孙,是发现和使用高岭土的第一人。他出生贫寒,却乐善好施。相传,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何召一了解到高岭盛产的一种“糯米粉”作用与价值,便带领村人一同去挖,运到景德镇去卖。陶瓷业主们不仅将他们所带之土抢购一空,还纷纷订货,出资扩大开采规模。何召一发掘高岭土,不仅改变了景德镇瓷器史,也改变了高岭人的命运。后人尊他为“玉土仙”,并建庙供奉他。高岭《何氏宗谱》载:“公开创高岭故业瓷土,庙祀之”。景德镇古窖陶瓷历史博物馆内设有他...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陶玉
陶玉,生卒年月不详。新平镇钟秀里人。新平镇在昌江之南,也称他为昌南镇人。他精于制瓷,是唐代著名制瓷高手。陶玉出生在一个陶瓷世家。他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制瓷感兴趣,加上机敏伶俐、聪慧好学,不怕吃苦,很快就练得一手好技艺,并掌握了配料、烧练等方面的工艺技术。他制出的陶器“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与众不同,十分精巧,得到人们的喜爱,远销关中平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载运自己制作的瓷器进入京都长安,并进贡朝廷。由于陶玉所烧制的瓷器素润莹洁,瓷质接近珍贵的玉器,故当时被誉为“假玉器”从此昌南镇的瓷器饮誉海内。人们也就把陶玉烧造瓷器的窖,称之为“陶窖”。关于陶窖,《景德镇陶录》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制”。清道光《浮梁县志》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