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韶,字禹乐,号仪廷,世居光州固始,仕唐泉州别驾,天宝中入闽,子友卜居莆田涵江沙阪(今涵江保尾)。传至二十六世恰,字奉时,于明嘉靖间析居涵江石庭浦,称顶刘西。再传至三十四世宗兴,号彝亭,恰九世孙,于清干隆间,在迈村择地筑舍另居,名为下西刘村。谱上部谱序、凡例、杂文,中部新旧谱序、祖源探究、刘姓名人、祠墓文物、传家规范、家族礼俗,下部世系。书名据封面、书脊、书名页题。
福建莆田西刘刘氏族谱(福建省莆田市)相关文献
福建省-莆田市余怀
余怀(1617~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又号曼持老人。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他与杜□、-鼎齐名,时称余、杜、白。余怀才情艳逸,其诗词用笔较为深细,表现出悠情绵邈的意境。如《由画溪三箬至合溪》: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将其怅惘之情,溶入苍凉寥落的画面之中。朱彝尊评此诗有晚唐风格,有一种秋花式的幽艳晚香之韵。尤其是明亡后,他对一代兴衰,发出千秋感慨,颇多凄丽之辞。他的六首感遇词,通过和王介甫、苏子瞻、陆放翁、刘后村等人的词作,形象地描写了在故国倾覆的情况下,一个九分憔悴、心事成灰的江南游子的悲哀。这些作品情感凄怆,词采清丽,颇为吴伟业、王士□所称道。此外,他的笔记《板桥杂记》记载狭邪之事,共分3卷,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轶...
福建省-莆田市黄旸
黄旸(1357~?),字原升。福建莆田人。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萧时中榜进士第三人。黄旸的史料极少,只知道他永乐三年(1450)乡试中举。54岁才考中进士,而且官职只做到翰林编修。《明诗纪事》上有其《次潞河》诗一首。
福建省-莆田市郑至道
郑至道(生卒年未详),字保衡,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约于宋仁宗至宋哲宗年间在世。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二年(1087),以雄州防御推官知天台县。爱民众,为政宽简,专务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在天台曾作《谕民书》7篇:即孝父母、爱兄弟、睦宗族、恤邻里、重婚姻、正丧服、重本业。使少长有礼,亲友有义,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任满,百姓攀留不忍其行,因留住天台松关,至今有“松关留郑”之说。自六朝刘义庆《幽明录》中关于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神话传说流传以后,唐代文人相继来天台游访。著名诗人元稹又写了“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刘阮山》)等优美的诗篇,更引起人们对刘阮遗踪的向往。至道根据前人编绘仙踪图籍和护国寺僧人传说,在护国寺东北2里许山谷中,发现一大胜境(即今宝相岙),视为刘阮遇仙之处。捐俸“凿山开道,立亭于其上,环亭夹道植桃数百本”,并作《刘阮洞记》。在所植桃树开花之际,率领...
福建省-莆田市黄艾
黄艾是黄文粲之从子。朱文公知漳州时,奏行经界,朝议未定,轮到黄艾发表意见,他奏道:“今日以天下之大,公卿百官之众,商量一经界,三年而不成,如有比这更大的事,又该怎么办?”光宗醒悟,当即批准施行。黄艾进士及第后,任朝请郎右正言,官至朝奉大夫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还任过中书舍人、金国正旦使、刑部待郎等职。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余事不详。
福建省-莆田市刘克壮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