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弘,一名长青,字思仁,号元始,东晋咸和四年宦居徽州府城(今歙县徽城镇)。始迁祖受,又名继宗,字德彰,明初由歙西棠樾赘居新馆。受七传而派分棠、集、宋、橐、、乐、檀七大支,之后亦陆续他徙。集六世曾尚于清干隆间因商迁会稽高车头,后有迁杭州府城者、有迁山阴大义村者、有迁镇海县崇丘乡者,多以业盐而迁。是谱为新馆、会稽两支合修,兼收入上述各派世系。卷首谱序,卷一凡例、诰敕、史传,卷二志乘、家传、杂著,卷三祠规、像图、墓图、祠图,卷四至十五系图、行传,卷十六补遗、刊误。书名据书签题。
歙新馆著存堂鲍氏宗谱十六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简介资料
歙新馆著存堂鲍氏宗谱十六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相关文献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保艾堂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保艾堂,从前歙县有一句民谚:“唐模、棠樾,饿死情愿!"意思是说,‘这两个村庄,街道宽敞,
安徽歙县棠樾鲍氏祠堂
安徽歙县棠樾鲍氏祠堂,文/张梦颖祠堂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宣扬封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罗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7卷。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鲍漱芳
鲍漱芳(?-1807)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洪泽湖决堤,他先后捐米6万石,捐麦4万石,赈济了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从开山归海,他集众输银300万两;疏浚芒稻河,他捐资6万两。由于鲍漱芳屡次捐输,深得嘉庆皇帝的赞赏,获得清廷从优议叙、加十级的嘉奖,并特赐在故棠樾修建"乐善好施"牌坊。鲍漱芳是一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平生搜集的宋元古籍、法帖、绘画、墨砚等物很多。中年时,他在当代名家的帮助下,精选唐宋以来书法墨迹珍品,汇编成《安素轩法帖》,并于179...
安徽-黄山市-歙县鲍寿孙
鲍寿孙(1250-1309)宋代官吏,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三年(1267)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为宝庆州学教授。事见《桐江集》卷一《鲍子寿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今录诗五首。据《歙县志》载:元代歙县守军李世达部叛乱后抢劫百姓,凡稍富裕的人家,都在所不免。鲍寿孙和他的父亲鲍宗岩都被乱军捉获,将杀之,鲍寿孙愿代父死。其父鲍宗岩说:‘吾老矣,仅一子奉祀,岂可杀之,吾愿自死’。”忽然狂风大作,仿佛追兵从天而降,叛军大乱,只好丢弃鲍氏父子惊慌而逃。明代皇帝为了旌表鲍氏慈孝,遂赐建“孝慈坊”。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听了鲍氏父慈子孝、争相赴死的故事,大为赞赏,挥笔写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