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仙居公主

仙居公主

仙居公主,名朱轩姞,(1584年-1585年),明朝公主,明神宗第五女,母亲是李德嫔。

公主生于万历十二年七月二十日,与异母姐姐云梦公主仅相差十四天。十二月三十日仙居公主即夭折,明神宗表示惋惜。次年五月辛酉,仙居公主葬在金山。。以后静乐公主、云梦公主、灵丘公主、云和公主等姐妹也陆续葬在此地区。

仙居公主简介资料
1584年08月25日
1585年01月30日
仙居公主相关文献
仙居郦氏
郦氏为中原故姓之一。按郦氏族人的溯源:黄帝兴于轩辕谷,向中原迁徙,定都熊山,在涿鹿打败蚩尤,建立华夏部落联盟。其三妃彤鱼氏,生夷彭于酉山(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居住于此,是为酉山始祖。大禹建立夏朝时,尊崇华夏始祖黄帝,封黄帝的八世孙酉涓于郦邑,建立郦国,改称郦涓。商朝初期,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部落,迁居骊邑(今河南省新蔡县)。商朝末年,骊戎部落曾协助周武王灭商,并于周惠王五年被晋国所灭,族人四散居住在河南陈留一带。据此可以说明两点:一是郦氏源出黄帝,系以国号为氏。二是郦氏就是历史上的骊戎。但问题是,历代的姓氏书籍皆载明郦氏是以地为氏。此外,夷彭为酉涓之祖,说明郦氏原为酉姓。而据《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酉为其中之一。这明显与郦氏在商朝初年演变为骊戎相矛盾,因为骊戎也源自黄帝,但属于姬姓。所以本文以为历代姓氏书籍所载的“郦氏为黄帝之后,支孙食采于郦,因氏...
查看全文
仙居公主
参考文献^《国榷》卷首之一元潢^《皇第五女仙居公主圹志》,1971年出土,现藏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查看全文
仙居应氏
应氏主要有两大起源,皆属于以国为氏。据《通志》载,应,侯爵。武王第四子所封,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汉初有隐者应曜。后汉将作大匠,望出汝南、颍川。又《汲古文》云,商时有应国。故至少在商代,就已经有以应为氏的了。仙居应氏自称为周武王之后裔,以汝南为郡望。据《应氏宗谱》载,西周武王四子韩封于应,自宋若、虚伯二人起号为应姓,地在汝南。韩传四十五世生詹,詹字思远。西汉元帝时(前48~前33)以义勇立功,拜观阳侯镇南大将军,南渡为江南应氏。詹子元公在永康官田落户,即为永康应氏始祖。宋乾德年间(963~969),第八十世孙节岩徙居厦阁(今下各)。节岩传五世回迁永康,后来成为西应、东应。节岩另一孙已访仍居厦阁,传四世孙禹阶,后为西桥(现双庙等地)之祖。禹阶生闻义,闻义生二子,长咏甫次咏兰,养一子延寿。延寿本姓陶,临海长潭人。如今的下各人几乎全是延寿后裔。应姓人的聚居点较为集中,如下各村、双庙村。但也有由厦...
查看全文
仙居
一、仙居的概况: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靠近东海,是中国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内外交通体系发达。仙居风景名胜区地处仙居县中南部,距县城20多公里,距省道公路临石线3公里,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仙居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西罨)、景星、十三都、公盂、淡竹五个景区,由饭甑岩、将军岩、西天门、鸡冠岩、天柱岩、景星岩、蝌蚪崖、擎天柱、公盂崖、高
查看全文
仙居滕氏
落日楼主按:仙居滕氏主要聚居在上张一域,并形成以滕姓为主的村落,如滕庄、滕山等村。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绣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绣于滕。在春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的时候,滕国国君因国家弱小,不能朝见周天子,故朝于鲁国,并为此与同来的薛国国君争长。后来滕国为秦国所灭,部分子孙改滕为腾,部分子孙则以国为氏。滕氏后人至三国时期有滕修,南阳人,广州刺史。司马氏建立西晋政权后伐吴,修率众赴吴难,闻孙皓降,乃缟素流涕而还。仙居滕氏为滕修之后裔,故以南阳为郡望。(据《元和姓纂》、《通志》、《古今姓氏书辩证》、《百家姓考略》)仙居滕氏奉滕玄龄为鼻祖。滕玄龄为福建莆田人。晚唐乾符二年(876),因其子滕昭为乐清县丞而随任就养。滕昭卸任后,为了躲避战乱未返回原籍,并定居在乐清昄义里,取湖山孙氏为妻。又因为滕玄龄当时还健在,故以其为乐清湖山縢氏鼻祖。宋雍熙年间(984-987),第十二代...
查看全文
仙居公主相关标签
明朝公主
明神宗皇女
1584年出生
1585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