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陈家庄陈氏平字号六大院家谱(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始迁祖浩,原籍天津北塘,清干隆末同其兄车迁来利津铁门关南安家立村,取名陈家庄。支祖平和,浩九世孙。谱载始祖根源、世系图、高中以上毕业生表。书名据封面题。
利津县陈家庄陈氏平字号六大院家谱(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简介资料
利津县陈家庄陈氏平字号六大院家谱(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相关文献
山东省-东营-利津县尚 五
尚五(1877—1951)原名尚国科,艺名尚明五、尚笑五,因排行第五,多称“尚五”。利津县盐窝镇东村人。民间评书艺人。自幼聪敏好学,少年读私塾数年,因家境贫寒,14岁辍学。后从名师习说评书。始在当地从艺,继赴惠民、滨县、沾化、无棣等县演说评书。在鲁北一带小有名气,与济南的傅泰臣、济宁的张善仰同为山东评书的代表人物。1928年,因眼疾双目失明,遂落脚济南,在新市场、游艺园等处设馆说书。数年后返回利津。尚五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1940年,盐窝据点的日伪军,多次邀请乃至恫吓尚五到据点说书,他说:“我决不能丢失民族气节,让后人唾骂!”始终未去。尚五说书,口齿清楚,嗓音圆正,其特点是:善能汲取戏曲手法表演人物;讲古论今,敷衍故事,夹评夹议,情趣横生,尤以针砭豪强污吏堪称入木三分。且注重说书与表演相结合,说到壮阔处像大河磅礴,扣人心弦,说到细微时如溪水潺潺,引人入胜。擅长演唱书目有《说岳》《杨家将》...
山东省-东营-利津县于祚棠
于祚棠(1899—1980)利津县于家村人。治黄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幼年随父务农。1921年投身河工,充当汛兵、工班组长、汛目,后升任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1938年6月,黄河由花园口改道江苏入海,山东河务机构撤销,于祚棠回乡务农。1947年春,黄河复归故道,河工百废待兴,于祚棠加入人民治黄队伍。在利津修防段(初称治河办事处)先后任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1949年秋汛中,王庄堤段险情严重,洪水逼岸,堤埽不断出险,急需石料抛护,但全段却只存300立方米石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凭多年治黄经验,果断决策将万余条麻袋装入红泥3400余立方米抛至河中,代替石料护堤,确保埽坝的安全。垦利一号坝、左家庄两地抢险员工如法仿效,相继化险为夷。汛期过后,渤海行署、山东省河务局授予于祚棠“特等治黄功臣”称号。1950年,苏北潮河决口屡塞不成,应华东水利部的邀请,于祚棠率领工程队赴苏北。他对口...
陈平
原文标题:曲逆侯陈平陈平(?一公元前178年)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
陈平
陈平(?一公元前178年)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