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原版)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原版)

这是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Pyotr Il"yich)创作后期的作品。该作品共两个版本,此曲为原版,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钢琴协奏曲。全曲共三个乐章,分别为:1. 明快活泼的快板(G大调),2. 不太快的行板(D大调),3. 热烈的快板(G大调)。该版本于1881年11月12日首演于美国纽约,由提奥多·汤玛斯(Theodore Thomas)指挥。音频选段为第二乐章的前半部分。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原版)简介资料
1880 年
2级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ajor, Op. 44 (original version)
1881年11月12日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原版)相关文献
E大调
参考文献EricTaylor,TheABGuidetoMusicTheoryPARTI,theAssociatesBoardoftheRoyalSchoolsofMusic(Publishing)Ltd,1989,Chapter4:MoreScales,KeysandClef,4/1Majorscalesandthecircleoffifths,4/2Minorscalesandkeys,4/3Relativemajor/minorkeys(P.21-27),ISBN1-85472-446-0
查看全文
G
字符编码其他表示法参看Гг(西里尔字母Ge)Ґґ(西里尔字母,在乌克兰语)意义
查看全文
黄河钢琴协奏曲
作者1968年,《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由当时因《钢琴伴唱〈红灯记〉》出名的殷承宗主持。殷承宗和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在李德伦、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结构《黄河颂》:原为男声独唱以雄壮豪迈的旋律,赞叹黄河的历史与气势。冼星海透过此段广阔的中国式宣叙调,配合大提琴合奏的音色,带出该曲的民族风格。《黄河愤》:以笛子伴以竖琴吹奏陕北风格的引子,旋律是温婉的《黄水谣》,紧接悲愤深沉的《黄河愤》。《保卫黄河》:沿用大合唱的复调卡农(canon)手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以扩展气氛及情绪,表达“保家卫国”之主题;而《东方红》的音调贯穿整乐章。包括殷承宗的电影版本及其他流通的版本,于此乐章高潮乐队齐奏《东方红》后,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换尾”手法,使钢琴再次奏出《保卫黄河》主题,与弦乐卡农竞奏后由小号奏出“东方红”第一句后,接上《国际歌》的尾句为结束。重要影响...
查看全文
G显带
操作首先将染色体样品在50°C的环境下放在一块热板上过夜,再用胰蛋白酶处理,以去除多余的蛋白质。之后用Giemsa染色,可以得到G显带条纹。这些条纹看上去与Q显带相似,但是原理却不一样。G显带因其高分辨率而更受欢迎。G显带技术细节,即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被染色至今未明。但是普遍认为,G显带染色过程中使得某些蛋白质从染色体中分离。D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会因为染色体不同的碱基构成而有别。在蛋白质-二硫化物丰富的部分,Giemsa染色受阻,此段就会成为亮纹,称阳性G显带。相反阴性G显带则出现在巯基(-SH)丰富的区段。
查看全文
C大调
C大调的著名音乐作品大火球-杰瑞·李·刘易斯钢琴男人-比利乔It"sNotUnusual-汤姆·琼斯SatinDoll-jazzstandardDr
查看全文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原版)相关标签
协奏曲
钢琴
管弦乐队
柴可夫斯基
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