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崇五都彤源毛氏八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
始祖伯逊,宋初人,居浙江衢州。生二子,皆徙居江西吉水。始祖孟容,字元玉,行端二,伯逊二十世孙,元明之际由吉水徙居宜黄崇五都彤源增溪。生四子,惟叙文(行溆二)世居彤源,余皆他徙。卷首谱序、源流总略、始事录、跋、像、仕宦录、勅诰、墓志铭、节孝文凡例、家规、祠堂记、祭田、传赞、受姓总图等,卷一至六世系。书名据目录题。
宜黄崇五都彤源毛氏八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简介资料
宜黄崇五都彤源毛氏八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相关文献
江西省宜黄县谭纶墓
江西省宜黄县谭纶墓,江西省宜黄县境内峰峦叠翠,古树参天。出县城约5公里处,山峦兀然拔地而起,形成一道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乐史
乐史(公元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人,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官至水部员外郎。为南唐后主李煜时进士,同榜者仅5人。齐王李景达镇守临川时,召其掌管文书奏札,授秘书郎。宋朝建立后,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以见任官复登甲科,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初任武成军书记职。上书言事,升为著作佐郎、陵州知州,献《金明池赋》,深得太宗赏识,召为三馆编修。迁著作郎、直史馆,转太常博士,知舒州,再迁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知黄州、商州。乐史学识渊博,毕生勤奋著述,著作宏富,宋真宗尽取所著书藏于秘府。太平兴国期间(公元976~983),他广收山经地志,精密考究原委,撰成巨著《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后的又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阅览此书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的效果。该书详细记述了全国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地名取义、治城迁徙、山川...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侯叔献
侯叔献(1023~1076)字景仁,宋新丰侯坊人。水利专家。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志在富国,决定以农为本,制订出“农田利害条约”。侯叔献进言:汴河两岸原有沃土千里,因每年大汛期间汴河暴涨,冲击河堤,使官、私之地二万多顷变成盐碱地,而今用来牧马,也不过万顷,其余都白白荒芜不用。只要依汴河两岸地势开渠筑陂坝,增设溢洪道,将黄河上游的樊山水引入汴河,冲刷盐碱地,使其变为良田。神宗令为开封府界常平,执行此事。后因都水监对此持异议,改调淮南提举、两浙常平使。熙宁三年(1070),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侯叔献擢升都水监,提举沿汴淤田。他长年奔走各地,察看山川地势,吸收群众治水经验,辟大湖、立新堤、开支流,引樊水和汴水淤田治理盐碱地,经...
宜黄县
历史沿革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析临汝建宜黄县。属临川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宜黄并入崇仁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又析崇仁县置宜黄,隶抚州。即武德八年,复并入崇仁。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析崇仁县置宜黄场,仍属崇仁。开宝三年(公元970)升场为县,隶抚州。建国后,宜黄隶属抚州地区。2000年7月10日抚州地区改为市,宜黄隶属抚州市。行政区划截至2008年12月30日,全县设7个镇、5个乡、2个场,139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1077个村民小组和19个居民小组,有自然村1281个。地理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宜水、黄水、曹水、梨水、蓝水等5条水系。宜水、黄水汇合于县城成宜黄水。交通328省道、218省道、303省道经济以农业为主。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8656亿元。文化教育风景名胜佛教禅宗曹洞宗祖庭曹山寺太极岩风景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棠阴镇观音山水库下南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