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浦孟盓

浦孟盓

浦孟盓
浦孟盓简介资料
浦孟盓相关文献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孟尝
孟尝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人。东汉顺帝(126年—144年)时任合浦太守。当时的合浦,史载: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珍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违纪约束,珍珠逐渐徒到交趾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困的人饿死在道路上。面对百业俱废,珠徒于交趾的困境,孟尝“求民病利,革易前弊”,制定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措施,厉行清廉勤政。不到一年时间,合浦境地出现了商贸流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迁走的珍珠也回到了合浦。这就是传诵千古的“珠还合浦”典故的起源。后来,孟尝因病-朝廷请求辞官还乡获准。离任之日,珠乡百姓攀车拦道,使他的马车无法行进。孟尝只好半夜搭乘乡民的小船悄悄的离开。孟尝在合浦留下了“珠还合浦”的千古佳话,以及孟尝祠、孟尝风流坊、孟尝衣冠镓、还珠亭、还珠村、还珠岭等宝贵文化遗产。孟尝事迹载《后汉书》、明崇祯本《廉州府志》等...
查看全文
河南-洛阳-新安孟云浦
孟云浦(1545—1598),讳化鲤,字子腾,又字叔龙,新安县城北门里人,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后人将他与程颢、程颐、邵康节、司马光、曹月川、尤西川并称为“伊洛七贤”。孟云浦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其父讳言秋,号双台翁,为人刚方果断,朴素俭严,颇受邻里敬重,后诰赠南京户部主事。其母卫氏,温柔敦厚,慈善娴慧,后封太安人。孟云浦自幼聪敏过人,八岁时父亲为他延请塾师。13岁开始读《易》,习举子业于文庙庑中(庑指正房两侧的小屋)。初写文章便不泥古,能有感而发。在文庙读书期间,每遇先辈过往就很有礼貌的傍立拱揖,并向他们请教学业中的疑难。他彬彬有礼的行为和认真好学的精神,引起不少人的称赞,有位先辈说:“这么虚心好学,他日必成大儒。”他17岁补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为诸生)。虽然青年才俊,通晓古道(古道是对学术、政治、道理、方...
查看全文
怀浦
怀浦,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查看全文
浦那
地名学浦那之名引自梵语中的Puṇyanagara(美德之城)。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制于937年罗湿陀罗拘陀的一块铜牌上:上述此城名为Punya-Vishaya或Poonak-Vishaya。13世纪时,本市名称为KasbePune亦或Punavadi。在英属印度,浦那在英语文书里常写为Poona,今天的英语写法则订于1976年。历史中世纪早期制于858年和868年的铜牌说明在8世纪时,在今天的浦那有一地称作Punnaka的农民住处。铜牌上也表示著本地当时由罗湿陀罗拘陀统治著。帕塔勒什瓦石窟庙是在同一年代建造的。从9世纪到1327年,浦那隶属于德瓦吉里的亚达瓦王朝。1595年莫卧儿帝国任命了浦那总督。在莫卧儿帝国17世纪最终兼并该地之前,它属于亚美达纳格苏丹国。马拉地统治1625年,萨哈吉任命了一名浦那市长,他是该市的首位重大开发者。他监督建造了卡斯巴去、苏姆瓦区和拉维瓦区。1630年,本城为阿...
查看全文
浦姓
起源出自姜姓,以邑为姓。《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姜太公有后裔去晋国,为晋国大夫,其封邑在浦。他的后代便以浦为姓。郡望京兆郡: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历史名人浦跞:春秋时晋国大夫。浦选:春秋时晋国尚方丞。浦仁裕:三国曹魏文学家,著有《平章记》。浦南金:明朝诗人。浦源:明朝画家。浦鋐:明朝官员,正德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陕西按察使。参考资料《百家姓姓氏溯源》《百家姓溯源》《中国姓氏辞典》脚注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浦城孟氏族谱
浦城孟氏族谱
浏览:0
孟氏三修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义堂, 民国30[1941]年.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圣祖 : 孟轲,称亚圣. 宗祖(23世) : 孟怀玉(返居山东邹县) ; 孟龙符(先封昌平县,后业阳辛县) ; 孟系祖(居江南福建) ; 孟昶(居金陵福建) ; 孟𫖮(居河南陕西). 均为观公之后. 龙符公下世祖(47世) : 孟宗德,字纯夫 ; 孟宗政,字仁夫 ; 孟宗质,字义夫. 宗德公下支祖(48世) : 孟(王翁) ; 孟珍 ; 孟琰 ; 孟琬 ; 孟瑀 ; 孟𤤗 ; 孟瑄 ; 孟理 ; 孟瑶 ; 孟珪. 宗政公下支祖(48世) : 孟玺 ; 孟琛 ; 孟璟 ;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 ; 孟珷 ; 孟𤣱 ; 孟璋(由荆驻澧县) ; 孟珠 ; 孟(王延) ; 孟瑛. 石门祖(52世) : 孟爕,原名贞相,字调元,号世和. 子孙析置石门各地. 支祖(60世) : (明) 孟承锦,字绣文 ; 孟承琏,字商珍 ; 孟承荣,字炽轩 ; 孟承魁,字首元 ; 孟承璜,字璞庵 ; 孟承祥,字瑞占. 排行字(66世起) : 斯文丕振际 家声有以传 思祖全作述 仁义自希天 务本祥瑞衍 中和千古延 继圣开良久 启世昌其先 修齐治平备 宏猷树万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澧县, 石门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孟氏三修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义堂, 民国30[1941]年.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圣祖 : 孟轲,称亚圣. 宗祖(23世) : 孟怀玉(返居山东邹县) ; 孟龙符(先封昌平县,后业阳辛县) ; 孟系祖(居江南福建) ; 孟昶(居金陵福建) ; 孟𫖮(居河南陕西). 均为观公之后. 龙符公下世祖(47世) : 孟宗德,字纯夫 ; 孟宗政,字仁夫 ; 孟宗质,字义夫. 宗德公下支祖(48世) : 孟(王翁) ; 孟珍 ; 孟琰 ; 孟琬 ; 孟瑀 ; 孟𤤗 ; 孟瑄 ; 孟理 ; 孟瑶 ; 孟珪. 宗政公下支祖(48世) : 孟玺 ; 孟琛 ; 孟璟 ;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 ; 孟珷 ; 孟𤣱 ; 孟璋(由荆驻澧县) ; 孟珠 ; 孟(王延) ; 孟瑛. 石门祖(52世) : 孟爕,原名贞相,字调元,号世和. 子孙析置石门各地. 支祖(60世) : (明) 孟承锦,字绣文 ; 孟承琏,字商珍 ; 孟承荣,字炽轩 ; 孟承魁,字首元 ; 孟承璜,字璞庵 ; 孟承祥,字瑞占. 排行字(66世起) : 斯文丕振际 家声有以传 思祖全作述 仁义自希天 务本祥瑞衍 中和千古延 继圣开良久 启世昌其先 修齐治平备 宏猷树万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澧县, 石门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孟氏三修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义堂, 民国30[1941]年.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圣祖 : 孟轲,称亚圣. 宗祖(23世) : 孟怀玉(返居山东邹县) ; 孟龙符(先封昌平县,后业阳辛县) ; 孟系祖(居江南福建) ; 孟昶(居金陵福建) ; 孟𫖮(居河南陕西). 均为观公之后. 龙符公下世祖(47世) : 孟宗德,字纯夫 ; 孟宗政,字仁夫 ; 孟宗质,字义夫. 宗德公下支祖(48世) : 孟(王翁) ; 孟珍 ; 孟琰 ; 孟琬 ; 孟瑀 ; 孟𤤗 ; 孟瑄 ; 孟理 ; 孟瑶 ; 孟珪. 宗政公下支祖(48世) : 孟玺 ; 孟琛 ; 孟璟 ;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 ; 孟珷 ; 孟𤣱 ; 孟璋(由荆驻澧县) ; 孟珠 ; 孟(王延) ; 孟瑛. 石门祖(52世) : 孟爕,原名贞相,字调元,号世和. 子孙析置石门各地. 支祖(60世) : (明) 孟承锦,字绣文 ; 孟承琏,字商珍 ; 孟承荣,字炽轩 ; 孟承魁,字首元 ; 孟承璜,字璞庵 ; 孟承祥,字瑞占. 排行字(66世起) : 斯文丕振际 家声有以传 思祖全作述 仁义自希天 务本祥瑞衍 中和千古延 继圣开良久 启世昌其先 修齐治平备 宏猷树万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澧县, 石门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孟氏三修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仁义堂, 民国30[1941]年.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圣祖 : 孟轲,称亚圣. 宗祖(23世) : 孟怀玉(返居山东邹县) ; 孟龙符(先封昌平县,后业阳辛县) ; 孟系祖(居江南福建) ; 孟昶(居金陵福建) ; 孟𫖮(居河南陕西). 均为观公之后. 龙符公下世祖(47世) : 孟宗德,字纯夫 ; 孟宗政,字仁夫 ; 孟宗质,字义夫. 宗德公下支祖(48世) : 孟(王翁) ; 孟珍 ; 孟琰 ; 孟琬 ; 孟瑀 ; 孟𤤗 ; 孟瑄 ; 孟理 ; 孟瑶 ; 孟珪. 宗政公下支祖(48世) : 孟玺 ; 孟琛 ; 孟璟 ;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 ; 孟珷 ; 孟𤣱 ; 孟璋(由荆驻澧县) ; 孟珠 ; 孟(王延) ; 孟瑛. 石门祖(52世) : 孟爕,原名贞相,字调元,号世和. 子孙析置石门各地. 支祖(60世) : (明) 孟承锦,字绣文 ; 孟承琏,字商珍 ; 孟承荣,字炽轩 ; 孟承魁,字首元 ; 孟承璜,字璞庵 ; 孟承祥,字瑞占. 排行字(66世起) : 斯文丕振际 家声有以传 思祖全作述 仁义自希天 务本祥瑞衍 中和千古延 继圣开良久 启世昌其先 修齐治平备 宏猷树万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澧县, 石门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敇封亞聖族譜 [6卷,首3卷,又2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仁义堂藏, 民国37[1948]三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始祖 : (周) 孟轲,字子舆,封亚圣. 祖籍东鲁. 始迁祖 : 孟高 ; 孟举二公. 由本障徙移孟家堤. 安邑支祖 : 孟铉. 注 : 第9册及第11册重复, 同为卷5. 散居地 : 湖南省岳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孟氏世家族谱. 卷端题 : 孟氏大成谱. 岳州东门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