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

(大学)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从1955年至1980年存在的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大学,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海外华文大学。在其20多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12000多名毕业生。学校校址位于新加坡裕廊西云南园(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址)。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一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大学简介资料
1°21′N 103°41′E
相关人物
南洋大学相关文献
下南洋的南洋具体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下南洋的南洋具体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
查看全文
南洋劝业会
参考文献^南洋劝业会:南京一个世纪前的世博会.新华日报.[2010年4月22日].^回眸南洋劝业会
查看全文
南洋理工大学
历史年表“南洋”意为“大海的南端”或“南方的海洋”,代指东南亚地区。早在1940至50年代,许多中国的华人远涉重洋,南下谋生;至此之后,马来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半岛)被华人称为“南洋”。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TechnologicalInstitute),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声誉日隆,被英联邦工程理事会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1987年,成立会计与商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南洋商学院。1988年,成立应用科学学院。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1992年,成立传播学院。1995年,会计与商业学院更名为南洋商学院。1996年,南洋大学校友录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2000年,应用科学学院进行...
查看全文
南洋学会
南洋学报1940年南洋学会创办《南洋学报》(JournalofTheSouthSeasSociety),刊登世界各地南洋学者关于南洋研究的中文或英文的论文、报告、书评等,每年出版二辑,7月第一辑,12月第二辑。南洋学家许云樵(HsuYunTs"iao)为南洋学报第一任主编。随后有主编王赓武(WangGungwu)、郑子瑜(ChengTsu-yu)、陈松沾等学者。中国学者向达,苏继庼,朱杰勤等都曾在《南洋学报》上发表论文或文章。参考资料^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330页ISBN978-7-101-06109-3^《南洋学报》1959年12月第十五卷第二辑1959年南洋学会会员名录与通讯地址。
查看全文
南洋
相关南洋厅南洋群岛东洋北洋西洋马来群岛马来世界
查看全文
南洋大学相关标签
新加坡历史
新加坡国立大学
1955年创建的教育机构
新加坡大学
1 / 1
家族谱大览
1.福建侨乡族谱中有关南洋史的若干问题
原资料 : 香港 :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82. 29叶.
浏览:100
1.福建侨乡族谱中有关南洋史的若干问题
原资料 : 香港 :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82. 29叶.
浏览:100
任氏家谱 _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 全1册(264页) : 世系表. 一世祖 : (明) 任昂. 洪武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昂公下二子 : 任福昌(大老) ; 任福寿(二老). 大老派下五子 : 任裕 ; 任信 ; 任茂 ; 任宗浩 ; 任宗明. 二老派下四子 : 任祖恩 ; 任宗祝 ; 任宗全 ; 任谅. 排辈字(12-51世) : 位育中和新 修齐诚正先 守常明性道 行义光德安 利民有宗旨 健身可延年 发奋大业造 伟功尚书传. 散居地 : 河南省荥阳县, 新密市(原称密县), 广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书脊题 : 任氏家谱.
浏览:100
任氏家谱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 全1册(264页) : 世系表. 一世祖 : (明) 任昂. 洪武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昂公下二子 : 任福昌(大老) ; 任福寿(二老). 大老派下五子 : 任裕 ; 任信 ; 任茂 ; 任宗浩 ; 任宗明. 二老派下四子 : 任祖恩 ; 任宗祝 ; 任宗全 ; 任谅. 排辈字(12-51世) : 位育中和新 修齐诚正先 守常明性道 行义光德安 利民有宗旨 健身可延年 发奋大业造 伟功尚书传. 散居地 : 河南省荥阳县, 新密市(原称密县), 广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礼部尚书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公宗卷. 书脊题 : 任氏家谱.
浏览:0
31.西河傅氏宗谱, 31, 卷25, 大学 13世有宽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
30.西河傅氏宗谱, 30, 卷24, 大学 13世有宷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文堂, 民国35[1946]重修. 3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5(艺文志), 卷10(作渭公世系). 迁英始祖(一世) : (元) 傅细七,号清泗. 由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徙蕲州英邑. 生一子: 傅子文. 派祖(6世) : (明) 傅思武 ; 傅思宽. 皆为道佺公之子. 思武公下支祖(8世) : 傅武荣. 思宽公下支祖(8世) : 傅武钺 ; 傅武迹 ; 傅武发. 武荣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元 ; 傅大亨 ; 傅大利 ; 傅大贞 ; 傅大常,字静存. 武钺公生三子(9世) : 傅大有,字希若 ; 傅大彰 ; 傅大爵,字道修. 武迹公生五子(9世) : 傅大周,字亲仁 ; 傅大恩,字昭德 ; 傅大学,字新民 ; 傅大惠 ; 傅大任,字啸龙. 武发公生二子(9世) : 傅大昌,字世奇 ; 傅大祥,字世裕. 老派 : 七子廷仲 道思月武 大明得济有. 新派 : 作士以文 守用维新 孝义延世 学修立名 身列朝端 绍起家声 能弘乃志 应可登云 时念汝祖 允秉克成.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