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鲍氏族谱不分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鲍氏族谱不分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始迁祖弘,字思仁,又字元始,西晋时由丹阳迁居新安,卒葬歙西岩溪。本谱主要记岩镇派世系,内容依次为谱序、世系等。书名据谱序题。
鲍氏族谱不分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简介资料
新安宗谱
明隆庆间
一册
鲍氏族谱
刻本
线装
相关人物
鲍氏族谱不分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相关文献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苏宣
苏宣(1553~1626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缥缃旧业,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从此,他直接取法汉印,先后临摹仿刻汉印近千方。又潜心文字结构。最后形成了雄浑朴健的风格,开创了泗水派篆刻,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苏宣曾将自刻的印章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苏氏印略》,手印作537方,较全面地反映了自己一生刻印的成就,俞恩烨、姚士慎等为该书作序。苏宣非常善于变化作品的形式,满白、细朱、古玺、虫书、缪篆、籀书无所不为,无所不精;布局平中寓奇,险中带稳,于完整中求韵味;刀法冲切兼用,生涩苍莽,独树一帜。他的印风对后世程邃,丁敬、邓石如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印章遍海内,登门求教者甚众。董其昌、陈继儒、孙克弘等人用印多出其手。
查看全文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汪关
汪关(1573—1631),字尹子,原名东阳,字杲叔,祖籍徽州歙县(今属安徽),徙居苏州太仓。万历三十八年(1610),在苏州得一刻有“汪关”字样的汉代铜印,遂改名关,并以“宝印斋”名其室。汪关篆刻虽属皖派,却与文彭、何震风格不同,其特点:追溯汉法,布局严谨,纯净典雅,刀法流畅,富有凝炼之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冲刀治印,成功地运用印文的并笔、破边手段,发展了篆刻技法。明末印学大家周亮工把文彭以后的篆刻家分为“猛利”与“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代表人物,可见其当时名望。汪关在印坛独树一帜,主创了明代篆刻主要流派之一娄东派(即扬州派)。一时名公巨卿、山人墨客如董其昌、王时敏、文震孟、恽本初、毛晋、钱谦益等之印,咸出其手。明末清初的归昌世、甘旸、沈世和、林皋、巴慰祖等篆刻名家都深受其艺风影响。清陈浩曾经把他所刻印摹集为《宝印斋印式》4卷。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
查看全文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罗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7卷。
查看全文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鲍漱芳
鲍漱芳(?-1807)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洪泽湖决堤,他先后捐米6万石,捐麦4万石,赈济了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从开山归海,他集众输银300万两;疏浚芒稻河,他捐资6万两。由于鲍漱芳屡次捐输,深得嘉庆皇帝的赞赏,获得清廷从优议叙、加十级的嘉奖,并特赐在故棠樾修建"乐善好施"牌坊。鲍漱芳是一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平生搜集的宋元古籍、法帖、绘画、墨砚等物很多。中年时,他在当代名家的帮助下,精选唐宋以来书法墨迹珍品,汇编成《安素轩法帖》,并于179...
查看全文
安徽-黄山市-歙县鲍寿孙
鲍寿孙(1250-1309)宋代官吏,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三年(1267)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为宝庆州学教授。事见《桐江集》卷一《鲍子寿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今录诗五首。据《歙县志》载:元代歙县守军李世达部叛乱后抢劫百姓,凡稍富裕的人家,都在所不免。鲍寿孙和他的父亲鲍宗岩都被乱军捉获,将杀之,鲍寿孙愿代父死。其父鲍宗岩说:‘吾老矣,仅一子奉祀,岂可杀之,吾愿自死’。”忽然狂风大作,仿佛追兵从天而降,叛军大乱,只好丢弃鲍氏父子惊慌而逃。明代皇帝为了旌表鲍氏慈孝,遂赐建“孝慈坊”。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听了鲍氏父慈子孝、争相赴死的故事,大为赞赏,挥笔写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题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