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甲太,名邈,北宋熙宁元年由东游(在今建瓯县东)迁政和城关。书分综合篇(一)(载魏姓迁徙试考,大事年表)、谱系编,人物编、艺文诗词编、综合编(二)(载旧谱序、祠堂记)。书名据封面、书脊、书名页题。
政和魏氏全谱(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相关文献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颜虬松
颜虬松,名仁贤,字又青,以号行世。祖籍山东琅琊,后自徙京兆(今西安)系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八世孙。后汉隐帝朝(949年)以明经而仕,官拜通事。五代时社会动荡,朝代更换频繁,加之虬松崇尚道学,厌弃仕途,于是弃官优游入闽北,在望浙山(道教名山,在今西津)遇吴十七。吴十七曾任后周谏议大夫,因得异传幻术,也弃官入闽,后定居于遂应场(今锦屏村,为该村开拓者)。二人相善,吴悉以幻术授虬松。虬松经澄源赤溪时,见其峰峦挺秀,溪水潆洄,树林蓊郁,于是便定居在那里,唐代名臣颜真卿的一支后裔就此落籍于政和,成为开拓政和的先哲之一。他不仅在赤溪一带开辟田园,发展农耕,而且专擅医术,治病救人,殁后当地人立庙祀之,奉若神明。其后裔除衍发本县外,还远播宁德、福州及东南亚。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宋滋兰
宋滋兰字佩元,又字秋馨,晚年自号后庵居士。政和县东平里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幼聪颖,少侍父官连江、归化,年十六以郡试第一入庠,光绪二年(1876年),二十二岁举乡荐,文名噪一时,尤工诗。时闽诗多习黄莘田香草斋一派,兰厌其陈陈相因,独起而矫之,别张一帜。时任直隶督学孙诒经(钱塘人)雅重其名,聘入幕中襄校试卷。在幕中著有《随轺漫记》,内多记录山川沿革及风俗建置。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弟滋蓍同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随充国史馆协修,晋编修。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目疾告假归里,旋掌教于松溪湛卢及本里之东平书院,奖掖后进,培养人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唐景崧奉敕巡抚台湾,书请滋兰随辕臂助战守,因突发疽疾,未就而卒,年仅四十二岁。除有《随轺漫记》外,还著有《后庵居士诗集》6卷、《后庵居士文集》4卷、《周易异文考》1卷、《毛诗异文考》1卷、《后庵偶笔》4卷、《省疚斋吟稿》3...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许延二
许延二(830—?),字德勋,宣宗时官任银青光禄大夫,与兄叶延二一同掌皇室库钞,兄弟二人同时受谗被贬,遂偕兄弃官南徙辗转入闽,始入东湖下池,开辟“许洋”,创建“清平庄”。后择居于当时感德场之梧桐(今澄源乡上洋村),发展农业生产,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创建梧峰书院,是为政和历史上第一座书院,开政和教育之先河。同时,与其兄延一共同创建了“定风”、“凤栖”、“清平”、“坑唐”、“资福”等多座寺庙,宗教文化由是得以在政和广泛传播。是为政和许姓之鼻祖,亦为政和五大开拓者之一。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宋滋蓍
宋滋蓍生年不详,字彖之,一字梦爻,自号庵,政和人。幼有神童之誉。17岁选拔贡生,为督学孙毓汶所赏识,自是肆力诗、古文词,尤邃经学。时闽省致用书院以经史古学课士,滋蓍在此读高等,其经释时,有前人所未发。说经解字很是精博。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领乡荐,次年与兄滋兰同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未赴引归,光绪十三年(1887年),病卒。著有《庵经说》16卷、《毛诗释义》8卷、《周易释义》4卷、《庵诗集》12卷、《庵文集》8卷、《恐斋诗钞》2卷,庵文录4卷。《恐斋诗钞》抄本现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庵文录》现收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政和县
地理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位于中国东南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低山和丘陵分别占全境面积82.8%和9.5%。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仅占全境面积7.7%。政和县为福建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6.8%。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千米以上的高峰有400多座海拔最低点: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为129米)主要河流:七星溪、松溪等,属闽江水系建溪支流气候:属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行政沿革参见“政和县志”: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划宁德县关隶里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今镇前镇镇前村)天王寺北,属福州宁德县。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克建州,闽王王延政投降,关隶镇属南唐。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守将李仁达叛南唐归吴越,关隶镇属吴越。宋太平兴国三年(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