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洞院佶子

洞院佶子

洞院佶子(とういん きつし、藤原佶子(ふじわら の きつし)、皇后佶子、宽元3年(1245年) -文永9年八月初九(1272年9月2日))镰仓时代龟山天皇皇后,后宇多天皇生母。女院号京极院(きょうごくいん)。

左大臣洞院实雄之女。生母法印德大寺公审之女荣子。异母妹伏见天皇生母洞院愔子(玄辉门院)、花园天皇生母洞院季子(显亲门院)。

《増镜》称佶子容姿美丽,得到同母兄权中纳言公宗恋慕。文应元年(1260年)12月,入宫为龟山天皇女御。

文应二年二月(1261年3月),册立中宫,半年后弘长元年8月(1261年9月),女御西园寺嬉子立中宫,洞院佶子为皇后。文永9年八月初九日(1272年9月2日),佶子28歳驾崩。同日院号宣下,称京极院。陵在京都市右京区莲华峯寺陵。与佶子所生后宇多天皇同葬。

洞院佶子简介资料
1245 年
1272年09月02日
洞院佶子相关文献
白鹿洞书院
历史唐代建院赵匡胤敕令国子监刻印《九经》予白鹿洞书院,殿定书院在古代的国家级地位白鹿洞在唐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早年该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直至五代十国南唐,其时天下大乱,开始有人在此隐居读书,公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置田藏书,由金陵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主持学务,四方学子慕名而来,与京师国子监齐名。公元976年,南唐已亡,九江百姓遭受兵马之灾,庐山国学成为废墟。宋初,九江人在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学生有近百人,该时期已...
查看全文
洞院佶子
所生子女第一皇女:?子内亲王(1262年-1264年)第一皇子:知仁亲王(1265年-1267年)第二皇子:世仁亲王(后宇多天皇、1267年-1324年)
查看全文
基辅洞窟修道院
外部链接HolyDormitionKiev-PecherskLavra–Officialsite(英文)/(俄文)/(乌克兰文)NationalKyiv-PecherskHistorico-CulturalPreserveDrawingsandSketchesbyStudentsoftheKiev-PecherskLavraMonasteryWorkshop
查看全文
洪洞县现存范姓宅院(原创)
洪洞县现存范姓宅院(原创)【摘要】1.曲亭镇安乐现存有范家宅院,原宅主不详。2.曲亭镇安乐现存有范嵩峰家宅院,原宅主范嵩峰。3.曲亭镇师村现存有范家祠堂,原宅主不详。4.曲亭镇师村现存有范文藻宅院,原宅主范文藻。5.堤村乡师庄现存有范家1号宅院,原宅主不详。6.堤村乡师庄现存有范家2号宅院,原宅主不详。7.堤村乡小河现存有范家祠堂,原宅主不详。
查看全文
冬暖夏凉的祁氏窑洞大院
祁氏窑洞大院建于蔚州城西街路北。相传,祁继祖系明代世袭武职官员。他退居后,在祖籍蔚州城曾大兴土木,建造宅第。其中,祁家大院是他的住宅。而祁氏窑洞则是他祭祀祖先、宴请宾客以及休闲养生的另一处寓所。祁氏窑洞院既有别于深宅大院,又不同于花园菜圃。它具有宅院的建筑气派和园林的优美境界。窑洞院占地一亩余,北边建有正房五间,东西相对,各建下房三间,大门以西建南房三间,水井、厕所、窨窖等。在宽大的院落里,用砖砌成长方形花垛,各类盆花摆放在花垛上。有迎春花、君子兰、红杜鹃、黄米兰、火红的石榴、妩媚的月季……五彩缤纷,争奇斗妍。桂花和柳叶桃枝繁叶茂,只能在大木桶里培植,芍药和牡丹本固枝荣,便在花池里栽培。每当秋风萧萧,白露为霜时,大院里菊花却生机勃勃独占花坛。论颜色则五颜六色,万紫千红。论形态则金铸玉雕,美不胜收。而其名目的繁多也举不胜举。如白鹅毛、粉松针、黄金楼以及千丝金钩、玉泉云雾等成为祁氏窑洞大院一道...
查看全文
洞院佶子相关标签
镰仓时代天皇皇后
1245年出生
1272年逝世
洞院家
女院
家族谱大览
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父辈以农耕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做点小生意以改变家境。 我十五六岁离家外出求学,以医为本,治病救人。一生秉持谦虚、谨慎、节俭、勤勉、认真、镇定、隐忍、纳谏、中庸、积善十则家训做人。 此十条家训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望我儿王元能恪守成规并教育子孙后代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附王氏家训十则详述   一、谦虚   古人曰:“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做人不能缺少谦虚这种品质,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可见谦的意义是多么广大,所以说,王氏子孙务必首先做到谦虚,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应终身奉行之,久而久之必然应用自如,另外,还要包含忍让这种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己之愤怒而忘记了节制,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谨慎   人在社会之上,陷阱非常之多,如果有一丝放松,可能就会产生很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恶果,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思多想,要有怀疑一切的警惕之心,不要盲目乐观,正所谓:“乐极生悲”,“祸固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时候发生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当官还是经商,做学问还是交朋友。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想做到节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自己有钱之后,追求奢华,爱好面子,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很成功,很有钱,显示自己的财力,炫耀自己的奢侈,其实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一个人的美好德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在讲排场,奢华的同时,无形之中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子孙万代,家内必出败家之子,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显露财富并不代表没有财富,好显露财富的人难免引起他人的歹心,所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易》曰:“节俭,吉,奢华,凶”。   四、勤勉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讲一个人千万不要懒惰,因为懒惰久了,人就没有斗志了,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勤奋,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好男儿当建立一番功业,不要玩物丧志。   五、认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做学问还是走江湖,认真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会被他人所欺骗,让上天借给我一双慧眼,不要被世人蒙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千万别听风就是雨的,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比如有一些人说张三不好,做了什么坏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哪怕很多人都这么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认真去求证,正所谓,“事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切记之。   六、镇定   此乃指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行事不要慌张,哪怕天塌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地球不再转动了,也要镇定自若,若能有这种心态将来必然大贵,如无这种心态,也要尽量养成这种心态,这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襟,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所以能贵为宰相,这种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七、隐忍   这是一种不轻易展现自己才能的手段,一定要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易》曰:“潜龙勿用”,正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不要轻易张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自己有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凶险的境地,到时候进退无路,那时候悔之晚亦。古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隐忍的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一定要等待时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到收敛很不容易,做到的少,做不到得多,所以,成立大功业的人少,而碌碌之辈何其之多,可见是多么困难。   八、纳谏   古代区别圣君与昏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从谏如流,其实平心而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功业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两个人的历史评价就相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隋炀帝则过于刚愎自用,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大兴土木,难免灭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凡事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也不要太过骄横,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犯错误。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纳谏是很重要的,过度的相信自己很容易走错道路。   九、中庸   中庸太极之道,就是讲一个人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并且最后皆大欢喜,这是为人处事之道,十分重要,中庸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偏激,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什么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很多人往往认定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对不允许第三者出现,比如唐太宗很多人说他是千古圣君,但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人无完人,唐太宗晚年东征高丽,劳民伤财,这是一个大失误,可见极端是多么可怕,中庸之道的意义是多么广大。   十、积善   这一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尽量要做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作善则降之百祥,作恶则降之百殃”。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可见常怀济世之心,周围必多朋友,若思坏人之意,难免多行不义必自毙,众叛亲离,可见积善对于我们是多么有利!   此文乃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凡是我王氏子孙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浏览:0
吳楊氏續修支譜 [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让堂, 1992年. 9册 : 插图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始祖 : (宋) 杨子宦. 居黔阳县. 一世祖 : (宋元之际) 杨元翁,字善长. 武冈始迁祖 : (元明之际) 杨用初. 吴姓祖 : (元明之际) 吴元受. 承吴姓之源流 : 杨用初之妣丁氏,于用初公逝后率二子再醮吴公元受. 吴公无子,以用初公之二子承祧. 二大派祖 : (元明之际) 吴宗旻 ; 吴宗亮. 杨用初之子. 旻公下四房 : (明) 吴仕泰 ; 吴仕良 ; 吴仕能 ; 吴仕清. 亮公下一房 : (明) 吴仕廷. 散居地 : 湖南省洞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吴杨族谱. 卷端题 : 湖南省洞口县山门吴杨氏四修支谱. 卷三至五之卷端题 : 湖南省山门吴杨氏续修支谱. 黔阳
浏览:100
向氏族谱
原书: [洞口 : 向氏六修谱工作委员会], 1993年刊.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此谱之卷2, 3, 及9各含上, 下2册. 鼻祖 : (宋) 向文皋. 辉宗公之子. 乃春秋宋恒公子向戌之后裔. 武冈始祖 : (元明之际) 向庆荣. 派祖 : (明) 向子瑛. 行忠公次子. 下有二子,分二房. 二大房祖 : (明) 向德清 ; 向德仁. 清公下五支 : 向思纲 ; 向思琼 ; 向思松 ; 向思柏 ; 向思泰. 仁房下三支 : 向思洪 ; 向思权 ; 向思斌. 凫塘支祖 : (元明之际) 向仕荣,字崇贤. 仕荣公下二房 : 向必成 ; 向必文. 散居地 : 湖南省武冈县, 洞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向氏族谱. 南宋时, 由江西迁湖南邵阳沈家湾
浏览:100
洞口向氏族谱 [16卷,首1卷]
原书: [洞口 : 向氏六修谱工作委员会], 1993年刊.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此谱之卷2, 3, 及9各含上, 下2册. 鼻祖 : (宋) 向文皋. 辉宗公之子. 乃春秋宋恒公子向戌之后裔. 武冈始祖 : (元明之际) 向庆荣. 派祖 : (明) 向子瑛. 行忠公次子. 下有二子,分二房. 二大房祖 : (明) 向德清 ; 向德仁. 清公下五支 : 向思纲 ; 向思琼 ; 向思松 ; 向思柏 ; 向思泰. 仁房下三支 : 向思洪 ; 向思权 ; 向思斌. 凫塘支祖 : (元明之际) 向仕荣,字崇贤. 仕荣公下二房 : 向必成 ; 向必文. 散居地 : 湖南省武冈县, 洞口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向氏族谱.
浏览:0
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 [2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刻本, 清嘉庆2[1797]. 10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董薄里薄村始迁祖 : (元) 王子文.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浏览:0
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 [2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刻本, 清嘉庆2[1797]. 10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董薄里薄村始迁祖 : (元) 王子文.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