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五公,世居山东长清县野樵窝。始迁祖孝,明洪武三年移居濉溪东徐逆流(后易名李家桥)。卷首李氏源流序、宣统谱序、家传,卷一至六各支世系表。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李桥李氏族谱六卷首一卷(安徽省)相关文献
桥乡—桥诗欣赏—李绅
桥乡—桥诗欣赏—李绅,李绅(772-856),唐大诗人,大和七年(833)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桥乡—桥诗欣赏—李慈铭
桥乡—桥诗欣赏—李慈铭,李慈铭(1834-1894),被尊为一代文史大师,写过一些颂赞绍兴柳桥的诗:
李官桥镇
名字由来李官桥的前身为顺阳镇,明朝时期,丹江上的一座简易木桥是沟通顺阳镇两岸乡亲的通道,但每当夏季发洪水的时候,小桥便被洪水冲垮或淹没,给两岸的乡亲带来极大的不便,看到乡亲们每年因此所遭受的种种不便,顺阳的文人李宗木、翰林院检讨官李蓘、刑部主事李荫,父子三人捐出自己的俸禄,在家乡的丹江河上修石桥,乡亲们为了表达对这家李氏官员的敬意,就称这座桥为李官桥。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们便使用李官桥来称呼他们生活的地方。地理环境李官桥镇位于淅川、内乡、光化县(今老河口市)、均县(今丹江口市)交界地区,镇区面积6.75平方公里,比当时的淅川县城还要繁华,李官桥镇的西北两面紧邻丹江,水陆便利。它的东南方地势平坦,古镇面临大江,背部隔江是龙山,龙山上有香严寺,香严寺旁边有香溪从山上流下,最终汇入丹江,古镇从北到南长20多公里,李官桥盆地由1亿年前陷落而成,由于盆地接受丹江冲积,所以土壤非常肥沃,土地面积虽然不及...
李调元磊桥戏对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任时,每日上、下衙门,都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桥由三块巨石砌成,故名磊桥。有一天,李调元乘轿回家时路过磊桥,正巧有一个孩童在桥上玩耍,用三块小石头,模仿磊桥的样子搭成一座小石桥。由于轿夫走得快,那孩童刚一闪开,轿夫便将小石桥踏倒了。孩童拉住轿夫,嚷着要赔。当孩童得知轿内是学政大人时,便高声说道:我要和李大人对对子。若他能对上,就放他过去,对不上,就得还我桥来。李调元从轿内探出身来,见孩童天真可爱,便笑着说:你且出上联。孩童手指着石块说:踏倒磊桥三块石;这让我想想。李调元苦思良久,未能成对,便对孩童说:我一时对不上来,待我回去,想出后,明早在桥上答你。李调元回家后,左思右想,仍未想出来。唉,明早要交卷,如何是好?边想边在房间踱方步,显得心事重重。李夫人见状,便问明原由。李夫人笑道:这有何难,剪开出字两重山,不就对上了。李调元一听,心中大喜。第二天一早,李调元经过磊桥时,对着早...
安顺李氏族谱
始祖:理征。商纣时为大理官,不容于纣,处死。妣契和氏。
二世:李利貞。征之子。征故,为避纣乱,契和氏攜子利貞避於陳地苦县,居李树下,因改姓李。
三世:李昌祖,利贞之子,为西周陈国大夫。
四世:李彤德
五世:李慶
六世:李承
七世:李碩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八世:李昱
九世:李爽
十世:李環鼎
十一世:李爵
十二世:李寅龍
十三世:李熙寵
十四世:李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