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纪始祖宗,字士主,号思礼,唐代人。内纪始祖琮,字宜贵,号存忠,明代人。迁居玉山尤氏者于清初自福建桃源(今永春)而来,一支出桃源蓬壶魁源,一支出桃源蓬莱。前者以士开、士怀(字善甫,号守德)为始迁祖。后者则有多个始迁祖,又以能佳(字仲恕,号如心)为主支。是为由福建桃源(今永春县)蓬壶魁源迁玉山十七、十八都之尤氏宗谱。卷一序、凡例、字派、祀业志,卷二祠堂图,规例、列传、行述、墓志铭、墓图,卷三至十系图,卷十一至三十纪实,卷末茌甲纪年、领谱字号。谱载有尤侗、徐元六等所撰之行述。书名据版心题。三修本。
怀玉尤氏宗谱三十卷末一卷(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简介资料
怀玉尤氏宗谱三十卷末一卷(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相关文献
【童氏文化古迹】玉山县怀玉乡南棚童姓古建筑
【童氏文化古迹】玉山县怀玉乡南棚童姓古建筑,在迷蒙细雨的仲春四月,我们慕名来到玉山县怀玉乡马路社区南棚村庄,一进村口映入眼帘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舒贺
舒贺(公元?—908年),字廷瑞,今银城镇新营村人,晚唐著名将领。舒贺自幼习武,以“兵符辅国家”为己任。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中举武进士,授行营司马参军。时西域突厥-,淮南节度使梁邱德奉命平乱并发文谍招慕营兵,舒贺率五十骑兵应征。在平叛战斗中舒贺率部努力克敌,攻关拔寨,屡建奇功。西域平定后,贺迁升行营团练史。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舒贺拜踏白将军,领节度副使衔率官军追击黄巢义军至德兴。义军避入茅山(今大茅山),官军不敢贸然进山追击,舒贺等无奈各携部属及家眷屯兵蒿埠,此地因之改称“新营”。战事结束后,舒贺因战功诏允山南东道节度使。当时,朝廷昏庸不改,乱臣权争趋剧,天下纷扰,百姓痛苦不已。心地耿直的舒贺对朝野乱象甚为不满,他与另一战将王佥称病东归新营。解甲归田后,舒贺率子弟族人在新营垒石筑堤,开荒垦田。原本是荆棘丛生,荒草遍地的“蒿埠”,经舒贺及其后人苦心经营,终成良田千顷、人丁兴旺的集市
江西省-上饶市韩淲
韩淲(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韩淲(biāo),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宁宗庆元六年(1200)药局官满,嘉泰元年(1201)曾入吴应试。未几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著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云:“观淲所撰《涧泉日记》,于文章所得颇深。又制行清高,恬于荣利,一意以吟咏为事,平生精力,具在于斯。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张潜
张潜(1025—1105),字明叔,今江西省德兴市(上饶市管辖)银城镇吴园人,北宋著名湿法炼铜家。张潜是西汉张良后裔,唐宋时家族逐渐南移,至德兴新营定居后,三世同居,隐而不仕。张潜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二,为布衣,余皆登科致仕。张潜则以“竭力持家事亲,锐意教育子孙,克昌祖构”为己任,后以子孙荣获恩赐太子少保。张潜天资聪颖,童时即能“诵书日千数百言”,且“无书不窥”,“喜赋诗,工楷书,著有《诗集》十卷”,尤精天文、地理、人伦之学。博通方技,曾读《神农书》,见书载胆矾水可浸铁为铜,便予以实验。胆水浸铜,即利用硫酸铜溶液浸铁,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将铜析出,其法堪称中国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张潜根据前人留下的湿法炼铜书籍,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探明德兴兴利场的32泉、138沟盛产胆水,可浸铁取铜,并总结出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胆水浸铜技术,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写成湿法炼铜专著——《浸铜要略...
玉山县
历史沿革建县前,玉山现辖地域在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朝,金沙溪以东属会稽郡太(读“达”)末县,金沙溪以西属九江郡余汗(读“干”)县。汉代,初沿旧属,至献帝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立新安县,东部属新安;建安十五年(210),析余汗东境设葛阳县,隶鄱阳郡,县西境属葛阳县;建安二十二年,又分新安设定阳县,县东境属定阳。三国时,为吴国领地。西晋时期,初属东阳郡,隶吴州;至太康元年(280),改新安为信安,县东境属信安、定阳两县地。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境随信安、定阳县改隶金华郡。隋朝初,改郡为州,并定阳入信安,东境属信安县,隶婺州;开皇十二年(592)改葛阳为弋阳,西境相应属弋阳县。唐初,分属衢州常山县、须江县(今江山市)县和饶州弋阳县;证圣元年(695年),分须江、常山与弋阳之一部署县,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县,隶江南道衢州;神龙元年(705)改武安(武则天省“武”字)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