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壁,字提龄,号应朝,元元统三年自福建长汀定移居广东长乐铁炉坝。后裔再徙和平、龙川等地。书名据谱序题。
颍川郡钟氏族谱不分卷(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简介资料
颍川郡钟氏族谱不分卷(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相关文献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池仲容
池仲容(?~1518),少时经常随父人山猎射,练就一身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但家无寸土,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全家起早摸黑,还要挨饥受冻。明弘治年间,浰头(源)一带连年灾荒,地主富豪催租逼债,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仲容父亲因欠租欠债被地主强行抓走。未几县衙门派两名官吏,带领一帮差役,又往浰头征粮征税,破门入户,横征暴敛,并将暴取的粮物,强迫一批农-送。广大群众怒不可遏。仲容挺身而出,带领数十人,半途截击,杀死两名官吏,夺回粮物分给穷苦农民。事后,池仲容深知官府不甘罢休,便趁此时机,倡导起义。广大农民热烈响应。仲容提出“劫富济贫”口号,以红色“蜈蚣”为旗帜,红布扎头为标志,高举义旗,各地农民纷纷投奔,很快就组织起一支千人的队伍。后来,队伍便扩增至万人。起义军以浰头为大本营,建立农民政权。仲容自称“金龙霸王”,并封池仲安、池仲宁、李鉴、高允贤、高飞甲、黄尚琦为元帅,下设40个都督、总兵各...
颍川郡
沿革先秦颍川郡秦朝始置,原韩国旧地,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西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封韩王信到此,故改称韩国。次年,韩王信转封太原郡,恢复颍川郡之名,仍治阳翟,统县20,汉武帝后属豫州刺史部。东汉沿置,辖区大体相仿,领17县。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曹操迁汉献帝到郡内许县,这里成为东汉名义上的首都,也称许都。曹丕代汉后,改许为许昌,成为颍川郡郡治,而原治所阳翟及西北部地区被划归河南尹(治所在曹魏都城雒阳)。西晋时,颍川郡西南部分置襄城郡(包括今天平顶山市),辖区略为缩小并东移,仍治许昌,统县9。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郡置更迭较多,北魏曾分置颍川郡、南颍川郡,东魏曾在此置颍州。隋代颍川郡隋朝设颍川郡,治颍川县(今许昌市市区)。唐朝改颍川县为长社...
钟氏郡望颍川郡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战国时韩都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从氏郡望颍川郡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战国时韩都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应氏郡望颍川郡
①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韩国。六年(前201)复为颍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徙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西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徙治长社县(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武定七年(549)徙治颍阴县(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今许昌市),为郑州治。北周为许州治。隋大业三年(607)改为颍川郡。唐初改为许州。天宝元年(742)复为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许州。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②东晋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南朝宋属南豫州。南齐复属豫州。后废。③南朝宋景平元年(423)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北魏太和六年(482)移治奇頟城(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