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邓姓氏族源流一卷(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简介资料
鸬鹚邓姓氏族源流一卷(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相关文献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邓可策
邓可策,字远功,县中原村田心(今属新邵县)人。明崇祯六年二月(1633年3月)生。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卒。县学生员。田心邓氏,康熙时在文学方面享有盛名,学政潘宗洛曾署邓可策之门曰“多材第”。可策精于舆地之学。著有《式谷堂舆地图》,自云五易其稿,而后成书,潘宗洛深为赏识,悬图署门,宜兴储大文坐卧其下赏摩三日,赞为“精核”之作。此书曾雕版印行于世,可策自题《编舆地图诗》一首云:“未能穷亥竖,犹胜注虫鱼;刻画渐桑郦,编劖类史胥。难征郡国志,最简职方书;历代专门学,图成任毁誉。”著有《周易图象传》,用以授同县谭学时,学时授其族子谭爱莲,爱莲之学实本于可策。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邓星艾
邓星艾(武冈丝弦)“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邓星艾,男,汉族,1940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石洪村。1957年武冈二中初中毕业后,被招进县文工团。1959年转入县祁剧团从事音乐(音乐创作和乐员)工作。1960年7月,开始跟随“武冈丝弦”老艺人杨瑞祥学习“武冈丝弦”音乐。1963年毕业于青岛新声音乐函授学校。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曾担任武冈县祁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务。参加《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祁剧邵阳卷》,并任部副主任。搜集整理的戏曲音乐作品载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和《湖南地方剧种志》。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邓湘子
邓湘子(1964~)原名邓集湘。湖南绥宁人。大学毕业。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绥宁县一中、二中教师,湖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导刊》、部主任,编审。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山里的阳光》、《像风一样奔跑》,散文随笔集《书里的精灵》、《牛背上的月亮》,长篇人物传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合著),作文指导专著《发现作文》等。小说集《雪魂》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长篇童话《神秘黑森林》获1998年上海市教委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优秀作品三等奖,系列生活故事《矮妈妈和她的女儿》获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2002年获-湖南青年文学奖。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邓绎
邓绎(1831~1900),字弥之,又字卒眉,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大甸乡大甸村)人,系邓辅纶之弟。他聪颖强记,5岁能诗,14岁入州学,l7岁就读长沙城南书院,参加“兰陵词社”,与兄邓辅纶、王闿运等被时人誉为“湘中五子”。1882~1891年(清光绪八~十七年),邓曾先后主讲长沙校经堂、河南致用书院、武冈州希贤精舍、武昌两湖书院。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应两广总督张之洞聘请,主讲广东诃林课吏馆,培训对象为府、州、县长官,凡六期,计两千余人。撰课吏馆《惊士铎言》,被张之洞誉为教学指南,通令推广,其门生及社会好学者竞相抄录张贴。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邓绎还居故里,闻知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知州王景章为扩建州署筹措资金,每亩又加征200文,以后相沿连征60余年,农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却告状无门。邓乘湖南巡抚陈宝箴来武冈巡视之机,激烈陈词,备言其害,力主废征。巡抚委令知州立即革去,州...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邓伯生
邓伯生(?~1728),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武明州万安二都人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居会泽挖泥寨,为当地烧制砂锅、茶罐的创始人。康熙年间,东川(今会泽)铜、铅矿产业兴旺。大批湖广湘黔商人陆续进入东川办矿经商。邓伯生到东川后,先寄居卡郎、黑土基一带,后来发现挖泥寨土质优良,适宜烧制土陶器皿,便率先举火试制。最初,只是烧制铅罐供矿山冶炼之用,深受矿厂欢迎。但邓伯生毕竟孑然一身,生产、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即返湖南。以后铅罐烧制中断,当地彝民虽试烧数窑,但因技术不佳,火候掌握不准,质量终未过关。东川府官和矿冶厂方只得派人到湖南再次把他请来。邓伯生再次返回时,还邀约了其表兄林姓、姜姓连同家属一举南迁,定居会泽挖泥寨。邓伯生从湖南带来了脚踏转盘、锯弓、刮板等制陶工具,建起牛尾窑、回风窑,扩大铅罐生产。从此他与当地彝民朝夕相处,日久感情笃厚,便将全套制陶工艺传给赵、李、尚三姓彝民,以后又有钱、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