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七大恨

七大恨

七大恨(满语:ᠨᠠᡩᠠᠨ
ᡴᠣᡵᠣ
,转写:nadan koro)是明末清初后金政权君主(可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后人此后继续征战,最终入关建立了统治全中国的清帝国。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七大恨分别是:

  • 第一,明朝杀害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
  • 第二,明朝欺压建州女真,偏袒叶赫、哈达女真;
  • 第三,明朝强令努尔哈赤抵偿其所杀的越界人命,从而违反了双方划定的范围;
  • 第四,明朝出兵保护叶赫,抵抗建州女真;
  • 第五,叶赫在明朝支持下,背信弃义,把其部落与努尔哈赤有婚约的“老女”东哥转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
  • 第六,明朝出兵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开垦的柴河、三岔、抚安三地;
  • 第七,明朝辽东政府派萧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所谓“七大恨”,各书所记出入颇大,金梁辑《...

七大恨相关文献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努尔哈赤为何要恨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努尔哈赤为何要恨,努尔哈赤也许正如其父所想的那样,的确有着过人之处。他二十五岁时在祖居起兵,随
查看全文
揭秘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七大恨成了反明建金借口
揭秘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七大恨成了反明建金借口,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努尔哈赤为了当皇帝,为了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皇朝后金,因此
查看全文
七大恨的内容是什么?它是真正存在吗?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兴兵进攻明朝。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他对诸贝勒大臣说:“吾计已决,今岁必征明夷。”于是积极进行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二月他认为“欲伐木治攻具,恐为众所觉,乃以缮治诸贝勒马厩为名,遺七百人伐木以备攻具”。三月传令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临行书告天曰:“我父、祖未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虽杀我父、祖,我仍欲修好,勒碑盟誓云:凡明国、诸申人等,若越帝界,见者即杀其越界之人,倘见而不杀,殃及不杀之人,然明军渝誓岀边驻戍,援助叶赫,其恨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踊边境,侵扰劫掳诸申地方我遵前盟,杀其越界之人。然明置前盟于不顾,责我擅杀,执我前往广宁叩谒之刚古里、方吉纳,并缚以铁索,挟令我献十人解至边上杀之,其恨三也...
查看全文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一六一八年(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其文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欲修好,设碑勒誓:‘凡满、汉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窬疆场,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挟取十人,杀之边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陵侮,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党之,挟我以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这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
查看全文
努尔哈赤“七大恨”指什么?“七大恨”有何意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女真,后又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开始征伐明朝之路。后来这一壮举在他孙子顺治帝时期实现,“清”入主中原,统一中国。 十三副甲胄是他祖父和父亲遗留之物,以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落。那么他以“七大恨”誓师伐明,这“七大恨”又恨了些啥你们知道吗? 一恨明朝无故杀其祖、父。“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
查看全文
七大恨相关标签
后金
宣言
七大
1618年中国
文化
家族谱大览
23.江中分谱, 卷7: 宗孔宗孟宗禹宗泗宗淮 石字辈 16十七大柳树 漕坊壪,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彩笔堂, 1989年续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重复拍摄 : 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为江氏中分续修谱. 始祖 : 江其祥. 原籍豫章,因官入黄冈. 江其祥九子: 江万一(无嗣); 江万二(本支)江万三徙居阳逻; 江万四徙居罗田; 江万五徙居蕲水 ; 江万六江万七徙居麻城 ; 江万八徙居河南 ; 江万九徙居四川. 宗祖 : 江万二. 祥公第二子. 派祖(6世) : 江道安. 希仲公长子. 下分珠; 珂; 润三分. 三大分祖(8世) : 江琯(西分祖) ; 江薛(中分祖) ; 江常(东分祖). 此谱为中分祖薛公后之记录. 中分祖 : 江薛,字荫. 下有三子 : 江文富 ; 江文永 ; 精文彬. 富公下房祖(10世) : 江月考,字大罗 ; 江月清,字大刚. 月考房下支祖(15世) : 江时龙 ; 江时渊,字定声 ; 江时泉 ; 江时显,字子英 ; 江时秀,字宏汉 ; 江时郭,字子郭. 月清房下支祖(15世) : (清) 江宗潮 ; 江宗湖. 永公下支祖 : 江有鲂 ; 江有鲋 ; 江有鲈. 彬公下支祖 : 江月升 ; 江月智 ; 江月琔. 宗派 : 石经开景运 宝训展宏猷 忠厚贻谋远 诗书世泽流 承先期可久 敦本在全修 家学斯为美 渊源德自优.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冈邑江氏中分宗谱. 版心题 : 江中分谱.
浏览:100
游氏追远堂族谱
原书: 宜兰县 : 游姓祠庙追远堂管理委员会, 民国69[1980]刊本. 1册(375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珍藏者 : 游贻竹. 注 : 此族游氏原属琅琊王氏, 始祖念八公之独子先益公, 被好友游信忠公所鞠养, 遂承双姓香火. 俗称"王游"或"才游"之源也. 迁诏安始祖 : (明) 王念八,讳宝生. 原籍汀州府宁化县. 入游氏祖 : (明) 先益公,行游百十. 迁台祖 : (清) 游学札,字雁音 ; 率子游士恨 ; 游士怕. 散居地 : 福建省诏安县; 及台湾省宜兰县, 桃园县等地.
浏览:100
游氏追远堂族谱(才游)(水名王游)
原书: 宜兰县 : 游姓祠庙追远堂管理委员会, 民国69[1980]刊本. 1册(375页) : 世系表 珍藏者 : 游贻竹. 注 : 此族游氏原属琅琊王氏, 始祖念八公之独子先益公, 被好友游信忠公所鞠养, 遂承双姓香火. 俗称"王游"或"才游"之源也. 迁诏安始祖 : (明) 王念八,讳宝生. 原籍汀州府宁化县. 入游氏祖 : (明) 先益公,行游百十. 迁台祖 : (清) 游学札,字雁音 ; 率子游士恨 ; 游士怕. 散居地 : 福建省诏安县; 及台湾省宜兰县, 桃园县等地.
浏览:100
金华六村七姓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1918]重修. 存1册 : 插图. 注 : 此记录仅含数篇有关孔氏与其他姓氏居民争山地产业之诉讼案件. 完全不含任何家谱资料.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陆村柒姓宗谱.
浏览:0
a三大速度
a三大速度
浏览:373
叶氏支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3[1934]. 5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受姓始祖 : 沈诸梁,字子高. 因父沈尹戍死于吴难,楚昭王封于叶,因以地为姓. 梅州始迁祖 : (宋) 叶大经. 汴梁人,宋宝庆间任闽流寓梅州. 东莞始迁祖 : 叶传森,字符恺. 常往广东佛山贸易,遂移居广州东莞茶园立业. 龙川祖 : 叶可清,字志南. 传森公长子. 大沙开基祖 : (清) 叶云玉,名征甲,字秀堂. 可清公之子. 由粤迁遂川,旧号龙泉,开基大沙水南狮石背田心. 二传分七支. 七大支祖 : 叶周麟 ; 叶丰麟 ; 叶振麟 ; 叶万麟 ; 叶书麟 ; 叶祥麟 ; 叶生麟.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 龙川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叶氏三修支谱. 谱序题 : 大沙三修支谱.
浏览:100